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市场,虽不如前些年那么好做。
但普洱茶的消费市场一直都在。茶叶是成瘾性的东西,一旦喝惯了滋味厚重的普洱茶,再回头喝别的茶叶,没感觉。
消费市场依然在,茶叶难卖,就成了:增长的消费,分流的市场。
-01-
古树好卖,中小数积压
一位茶友,春茶时试了梅子箐的古树。
今天才回头说:有淡淡的梅子香,汤感也厚,很有风格,来一提慢慢喝。
看到这消息,老杨脸上一个大写的尴尬,说:2024年梅子箐的古树已经卖完了,非古树要不?
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茶友的惊讶:这才6月,就卖完了,今年不是多做了吗?
老杨很无奈地说:的确是多做了,做好品质,价格实惠,卖的挺快的。
茶友很无语地说:我试了很多家的梅子箐,有的非古树春茶都卖1200块一公斤,你的古树才950一公斤,还想着回头买点,没想到卖完了。
老杨淡定地说:我只想做个卖茶的店小二,写写文章,做点品质好的茶卖给茶友喝,好茶卖便宜点,良性循环,卖的很快。
然后,这才6月,就直接预定了明年的梅子箐古树了。
古树倒是好卖,但梅子箐的中小树,让人头大,六百一公斤的价格,也没卖出去多少。
而且,老杨平时也很少卖中小树的茶。毕竟,喝茶,好歹尝尝古树,中小树茶就一直没推。还有200多公斤梅子箐中小树摆在仓库里。
看来,无论是哪个山头的茶,都是古树好卖,中小树大积压。
-02-
市场,越来越卷
茶叶难卖,更要思考背后的原因。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里说:市场越繁荣,商业利润越趋近于零。
商业的繁荣,其实就是产业内卷、不断自我迭代的竞争过程。普洱茶产业也是如此。
传统渠道,日渐衰落
传统卖茶渠道,已经被冲击得分崩离析。
想当年,厂家生产—经销商开店卖货—终端茶客喝茶,这条传统供应链,号称一个茶店养三代。
这时候,由于渠道闭塞,信息不发达,茶客要喝茶,只能找茶叶店买,茶叶的定价权表面上是厂家,实际上是在有门店的经销商手里。
这时候的茶叶生意,卖多少钱,经销商或门店老板说了算,反正茶客没有别的买茶渠道,要喝茶,就只有这一个选择。
然而,随着产业互联网的发展,信息的快速传播,一个茶叶店养三代人,成了遥不可及的美梦。
原来,茶叶还能这么便宜
20年前,电商的出现,把门店搬到线上。
区别在于,网上开店,没有房租水电等开支,同样的茶,卖茶成本更低了。
此时,茶客惊讶的发现,原来,茶叶也能卖到50块一公斤,买回来喝一下,居然也还喝得成。一波电商,把传统茶叶店打得毫无招架之力。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开网店卖茶的人越来越多,这个渠道饱和了。平台成了收租的人,交钱就给流量,让别人看见你的茶,不交钱,自生自灭。
大约六七年,第一代电商渠道饱和之后,2012年,以公号为主的内容电商出现了。
写文章拍照片吸引茶客,茶客觉得内容好,就会买茶。原本实体茶叶店和网店的客流,又被图文分走一波。
这时候发现,原来,买茶也不可以不那么冷漠,还可以跟卖茶的聊天。
又过了六七年,大约2018年,D音的时代来临,终于把卖茶大业带进算法时代。
算法的强大,对产业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它把传统门店渠道击得粉碎,也把传统实体门店的暴利彻底打烂。
它能抓住一个人的喜好,反复地推荐你最想看的东西。爱喝茶的人,刷到的都是茶,而且,同样的茶,线下门店几百块一饼,直播间99一提。
一个爱茶的人,哪经得住这种诱惑。这一波操作下来,让老茶客们硬是没把持住,又存了一大堆茶。
可以预见,要不了几年。
算法之下,又会出现一个新的收租平台,现在就已经到花钱买流量的地步了,未来,流量越来越贵,干直播的人,又跟当年开网店的人一样,得继续交租。
从实体店—网上开店—图文电商—算法电商,冥冥之中,仿佛7年一个周期。
然而,在新的商业模式出现之前,还得在算法的江湖里继续卷。
-03-
分流的市场,难以转型的茶企
市场被不断分流,卖茶的都看得见。
然而,对于茶商来说,真正残忍的是:看清了也很难转型。
暴利成了笑话
20年来,茶叶市场发展壮大了,茶叶市场也被分流了。原本是实体店一统江湖,如今是各个渠道四方开花。
每一次商业模式的迭代,都会沉淀下一批做得好的人。
所以,到了今天,茶叶店照样有人开,电商依然有人做,茶叶文章照样有人写,茶叶直播更是玩命地干。
卖茶渠道的改变,打破信息壁垒,让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充分。
同样的茶,为了留客,总有人比你更便宜,暴利成了笑话,茶叶也变得难卖了。
很难转型
卖茶模式的迭代,是商业发展的必然,是无法阻挡的潮流。
每个人都在用尽全力适应市场变化。然而,每个人赶上的时代红利不同,所沉淀的渠道不同,面对新模式,转型难度也不相同。
比如,一个做网店的茶企,一个企业都是按照网店的配置来招人。直播突然火了,要想做直播,其难度无异于重新开始直播创业,只怕是没搞起来,以前的网店也开不下去了。
一旦赶上某一个渠道的红利,并沉淀下来,到了遇到新渠道的时候,一定会面临车大难掉头的困境。要不要转型,就得看茶老板的魄力了。
茶行业,依然传统
加上茶产业的特殊性,买茶要试茶,适合才敢买。这一现象,导致茶行业的实体门店数量远超其他行业,茶,仍然是一个非常传统的行业。
可是,在茶这个传统行业,房租仍然是无法避免的最大开支。高房租又把茶叶价格平摊上去。
不是茶商想卖高价,而是房租水电全摊在茶上,把价格平摊了上去。
明明知道卖高价是绝路,但成本高,还是只能硬着头皮卖高价,在新渠道的冲击和高成本的夹缝中求生,全都是被逼的。
都知道:好茶要卖便宜些,茶叶才好卖。
茶商:我也想便宜,可现实不允许。
写在最后:
市场消费依然在,要想茶叶好卖:
品质要好,至少货真价实,价格要便宜(原料基础上赚一点即可),二者缺一不可。
这两年,茶商也在积极适应这种变化。
做中低端茶的茶商,直播已经一片火海,在昆明这样高成本的城市,开店卖中低端茶,越来越活不下去,要么退到地级市,要么在直播间继续卷。
做中高端茶的茶商,做工作室是不错的选择,线上宣传,工作室喝茶,最大限度降低成本。
至于门店,只有财大气粗的品牌才养得起了。
来源:普洱话江湖,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