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茶工”上岗 贵州茶叶加工添“利器”

“智能制茶工”上岗 贵州茶叶加工添“利器”

5阅读 2024-09-13 07:29 行业

秋意浓,黔茶香。进入9月后,经过夏季数月的涵养,茶叶不仅高香、耐泡,而且形成的茶多酚等物质含量也较高。眼下,贵州的秋茶已陆续进入采摘高峰期,各地的茶农们再次忙碌起来。


茶农在采摘茶叶

在茶叶加工厂里,刚采摘的茶叶经过萎凋、揉捻、烘干等工序后,清香扑鼻。和工人们同样忙碌的还有贵州省机电研究设计院贵州茶叶机械装备智能化改造工作专班的团队成员,他们正升级设备系统,提升贵州茶制作工艺的智能化水平。

研发贵州本土智能化制茶设备

连日来,专班成员、高级工程师甘密全力攻关,优化茶叶智能揉捻机控制器程序,将加压、开盖、进料等功能的时间数值输入,由固定值增减改成随意数值。

“原来的控制系统不仅按键众多界面不美观,而且数值的增减固定为5秒/次,仅输入环节就需耗费大量精力。目前,最新系统的开发工作已完成,在操作上更人性化,后续将程序代码写入控制面板即可投入使用。”甘密对记者说。


改进后的茶叶智能揉捻机控制器面板

茶叶揉捻机是常见的制茶设备,经过设备来回挤压,茶叶内部的细胞壁遭到破坏后,汁液便可更加充分地混合到茶叶中,进而使得茶叶口感更加醇厚。

揉捻机的速度和压力事关茶叶品质。“将茶叶放入料仓之后,根据茶叶实际情况设置的程序便自行启动,自动完成开盖、上料、出料等环节。”甘密说。

茶是贵州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之一,2023年,全省种植面积675.3万亩,茶产业综合产值908.12亿元,47个茶叶主产县中有26个将茶作为首位产业。

贵州茶叶机械装备智能化改造工作专班负责人夏先春表示,贵州是种茶和产茶大省,但缺乏与当地茶叶生长环境紧密适配的机械制造厂商,从福建、四川、浙江等地采购的部分设备需再次改进。


茶青

“贵州属于寡照地区,茶叶生产周期长,叶片相较而言较厚,而且不同品种的工艺也存在一定差异。我们经过深入调研后发现,产自外省的通用设备想要生产出优质的茶叶,需优化相关的技术参数,否则容易水土不服。”夏先春说。

为解决该难题,2016年以来,专班聚焦分选、揉捻、萎凋等工艺,致力于研制出适合贵州茶叶生长环境的本土智能化设备,助力贵州茶产业提质增效。

智能化设备服务10余家茶企

在专班成员、高级工程师汪飞看来,好茶叶离不开好工艺,制茶师傅的水平往往决定了茶叶的品质。然而,因从事制茶业的年轻人才缺乏,推动茶叶实现工业化流水线生产也迫在眉睫。通过标准化机械生产,也能减少人为因素影响。

2019年,集风选、筛选和色选于一体的小型多功能茶叶智能分选设备研发成功,可对颗粒状、卷曲状、针状、片状等成品茶叶进行分选,剔除茶叶中的茶梗、黄片,提高茶叶附加值。经第三方权威机构检测,分选设备的拣选率达98%。


智能揉捻机生产线调试

大力推广之下,小型多功能茶叶智能分选设备在湄潭县的多家茶企得以运用。“不同形态茶叶的失水速度存在差异,对后续加工工艺的要求也不同。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聚焦茶青的分选工艺,按照湄潭翠芽的一芽、一芽初展、一芽一叶进行分级,从源头工艺提升茶叶产品的品质。”汪飞说。

经过八年的探索与实践,专班聚焦核心制茶工艺研发的智能化设备已从集成创新迈向全知识产权研发,达到看茶做茶的标准。设备可根据茶叶品种、温度、湿度,以及茶叶的老嫩程度、叶张厚薄程度、茶梗粗细程度等,实现智能化控制。

“目前,贵州省机电研究设计院既可出售整套智能化设备,也能对茶企原有设备进行定制化设计、智能化升级改进,减少茶企生产成本。”夏先春说。

此前,专班在凤冈县完成18台粗揉全自动揉捻机组和36台精揉半自动揉捻机组的电路布线及传感器的位置定位、控制箱柜的接线等工作,以及茶企3条揉捻机生产线的智能化改造,达到设计要求。

“智能制茶工”上岗,贵州茶叶加工添“利器”。自专班成立以来,专班签订技术研发合作协议10余项,设备在10余家茶企投入使用,获得用户好评。

聚焦高端白茶研发智能补光技术

在贵州省机电研究设计院的实验室里,萎凋机架子上层层有序摆放的茶叶在红光、蓝光、绿光、白光等单色光源以及混合光源的照射下,显得五彩斑斓。

近年来,高端白茶备受市场青睐,贵州也持续增加种植面积。萎凋是白茶特有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但萎凋工艺耗时长,环境条件多变,理化变化复杂。


白茶光萎凋试验

目前,萎凋方式主要有室内自然萎凋、复式萎凋和加温萎凋。自然萎凋所需时间较长,占用厂房面积大,并受自然气候条件影响;加温萎凋若室温不均,芽叶萎凋程度不均会出现花杂;复式萎凋容易受自然气候影响,尤其是阴雨季节。

夏先春表示,现有萎凋工艺对气候的依赖性高,且人工感官判断缺少温湿度、通风等关键参数的实时监测,无法精确控制萎凋叶含水率,萎凋程度不均匀。

为提升白茶品质,近年来,科研人员攻关日光灯、离子灯、镝灯、红外灯等人工光补偿技术,在试验应用中寻找适用于白茶萎凋工艺的光波长度和光照强度。


红光试验

2024年1月,贵州省机电研究设计院从南昌大学国家硅基LE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引进硅基LED灯光源,研究不同光源、光质、光强对茶叶风味品质的影响。

“采摘后的茶鲜叶在一段时间内仍然是植物活体,有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生命活动,可以检测到光是否存在、光的波长、光照强度、光照特点。半年多的实验发现,经红光、蓝光、绿光等萎凋之后的白茶香味更浓。”夏先春说。

当前,科研人员正全力开展试验,研究不同光源对茶叶中多酚氧化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等内源酶活性的影响,选出利于白茶萎凋的光源和波长,使其达到工艺所需的均匀度,为白茶产业插上“智慧”翅膀。

来源:贵州日报 天眼新闻记者 潘晓飞,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上一页:瑞昌:开展病虫害调查 为茶叶健康护航

下一页:普洱茶投资分析:现在做爆款茶为何越来越难了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