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千户苗寨茶文旅融合:“小茶叶”变身乡村振兴“大产业”

西江千户苗寨茶文旅融合:“小茶叶”变身乡村振兴“大产业”

5阅读 2022-12-06 08:37 行业

茶文旅融合,即是将茶叶资源、茶叶种植与文化旅游进行有机结合的一种方式,在以茶文化为主题或内容的文化旅游项目中,往往体现了茶叶生态环境、茶叶生产、品茶制茶等文化内涵,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各地茶产业蓬勃发展所形成的一条乡村振兴新路线。

在这一融合产业蓬勃发展的趋势下,西江千户苗寨的表现格外亮眼。依托县域内丰富的茶产资源优势,西江千户苗寨以茶促旅,以旅兴茶,扎实做好茶文旅融合发展“新文章”,为苗寨景区业态发展注入新元素,不断释放出文化与生态融合价值新动能。


以茶兴文化:延续苗族儿女与茶的千年羁绊

西江千户苗寨是距今已有近2000年历史的古老苗寨,寨子坐落于山水之间,较完整地保留了苗族的原生态文化和传统建筑,至今仍有苗家传统木质吊脚楼1300多栋,是全国最大、最典型的吊脚楼建筑群落,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民族博物馆,也曾让文化学者余秋雨留下过“看西江而知天下苗寨”的赞叹。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千户苗寨,文化旅游开发价值潜力巨大。

茶文旅融合的发展路径,给了西江苗寨一条适宜的道路。苗族儿女自古以来便有种茶、饮茶的传统,一直延续至今。苗族种茶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远古神话传说时代。《黔东南州特产志》曾这样记载:“苗族先民除开垦田地种米粮,自给自足外,开始在山中种植茶叶树,将茶名称之云雾茶,此茶已有1500多年历史。”

如同种茶历史一样久远,苗族也很早就有饮茶的习俗。例如在湖南的湘西苗族地区,“每次上山劳作的苗家人,都会从山里带回一把野生茶叶。晚上,山上天冷,苗家人围着‘火坑’烤火,待柴火烧尽,炭火正旺时,就把苗家'鼎罐’挂在‘火坑’的正上方烤热,再把茶叶放进去摇一摇,不一会儿便香气四溢,再加水煮沸,舀出来倒入碗中,金黄明亮,喝入口中,消渴生津,这是苗家户户必备的日常饮品,可为劳作一天的家人除湿驱寒、强身健体”。


如今,西江千户苗寨为了提升当地雷山茶叶的文化附加值,在传承苗族好客文化、秉承十二道拦门酒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于2020年推出了十二道拦门茶,并在景区北大门处向游客进行开放体验。“恭喜茶”、“宽宏茶”、“长寿茶”、“美满茶”……苗族儿女将茶赋予了美好的意义,传递给每一个来往的客人,也让这份羁绊千年的饮茶文化,在新的情境、新的时代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以茶振产业:茶文旅融合发展赋能乡村振兴

茶文化作为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与山水、宗教、民俗有着密切关系。比如西江千户苗寨作为苗族代表性的聚居村寨,著名的雷山茶就发源于此。时至今日,苗族依然保留着古老的制茶与饮茶习俗。随着各地旅游产业的发展,茶文化伴随着民族文化一同展现了独特的光彩,也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表现出了对茶文化的兴趣,专程到茶园体验茶农生活,学习茶艺知识等。

西江千户苗寨敏锐地察觉到了消费者的新需求,将雷山茶打造成了一张靓丽的民族名片。雷山茶由来已久,雷山县域内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酸性土壤,无工业污染,有机茶种植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从20世纪80年代起,雷山县就开始大力发展茶产业,同时极为注重茶品牌打造,目前已有以雷山银球茶、雷山清明茶等为代表的茶叶系列品牌。

茶文旅融合往往以文化旅游为主,旅游是偏物质层面的体验,包括视听感受,美食体验和游乐项目。而茶文化中的茶道、茶艺、茶礼仪更多带来精神层面的享受。所以,表面上看,茶旅融合是茶叶与旅游的结合,但深层次是消费与文化的结合,而更进一步则是物质与精神的融合。

西江千户苗寨则将二者之间的结合运用得恰到好处,打造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茶叶文化街巷。嘎歌古巷是西江千户苗赛于2017年打造出来的一条非遗文化小巷,荟萃了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品和黔东南土特产的精华。从2020年起,依托嘎歌古巷现有的资源条件,雷山县委县政府开始进行茶旅文化的植入,先是鼓励县内多家菩名茶企到巷子内开店卖茶,接着又在“源西江“内竖立起巨大的茶壶雕塑,与苗家村寨的景色相得益彰、蔚为壮观。游览在古巷之中,游客不仅可以品茶、购茶,还可以在喝茶过程中欣赏情歌对唱、古歌展演等民族文化,真正让茶和文化旅游完美融合。

茶文旅融合,是茶与文化旅游的交融,也是城市与乡村的互动,古与今的对话。茶是我们中国百姓生活中最常见的饮品,而往往越是常见的事物,其背后的文化价值也越值得去发现和挖掘。以西江千户苗寨为样板,让农业走出乡村,让茶景带来前景,茶文旅融合大有可为,“小茶叶”也能变身乡村振兴“大产业”。

来源:今曰安顺,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上一页:许玉莲:从“专注”精神来谈茶道审美

下一页:“蒙顶甘露杯”首届全国大学生斗茶大赛圆满举办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