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还是喝茶的故事?

喝茶,还是喝茶的故事?

7阅读 2022-11-28 02:07 观点

普洱茶喝久了,总会遇到神奇的人。

然而,时代背景和成长经历决定了,编个故事就想忽悠年轻人,难度很大。

喝出树龄的大师

一位江湖大师,穿着长衫,像是文化人。

乍一看,表情严肃,开始喝茶、一言不发,喝了两杯,张口就来:这个茶是冰岛坝歪,树龄163年,海拔1723米。


又是几杯下肚,一口喝出炒茶的锅温是290度,顺便喝出了炒茶锅的倾斜度,说:你这个茶,锅的方位不对,热量散不出去,导致韵味被掩盖了。

再一针见血地从火功上指出茶的不足。紧接着,吹捧起自己的茶来:我的易武茶才是真的牛,比你这个,简直好太多了。

听得老杨只敢连连点头,毕竟,茶叶江湖,看似混乱,却是真正的高手在民间。

喝着喝着,一口喝出树龄的大师说自己师承xxx,得到了正宗古法工艺的真传,一阵沉醉式的自我吹捧,终于放出大招:

我这个茶,你可以拿去卖。还特别强调一句:一般人想卖我的茶,我是不允许的。

老杨又问:卖你的茶有什么好处呢?

大师张口就说:我教你喝出树龄和海拔的功夫,在别处是学不到的。

大师也许是觉得,新进入行业的二十六七岁的年轻人,茶叶价值观如同一张白纸,七分忽悠加上三分画饼,能卖点自己的茶,没准还能纳入自己的麾下,有个免费的小弟。

然而,一边是大师的茶叶太贵,不符合薄利多销的理念。另一边是,所谓的喝出树龄和海拔的神技,也许真的厉害,却也失去了喝茶的初衷。

就像一些喝葡萄酒的人,聚在一起,一口喝出葡萄品种,两口猜出酒庄。当作平时娱乐,是个人喜好,无关对错,但把这种神技当作本领,主动传授给别人,难免让人不适。


树龄、海拔,酒庄。

能喝出来如何?无非博得一个恰到好处的赞美:哇!你好懂茶呀。

喝不出来又如何?喝茶本就是享受茶的风味,体验喝茶的感觉,何必执着于喝出树龄、海拔。

也许,做茶久了,喝茶久了。身边真有人能喝出树龄,自己喝不出来,倒显得不懂茶了。

大概,这是面子问题吧。而大师,又是极好面子,且不容置疑的。若是被人破了功,面子受损,日后,茶叶也不好卖了。

有时候,承认自己怂,未尝不是好事。总比一个谎言圆另一个谎言,最终把自己架在火上烤好。

神奇的老茶推手

一位卖老茶的,张口就说:

冰岛虽然好,但我只喝回流的普洱。

话语中,有一种莫名其妙、无法理解、捉摸不透的优越感,喝个茶,还喝出三六九等了。

谈起茶的时候,老茶专家对名山古树不屑一顾,老茶的背景却能娓娓道来。说自己是台湾某位普洱茶大师的再传弟子,特别强调:2005年,普洱茶复兴,我师父的师父可是立下汗马功劳的。


说到产品,更是信心十足、倍感自豪地说:什么88青、7542,家里有几箱,7572,7592,都是师傅传给我的。

布朗山的红丝带,南糯山的绿丝带,班章区的棕丝带,有机班章,我师父手里都有。

还特别加重语气,说:老茶,最主要的是真。我手里的老茶,都是师父的师父签过名的,经过专家坚定,保真的。

这位老茶玩家说的倒是挺嗨的,只是,老杨对送上门的老茶并不感兴趣,只能竖起大拇指,说:老茶玩家,有实力啊!

玩家见状,顺水推舟地说:我的老茶,是不在市场流通的,只在我自己的圈子里分享。

随后又说:咱俩有缘,我分享给你一饼00年出品的高山普洱茶,也就是大名鼎鼎的92青饼,咱们友情价,6万块一饼。如果不是特别有缘的人,这茶我是绝不会卖的。

老杨纳闷地问了一句:甘肃返厂的那批原料99年压饼,模仿87年高山普洱茶做的噶,怎么流到您手上的。

这一问,把玩家问愣了,赶紧搬出师傅来说:这是师尊当年存下来的。

还把图片翻出来给老杨看,然而,内飞居然勐海茶厂几个大字,不是茶的生产日期。

明显是假货。但是,不能戳穿,只能说:这个茶,很经典。但是,我又买不起,感谢您的分享。

其实,真正爱茶的人,大多数人是喜欢老茶的。

很多勐海茶厂传下来的经典老茶,已经是一个不可复刻的时代的象征,很多经典的茶品,已经具备一定的文物价值。

真正热爱普洱茶的人,说不喜欢这玩意,是假的。

高品质老茶,品质完全可以媲美葡萄酒里面82年的拉菲,78年的罗曼尼康帝,85年的西施佳雅等名庄的经典年份。

只是,没喝过高品质老茶的人,只能靠想想去还原老茶的味道,但真正的老茶风味之经典,完全超出想象。而喝过高品质老茶的人,一定会沉迷其中。


真正的老茶,可遇不可求。而且,假的老茶很难进入真老茶的圈子。

平时有人推销老茶的时候,大多数茶友,请相信:我们没有遇到勐海茶厂真老茶的命,尤其是送上门来的老茶,一定要慎重。对待市场上的老茶,最好敬而远之。

年轻人相信老茶的经典,但绝不相信老茶的故事。

老茶市场,很多人自导自演,说自己师承台湾普洱茶大师,编一个90年代,师父与老茶的故事,爷爷存茶孙子卖的故事,仓库里面一不小心留存下来的故事。

编个故事,就想让年轻人买老茶的单,不可能的。

真正的经典老茶,非常稀缺,就像罗曼尼康帝一样,不会沦落到要靠上门推销的地步。

大多数茶客,如果无法进入真老茶圈子。与其去追市场来历不明的老茶,还不如趁年轻时候,自己存一些海拔高,树龄大,种植稀疏,工艺正确的普洱茶。

与存茶一起变老,远比天价买进难辨真伪的老茶有意义。


写在最后:

人到了一定年纪,总会爱上茶的。

然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审美。老一代人,受教育人相对较少,出于对知识的尊重,很愿意相信同辈人中文化程度较高的人。这样的背景下,茶叶专家、大师很有市场。

但是,80后,90后一代,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遇到一件事之后,首先不是盲目跟从,而是思考。

这样的背景下,几个专家在茶圈搅水。大师、专家也就成了贬义词,茶圈老茶的故事,大师的故事,也就逐渐没有市场了。


这种改变是不可逆的,做茶的人,应该去适应这种改变。

毕竟,就算整天说年轻人不讲茶德,年轻人也不会为老茶的故事买单。

在大多数80后茶客的眼里,就算你把老茶说得天花乱坠,人间极品。

但没喝过,就不相信。与其花十几万买一饼老茶,同样的价格,买几十公斤山头茶,摆着喝几年,岂不是更香。

同样,80后一代,赶上了古树茶的红利,遇到了一个存钱不如存茶的时代。喜欢对90后一代说存钱不如存茶,存普洱茶能升值。

然而,90后一代没有体验过那个红利,只看到茶行业,一大群茶老板,仓库里有卖不完的茶叶,手中却没有多少现金流。

如此,存茶升值的故事,更年轻的一代,也就不相信了。


价值观的塑造,来自成长经历。经历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才会相信什么。

喝茶也一样,自己体验了什么茶,喜欢什么茶,才会为什么茶买单。而不是听着别人的故事,就要为故事买单。

人,喝的是茶,不是故事。故事讲多了,品质跟不上。

只怕,会成为事故。

来源:普洱话江湖,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上一页:邵阳“奇山红茶-祥云”获第二届世界红茶产品质量推选金奖

下一页:普洱茶投资分析:关于某明星和他几百万的老茶的故事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