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山与城中的茶滋味

重庆:山与城中的茶滋味

13阅读 2023-01-06 08:33 行业

说到重庆,你会想到什么?生动璀璨的西南明珠,中国最容易迷路的城市,麻辣鲜香的火锅美食……事实上,重庆不仅是“火锅味”的,也飘着浓浓的“茶味”。

重庆是西南地区茶叶主产地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名优绿茶产地,目前全市有35个产茶区县,茶园面积105万亩,茶叶产量5万吨,毛茶产值超过45亿元,茶产业已成为脱贫地区的主导产业、农户增收的富民产业。


山城产茶,由来已久

城筑山上,山在城中。重庆位于四川盆地东南方,地形地貌复杂,属亚热带气候,水热资源丰富,加上土壤以紫色沙土,山地黄泥和老红泥为主,有机质含量高,疏松肥沃,酸碱度适宜,自古以来就是产茶胜地。

陆羽《茶经》云:“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这里的“巴山峡川”,就是指以今重庆为主的大巴山和三峡地区。重庆产茶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西汉末年王褒所着《僮约》记录了当时的巴蜀茶事,这是我国也是全世界最早的关于茶的记载。“脍鱼炰鳖,烹荼尽具。”荼即茶,在西汉时期,成都一带饮茶已成风尚,在富人家里已经有了专门的饮茶用具。“武阳买荼,杨氏担荷。”说明当时的茶叶已经商品化,出现了像武阳(今成都以南彭州)一类的茶叶交易市场。

抗战时期,复旦大学西迁重庆,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于1940年在重庆开设最早的茶学专业,由四年制本科茶叶组、两年制茶叶专修科组成。这是中国高等院校中最早设立的茶学系,开创了中国乃至世界茶学高等教育的历史先河,对发展茶学高等教育、培养专业人才和振兴中华茶事业有着深远的影响。


饮茶之习,蔚然成风

重庆人爱茶,喝茶和泡茶馆始终贯穿着他们的日常生活,这座山城茶馆之盛、饮茶之风行,早已蔚然。当地有谚语云“头上晴天少,眼前茶馆多”。茶馆是重庆人重要的社交场所,也是“烟火气”“人情味儿”十足的地方。20世纪时,重庆的茶馆已经遍布城乡,热闹点的地方百步之内便有两三家茶馆。据1947年重庆《新民报》记载:“方圆不到9平方公里的半岛城区,有茶馆2659家之多”。

与江南地区讲究精细的茶文化不同,在重庆吃茶多了几分行走江湖的豪迈之情。不计较时间、不拘泥场地、不在乎细节,只要有茶有水,巴渝人便可以在一碗碗茶水当中谈天说地,和睦亲邻,消遣时光。川渝地区最具特色的茶文化当属盖碗茶。盖碗是一种上有盖、中有碗、下有托的茶具,又称“三才碗”,其中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

盖碗茶有一番大学问,每一种茶阵,都蕴含了各自的暗语。如果茶馆的熟客吃茶时没带够钱,把茶盖立起放茶碗旁边,可以此示意茶馆老板,先赊着茶钱,改天再补。如果外地帮会的人遇到什么困难,需要找本地帮会的人寻求帮助,就会将茶盖朝外斜靠在茶托上,堂倌看到后便会在茶馆里寻找,介绍双方认识。如果将茶盖朝上放进茶碗,则表示喝完茶了,可以收桌子了……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较为传统的做法如今已经很少有人使用。

做强产业,促农增收


近年来,重庆把茶产业纳入全市十大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进行重点培育,在不断发展壮大茶产业规模的同时,高度重视茶叶加工工艺提高、产销对接、品牌培育和市场拓展等工作。

2009年,重庆市启动茶叶振兴计划,后结合全市特色效益农业布局,划分渝西特早名优茶区、渝东北高山生态茶区和渝东南特色效益茶区。重庆以永川为核心,江津、荣昌为重点,发展早市针形名优绿茶;以秀山、南川为核心,酉阳、巴南为重点,发展地方特色优质绿茶、红茶和黑茶,重点发展南川大树茶;以万州为重点,辐射带动城口、涪陵、开县、云阳、巫溪等区县,开发无公害、生态有机绿茶、红茶。

根据《重庆市农业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重庆市茶叶产业链建设推进意见》等,从2016年开始,重庆市每年投入1亿元以上财政资金,倾力打造百亿级茶产业链,支持茶产业发展,同时鼓励各地积极拓展资金渠道,打造公共品牌。目前,重庆基本建成渝西特早名优茶、渝东南高山名优茶叶和三峡库区生态有机茶三大茶叶优势产业带,初步构建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融合”的现代茶产业体系,培育出永川秀芽、鸡鸣贡茶、梁平甜茶、重庆沱茶、巴南银针等一批蜚声在外的茶叶品牌。

【记者】欧晓嫦

【来源】南方农村报南方+,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上一页:一球茶业鸿兔大展-普洱生茶

下一页:“蒙顶甘露杯”首届全国大学生斗茶大赛圆满举办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