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莓茶园,绿意葱茏,茶香弥漫,茶农们正忙着采摘、炒制当季新茶,科技特派员们忙碌的身影也活跃在莓茶种植、加工、研发一线,为茶农、茶企排忧解难,为永定区莓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被茶农视作“定心石”的邓武成格外忙碌。单位供图
永定区是张家界莓茶主产区,是“中国莓茶之乡”,近年来,永定区委、区人民政府坚持创新驱动,着力打好科技创新攻坚仗,加快莓茶产业科技创新,不断深化、拓展、完善科技专家服务团建设,丰富科技特派员制度内涵,推动科技特派员技术服务实现全区所有行政村全覆盖、莓茶产业链全覆盖。
初夏,走进“土家贡”千亩莓茶基地,只见茶园里,黄虫板、杀虫灯、土壤墒情全自动监测系统、小气候观测站一应俱全,基地管理人员正在科技特派员的指导下使用今年刚刚验收投入使用的水肥一体化系统,该基地负责人张邵良表示:“有了这套系统,茶园实现了精准灌溉、精准施肥,不仅抗旱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茶叶的产量和质量也能有所提高。
如何让科技更好赋能莓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抓住科技专家服务团建设这个关键,持续增强莓茶领域创新发展能力。”区科技与工业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永定区科技专家服务团坚持科技惠民利民富民,坚持省市区三级科技特派员联动发力,变单一作战为多领域团队协作服务,在专设莓茶服务小组服务指导莓茶产业的同时,鼓励和引导种植业、养殖业、林业、农旅融合等领域的相关科技人才共同为莓茶产业发展‘把脉问诊’,围绕莓茶种植、加工、研发开展全产业链科技帮扶。”
“产量起来了,质量也一定要跟上!”雨后天晴,茅岩河镇青安村的茶园里格外热闹,莓茶之父黄宏全、区派科技特派员卢良军正悉心指导茶农科学防治病虫害。近几年,青安村大力发展莓茶产业,目前全村近300户种植莓茶1600多亩。
“科技特派员的到来,让我们更踏实、更安心了!”村里的莓茶产业带头人李春燕一边采茶一边笑着对记者说道:“经过科技特派员的指导,我们今年莓茶的同期产量增长了20%左右,在种植、加工方面也更加的规范化、标准化,去年全年鲜叶亩产量250斤左右,今年有信心接近300斤。”
变化不仅仅在青安村,走进茅岩河镇大米界村、茅岗村,罗塔坪乡长寿村、槟榔坪村,三家馆乡垕王村、三家馆村等地,人们都能强烈感受到科技专家服务团给当地带来了新理念、新思路、新技术,注入了通过科学种植莓茶实现增收致富的希望。
教授新芽采摘方法,推广新技术、新设备,主持建造莓茶种植资源圃,推进建设莓茶绿色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作为莓茶服务小组的组长,被茶农视作“定心石”的邓武成格外忙碌。
“要提升莓茶的质量,茶农的种植、加工水平就得首先提高。”邓武成说。邓武成的足迹几乎遍布永定区的所有莓茶园,即便再忙,他仍坚持不定期深入茶园,察看莓茶长势,实地开展莓茶田间管理和制作加工技术培训,为茶农带去科学的种植理念,面对面讲解示范莓茶的扦插方法,以及上水、追肥和后期管理,真正把茶园变成了课堂,被茶农亲切地称为“家门口的莓茶专家”。
在创新驱动、示范培训和邓武成等一批科技特派员的努力下,永定区科技助力莓茶产业成效明显。近几年,永定区围绕培育科技型农民,累计开展莓茶等产业实用技术和信息培训736场次,培训人员达21587人,发放技术资料达25800余份,培育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乡村龙头企业12家,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莓茶乡土人才138人,带动企业增效18067.8万元,带动培育20个村(社区)形成莓茶集体经济发展主导产业,有力推进了莓茶种植专业化、标准化。
永定区还高度重视莓茶产业产学研用合作,聚焦特色主导产业协同攻关,组织专家团队对新的莓茶病虫害进行实地调查和研究,与湖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合作推广莓茶拟茎点霉溃疡病绿色防控等技术,使全区莓茶病害得到有效控制,同时着力推动莓茶产品多元化,支持和引导莓茶企业与省内外科研院校开展合作研发,研发出莓茶面膜、莓茶牙膏、黄酮营养液等特色鲜明、附加值高、受消费者喜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莓茶产品,不断提高莓茶资源的利用率和附加值。
科技赋能,带动了莓茶产业的发展。如今的永定大地,莓茶园一山连着一山,莓茶种植面积达15万亩,年综合产值达25亿元,累计带动就业人数达9.05万人,拥有茅岩莓、天门郡、土家贡等55个品牌,拥有莓茶自主知识产权125件,转化应用新工艺、新技术12项,昔日深山不起眼的植物叶插上“科技”的翅膀,香飘四海,走向世界。
(解雯惠、全校莹)
来源:湖南日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