2004年勐海茶厂的重组改革拉开了现代普洱茶市场的序幕,此后名山古寨茶异军突起,高端品牌如雨后春笋一般成长起来,如今高端茶市场的份额几乎为这些后来者所垄断,以至于市场当中流行一种论调,大厂茶已经不能再代表普洱茶了,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想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看大厂的发展历程以及它们同后来崛起的高端品牌都有着怎样的联系。90年代以前,普洱茶是出口创汇的农产品。整个大陆都没有多少人品饮普洱茶,尽管有一部分产品售往牧区,那也跟品饮毫无关系,牧民大多用来煮酥油茶。云南人自己喝滇红滇绿。至于普洱茶更是闻所未闻,甚至包括那时候做茶的人,知道“七子饼茶”的人都不多。当时勐海茶厂(大益)、昆明茶厂(中茶)以及下关茶厂的产品几乎垄断了整个普洱茶市场。
垄断意味着主导了市场的话语权,同样也确立了行业标准。其中大白菜班章就最能说明这个问题。大白菜班章出自大益,当年创立福今的何氏兄弟选择在勐海茶厂来生产加工大白菜班章,看重的就是国有大厂那雄厚的实力。当产品下线并且给自己带来丰厚的收益后,再开宗立派创立品牌。大白菜班章并非个例,如果要将现有的这些高端品牌一一加以回溯的话,你就会发现他们要么出自这些国有大品牌,要么同大厂有深度的合作,亦或是早期产品完全由大厂代工,自己只负责宣传和销售。
因此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如果把国有大厂看成一棵大树,后来的这些新进品牌则可以看做这棵大树上面的枝叶。枝繁叶茂靠的是大树的滋养,即便有一天开花结果,落地发芽成为一棵新的大树,那也是原来大树的孩子。所以当一些人说大厂茶不再流行的时候,完全是一种本末倒置不负责任的言论。虽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可没有蓝又何来青?
作者:天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