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从碎片走向丰满的茶文化文章——“三茶统筹”双江模式初探之三

一篇从碎片走向丰满的茶文化文章——“三茶统筹”双江模式初探之三

2阅读 2024-08-29 03:29 行业

1997年,一场罕见的大雪,厚厚地堆积在了整个勐库大雪山上。

待雪融化,半山腰至山顶竹林悉数被冻死,当地村民进山采药时发现,原本密密匝匝的竹林深处,深藏着一大片葳蕤茂盛的野生古茶树。

2002年12月,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邀请国家、省、市相关单位专家组成野生古茶树考察组,对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进行现场考察。在对大雪山野生古茶树群落进行调查后,认定这一大片野生茶树分布面积达1.27万余亩,勐库大雪山野生茶树群落是目前国内外已发现的海拔最高、分布面积最广、种群密度最大、原始植被保存最完整的野生古茶树群落,具有极为重要的科学研究和保存价值,是珍贵的自然遗产和生物多样性的活基因库,对进一步论证茶树原产于我国云南以及研究茶树的起源、演变、分类和种质创新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双江县是茶树起源中心之一。

万物有灵

千百年来

一代代双江茶人

都是茶的守护者

他们在敬茶护茶爱茶用茶中

创造出的茶文化

成为全球茶人了解茶文化的一扇窗口

以文为道

在时间的长河里,茶文化故事的书写与传播,文学创作从未缺席。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过去一年双江茶山与文学创作的亲密连接,就会想起“美好时光”。

过去一年,双江茶山在文学层面的曝光度前所未有,以雷平阳先生的《茶宫殿》为排头兵的一系列著名作家、诗人的文学作品,让双江茶山走进了一段美好的文学时光,这对于丰富茶文化的内涵和外延都具有积极意义。

《茶宫殿》是雷平阳先生的第四部关于普洱茶的散文集。20年前,从他第一次走进双江茶山开始,就以茶文化研究者的视角不断注视着这个地方。雷平阳先生认为,这些年来,普洱茶由沉寂走向复兴,途中所承受的千般挤压和构陷,原因都是由于文化元素的缺席与脆弱,如果仍然盲目地轻文化背景和文化品质的提升而重茶品的单向攀登,道路仍然还会遍布着风险。

雷平阳先生从一个更广阔的时空维度和更具象的历史视角,勾勒和解构双江茶文化。他把更多的笔墨投向茶山风云、茶山历史和茶民族命运,唤醒人们对茶与自我的过去、现在、将来进行文化归属的对话和思考。每一棵茶树、每一个茶人、每一座茶山,都是茶文化的筑造者,他们在“茶宫殿”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居所。

“我们在写直播间推广的茶文化故事时,常常会去参考《茶宫殿》。”对于参与“中国双江冰岛茶荟”直播间文案写作的小杨来说,《茶宫殿》无疑是实用型的茶文化丛书之一。记者在双江采访中,所到之处,无论是茶产业相关部门或是茶农家中,也都能看见《茶宫殿》的“身影”。


2023年秋天,在一场以“冰岛的召唤”为名的茶山行活动中,双江县邀请了中国作协副主席、散文家阎晶明,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苏童,评论家、中山大学博导谢有顺,江苏作协副主席、《钟山》杂志主编贾梦玮,江苏省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胡弦等文坛名家,走进双江、走进茶山,感受这里丰富的茶文化和多元的民族文化,体验这片山水的神奇之美。“茶产业的发展需要在文化上下功夫。”名家们认为,提升双江县乃至临沧茶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挖掘茶文化内涵、做好茶文化文章至关重要。

“冰岛的召唤”茶山行活动结束后,名家创作的《借一杯茶慢下来》《站在冰岛老寨古茶树下的遐想》《天下茶多》《冰岛行记》《双江的过客,茶神的座上宾》《茶山印记》等一系列散文和诗歌作品,让双江茶文化收获了一波新流量。

以文为道以茶铸魂

在文学和茶香的浸润中

双江县这个神奇瑰丽的地方

正越来越多维地向世界展现着

自己的文化自信

历久弥新

双江勐库,因茶闻名。

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勐库春季货物交易会就呈现万商云集的景象。茶叶,从这个输出中心出发,沿着茶马古道一路到拉萨、到腊戍……曾经茶马古道的重镇,如今依然熙来攘往,茶庄林立,茶香弥漫,魅力不减。

在勐库采访时,记者看见一处长约2公里,被修复过的茶马古道。据介绍,这是一段新修复的古道。修复勐库镇的关马箐、夹象沟、茶铺山、大扭松树坡等茶马古道重要地段,是双江县坚持党建引领,挖掘茶马古道资源和文化,探寻以茶旅资源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径。

普氏茶叶负责人普满云也通过投资投劳的方式,参与茶马古道的修复中。他说,作为勐库人,特别愿意在茶文化的挖掘和传承中尽一份力。

挖掘传承,历久弥新。“茶产业要发展得好,茶文化必须先行。”双江县委副书记沈修顺认为,双江茶文化呈现方式碎片化、表达形式偏弱,与双江茶品质匹配不成正比,这也是双江茶文化面临的一对矛盾。

“希望未来进入双江的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茶乡之气。”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驻会副会长、双江县“三茶统筹”研究院执行院长徐亚和在介绍茶文化显征系统建设时说,这是双江茶精气神所在。双江县“三茶统筹”研究院致力于茶文化建设,希望通过统筹推进茶旅深度融合,为全球茶人构建回归自然、陶冶性情、康养怡乐的茶生活方式。

目前,冰岛研学旅游度假区和双江王家庄园度假酒店茶旅康养项目有序推进;已推出双江寻茶之旅、野生古茶树群探秘之旅、冰岛禅茶修心养生之旅、茶园休闲观光之旅4条精品茶文化旅游线路;通过“冰岛夜话”茶文化活动,为全球茶人提供冰岛“名山模式”;组织挖掘整理少数民族茶礼茶俗,创作具有双江少数民族茶文化特色的茶歌、茶舞,凝练提升为茶文化艺术作品;有序推进茶文化显征系统建设,让茶文化进机关、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乡村。

在小户赛自然村的古茶园里,拉祜族村民铁扎迫告诉记者:“茶是上天的恩赐,祖先留下来的财富,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都离不开茶。”

沿着茶的轨迹,不难发现,在双江县,茶叶几乎涵盖了人们生活的全部。拉祜族“丁香茶”、佤族“石板烤茶”、布朗族“糊米香茶”、傣族“竹筒茶”,《大叶茶乡》《茶源勐库》《采茶舞》,老茶壶圆子汤、茶饭、茶叶煮鸡、茶叶豆腐……茶礼、茶俗、茶歌、茶舞、茶膳等,这些代代相传又被不断丰富着的文化元素,让双江茶生活灵动鲜活、历久弥新。

千年茶文化氤氲茶生活

这——

也是繁荣茶文化的重要基石

一树一情

全国97%的古茶树在云南,临沧古茶树云南占比52%,双江县古茶树独占鳌头,占比第一。

古茶树和勐库大叶种,都是双江县不可复制和替代的茶文化优势和茶资源优势。为保护好珍贵的古茶树资源,回馈世界茶友对双江古茶树的关注、喜爱与支持,双江推出中国·双江“一叶一树一情”古茶树保护认养项目。通过项目实施,更多的社会力量将参与到古茶树保护中,古茶树认养人也将实现对古茶树的情结情怀。同时,茶农也将得到古茶树认养带来的收益,以及在茶园生产管理方面的科学技术指导。双江县计划梳理出1万余棵古茶树资源,通过“一叶一树一情”古茶树保护认养项目分批次与认养人共享。认养平台“双江茶荟”于2024年3月对外开放。

来自香港的罗先生是冰岛茶铁杆老粉,今年3月,他通过“双江茶荟”联系“一叶一树一情”古茶树保护认养项目负责人,详细了解后,为父亲挑选了一株位于南迫的古树茶,对2024年春茶采摘权进行认养。

7月26日,罗先生夫妇走进双江县,站在了自己认养的古茶树下。“从收到古茶树的溯源卡、挂牌图片再到成品茶叶这个过程,既放心又感动。”罗先生深有感触地说,之前一直有一个心愿:在冰岛村拥有一棵属于自己的古茶树,想不到“一叶一树一情”这个项目让自己愿望成真。“拥有一棵专属的古茶树”可能是每个普洱茶爱好者的一种情愫。接下来自己会继续认养古茶树,也会把这个项目分享给更多身边爱茶的朋友。

邦丙乡岔箐村老邱寨村民吴黑告诉记者,今年春茶季她家被保护认养了5棵古茶树,总价3600元,确定认养没多久,钱就汇到银行卡上了。

“一方面是茶农收入有保障、更省心,另一方面是古茶树得到更好的保护。”岔箐村党支部书记罗开兵觉得“一叶一树一情”古茶树保护认养项目比较好,他说,村里茶农希望古茶树保护认养的范围能扩大到小地块,这样在整体管养上会更方便。

据“一叶一树一情”项目运营负责人党萍介绍,下步的保护认养中,将会根据客户和农户的双项需求,保护认养的范围会逐步从单株扩大到小地块。

双江县“三茶统筹”研究院要求项目运营负责方,“一叶一树一情”项目推动不能只求数量,更要注重质量,项目运营负责方要把关好整个加工流程的各个环节,保证质量安全;做到“认”“养”结合,茶农和客户之间要建立起稳固、良好的关系;通过技术培训强化茶农科学管养。

从传统经济到共享经济,双江县不断寻找古茶树资源的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最大化转化的新方向、新版图。

记者手记

在“三茶统筹”双江模式实践中,记者认为,双江县还处理好了方向和路径、局部和全局、小与大“三对”关系。

处理好方向和路径的关系。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统筹”发展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一二三产。具体工作中,双江县以“三茶统筹”发展理念为引领,对整个茶产业发展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确定正确的发展方向。在路径上,双江县树立项目化思维,把项目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紧盯短板设计项目、补齐项目、分解项目,提升资源要素保障率,按优先等级,分阶段分步骤逐一落实规划内容,着力提升区域茶产业竞争力。

处理好局部和全局的关系。目前,双江全县茶园面积超过34万亩,综合产值88亿元,种茶人口达10多万人,茶产业是双江富民骨干产业。在茶产业整体规划布局和发展思路上,双江县主动融入全市、全省甚至全国的茶产业发展战略,分析政策机遇和市场机遇,聚焦重点领域和重点业态,提出把双江打造成为茶文化弘扬、茶产业振兴和茶科技创新的高地,全力建设全国“三茶统筹”标准化发展云南示范区;同时提出,要花力气向南亚、东南亚迈进,把电商作为国际化贸易平台,提升云南茶的影响力。

处理好小与大的关系。推进茶产业发展中,双江县面临着科技、文化项目资金短缺,创新型人才和数字化产业人才资源匮乏等诸多困难。但双江县咬定青山不放松,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用水滴石穿之力,用好用活自有资源,通过“中国双江冰岛茶荟”“冰岛茶荟·书画双江”“一叶一树一情”古茶树保护认养等一系列小项目,作为破题的杠杆撬动茶产业。

时间是忠实的见证者,实践是成功的书写者。期待在“三茶统筹”双江模式实践中,双江县继续发力、补齐短板、探索总结,不断为临沧乃至云南提供更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方法和经验。

记 者:查海霞

通讯员:李发良 严兴勇

来源:今日临沧,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上一页:古丈县茶叶首次以“跨境一锁”模式出口香港

下一页:“蒙顶甘露杯”首届全国大学生斗茶大赛圆满举办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