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目前,我国共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共涵盖44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每一项都是文化瑰宝,为进一步宣传展示这些非遗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说茶”特推出邂逅非遗好茶——“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相关习俗”系列专题。
此篇将聚焦红茶制作技艺(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
坦洋工夫茶,因发祥于福安市白云山下清虹溪畔的坦洋村而得名,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坦洋工夫茶的原产地——福安市,具有中国茶叶之乡、中国红茶之都等美誉,是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市、全国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市、全国绿色食品(茶叶)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市、全国最大的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同时,茶产业也是福安市最具特色的传统优势产业,是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依托,其价值意义非同凡响。
△图片来源:今日福安(丁立凡/摄)
在中国红茶的发展历程中,不同地域、人文因素催生了不同特质的制茶技艺,也形成了风味迥异的红茶品质。坦洋工夫红茶区别于其它工夫红茶,其特征表现在:一是以产自坦洋村为核心的坦洋菜茶群体种为原料;二是由清咸丰年间创始的传统工艺制作而成,精制加工技艺特别繁琐复杂。
△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图片来源:福安市文体和旅游局
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需历经十几道繁复的工序而制成。从小种红茶发展到工夫红茶,制作技艺有很大变化,利用日光复式萎凋大大提升了萎凋效率。由鲜叶到红茶,经过十八道工序,繁复而有序。
红毛茶经过繁杂的筛分,分成若干档茶,最后拼和在一起,工艺复杂繁琐,人工成本甚高,故称“工夫”。
坦洋工夫以独特的精制工序,经过不断传承发展的初制加工到精制筛分,形成以“抖、分、捞、选、簸、漂”六大核心的十几道制作工艺和制作手法,具有外形条索紧细匀直,色泽乌黑润有光泽,汤色红亮带金圈,滋味醇厚鲜爽,具有特殊的“桂圆香”以及叶底红亮软嫩等特有的品质特征。
△坦洋工夫制茶技艺图片来源:今日福安(丁立凡/摄)
1988-1990年,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四进坦洋村视察调研提出:“坦洋要当领头羊,不断放大坦洋工夫品牌效应,因地制宜壮大茶叶经济”“一定要珍视、保护、发展、应用好这个品牌,让坦洋工夫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
来源:说茶ShowCha,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