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浙闽皖滇五省代表委员“斗”茶| 一片叶子写传奇 一个产业富百姓

贵浙闽皖滇五省代表委员“斗”茶| 一片叶子写传奇 一个产业富百姓

0阅读 2019-03-12 06:12 行业

 

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茶产业,是一项促农增收、改善生态的特色农业产业。

 

贵州茶园种植面积全国第一,正着力建设全国优质茶园基地。图为遵义市湄潭茶山。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茶文化发祥地,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产茶国。在我国,茶产业一头连着千万茶农,一头连着亿万消费者,是一项为茶农谋利、为饮者造福的产业。

 

从“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的经典论述,到“万里茶道”“茶酒论”“茶之友谊”等“茶叙外交”,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和茶文化交流,在多次出访中介绍中国茶文化,为“中国茶”的共享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全国两会期间,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联合浙江日报、福建日报、安徽日报、云南日报,邀请贵、浙、闽、皖、滇5省市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共话茶叶这片神奇的树叶,为写好“茶产业”文章、助力脱贫攻坚建言献策。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铜仁市石阡县龙塘镇大屯村党支部书记周绍军:

本土良种+有机茶园 贵州茶质量为先

 

3月8日,结束一天的会议,周绍军代表赶在天黑前拨通了村委委员熊兴强的电话。

 

“茶叶能采了吗?不能采?明天还要降温啊?”“那你时刻关注温度,提前组织好采茶的村民。”简短几句,周绍军挂断了电话。

 

大屯村,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种茶。从“知青茶场”到“私营茶场”,大屯村的茶园面积忽高忽低。2001年,外出闯荡15年回到家乡的周绍军当选村主任,把重振茶园建设、发展茶产业提上了日程。

 

2003年,周绍军当选村支部书记,动员全村干部群众种茶兴茶。截至2018年底,大屯村已种植茶叶2230亩,丰产茶园1000亩,茶业产值600余万元。

 

这样的成绩还远远不够。对周绍军来说,他的目标是以本土良种和有机茶园强强联合,生产出真正优质的有机茶。

 

“你看,通过这个大数据可追溯系统,我在手机上就可以看到茶园的所有情况。”周绍军拿出手机,通过二维码识别进入了“茶园可追溯智能监测系统”。

 

打开视频,嫩芽初现的茶园在薄雾中若隐若现。周绍军说的本土良种,就是这种被当地人称为“苔子茶”的石阡苔茶。

 

石阡苔茶是石阡当地品种,母树属古茶树系列,是中国屈指可数的茶树良种,抗逆性、适应性、产量、品质均高于外地品种。

 

本土良种是基石,有机茶园建设是保障。2017年,大屯村600亩茶园开始申报有机茶园并进行有机管理。

 

为了建设有机茶园,大屯村与贵州科研院所开展了合作。“现在正是打基础的时候,只有把本土良种茶园建设好、管护好,才能生产出真正高品质的茶叶,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周绍军说,现在,大屯村3256人中,以茶为生的村民占90%以上。2018年,大屯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9000元,大屯村也从贫困村变为了茶叶专业村。

 

数说贵州茶

 

截至2018年底,全省茶园面积达752万亩,连续六年全国第一,投产面积561万亩,各类茶叶总产量36.2万吨,总产值394亿元;带动贫困人口45.2万人,脱贫人数13.7万人。

 

茶产业已成为贵州省支柱产业之一。2018年,贵州全省注册茶叶加工企业及合作社达到4990家。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武义县柳城畲族镇青坑村村委会主任俞学文:

乡村振兴靠产业 众人“品茶”茶更浓

 

浙江更香有机茶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武义县金茗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俞学文代表的众多“头衔”中,有两项直接与茶相关。

 

在俞学文的家乡金华武义,茶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去年,武义茶园总面积达10.6万亩,产量1.73万吨,产值10.65亿元,茶叶产值已占当地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以上。

 

连任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俞学文一直为“三农”问题鼓与呼。今年,他提交了一个议案和16个建议。其中一条建议就是关于加强产业兴旺推进乡村振兴。

 

“没有产业兴旺,乡村振兴就是空谈。”入行25年,对于家乡武义茶产业的发展给当地农业经济带来的变化,俞学文代表有着深切体会。

 

武义素有“八山半水半分田”之称。以前,由于缺乏统一规划,没有形成品牌,茶农们种出来的茶叶迟迟打不开销路。

 

上世纪90年代,武义在全国率先提出发展有机茶,将有机茶作为当地“生态立县”的重要抓手,大力扶持有机茶园建设,扶持龙头企业,有机茶产业发展迅速。目前,武义10万余亩茶园中,经认证的有机茶园面积达1.7万余亩。

 

如今,武义有6万余人从事茶叶的种植、加工和经营,占全县人口近五分之一。俞学文代表说,武义打造“市场+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使茶农与工商资本、村民与村集体形成共建共享的关系。在这条绿色产业链的拉动下,越来越多的茶农开创了属于自己的“绿色银行”。

 

“实现乡村振兴既要靠产业,也需要激活每个村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大家都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正所谓,众人‘品茶’茶更香。”对于家乡的未来,俞学文代表充满期待。

 

数说浙江茶

 

浙江是我国名优茶主产区。2018年,茶叶总面积300.5万亩,总产量18.6万吨。

 

2018年,浙江省启动了以生态茶园为首的“五园创建”工程,计划通过三年努力,建成包括150个生态茶园在内的500个“五园”省级示范基地,力争成为全国种植业高质量发展标杆省份。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福建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何一心:

以茶为媒 当好“一带一路”友好使者

 

一片茶叶,犹如一叶扁舟,串起并壮大了“一带一路”的朋友圈。从武夷山走出,经“万里茶道”“海上丝绸之路”。

 

在京履职期间,何一心积极围绕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献计献策。“福建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茶叶贸易、茶文化交流始终是促进核心区建设的重要媒介、重要动力。”何一心委员说。

 

福建省茶叶出口量占全年茶叶生产总产量的13.6%,占全球茶叶出口总量的19.8%。何一心认为,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茶作为最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元素之一,将会有越来越广阔的市场空间。

 

“走出去”发展,要坚持质量为先、练好内功。何一心介绍,在武夷星茶业近20年的发展历程中,不仅做好企业自身质量管理,同时努力带动茶农参与其中。比如,在茶园管理过程中坚持生态化管理,绝不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公司拥有全套检测设备和能力,公司的每一款产品都可以追溯到源头产地。

 

何一心介绍,2018年,福建深入实施产业绿色发展行动,新建150万亩不用化学农药绿色示范茶园,深入开展“闽茶海丝行”活动,支持茶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设立闽茶文化推广中心,签订茶叶购销合同10.5亿元,茶叶全产业链产值超过1000亿元。

 

“‘一带一路’建设也给福建茶叶带来了无限商机。”对福建茶的产业现状及“走出去”情况,何一心如数家珍。他说,当前发展需要所有的茶农茶商一起努力,坚持绿色生态,提升品牌价值,共同推动福建茶更好走向世界。

 

数说福建茶

 

福建是我国江南茶区名茶主要生产省份。

 

2018年福建省出依托闽南乌龙茶区、闽北乌龙茶区、闽东北白(红)茶区,支持壮大一批龙头企业,重点打造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福鼎白茶等品牌,争取到2020年实现茶业全产业链产值1200亿元,打造茶产业集群。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黄山市市长孔晓宏:

走特色之路 打造名茶之都

 

“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谈到茶叶、谈到安徽茶产业,孔晓宏代表引经据典,如数家珍。

 

据了解,黄山市作为中国重点产茶区之一,先后孕育出7个国家级良种和4个省级良种,分别占到了全国的6%、安徽省的22%;目前全市茶园面积达76.1万亩,其中“三茶”(有机茶、绿色食品茶、无公害茶)认证面积73.2万亩,均居安徽省首位。

 

“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孔晓宏告诉记者,近年来,黄山市抢抓“茶为国饮”渐兴机遇,每年市、县两级投入财政专项资金超千万元,大力推进茶产业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绿色产业发展之路。

 

重质量、抢占产品制高点,强龙头、抢占产业制高点,塑品牌、抢占市场制高点,抓创新、抢占竞争制高点,促融合、抢占发展制高点,黄山市2018年茶叶产量3.73万吨,一产产值34.28亿元,综合产值138亿元,茶农人均茶叶收入4898元。黄山市还大力实施茶叶走出去战略,茶产品出口近30个国家和地区,2018年茶叶自营出口4.71万吨,创汇1.95亿美元,出口量和创汇额分别占全省79.6%和78.9%、全国12.9%和11%。

 

“促进茶文化与茶产业融合发展。”孔晓宏自豪地说,黄山市相继建成开放了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等黄山名茶博物馆,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等传统手工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充分发挥黄山旅游资源优势,促进茶旅游与茶产业融合发展。

 

“绿色是黄山的本色,茶叶是黄山的家珍。”孔晓宏满怀信心地表示,黄山要秉承资源优势,进一步挖掘茶文化、擦亮茶品牌,加快建设“美丽黄山、名茶之都”。

 

数说安徽茶

 

2017年,安徽茶产业综合产值334.48亿元,出口量和出口额均位居全国第二。   

 

2018年,安徽提出到2020年全省茶园面积达300万亩,年干茶产量14万吨,努力在全国争先进位。同时,每个宜茶贫困县打造一批高标准茶园基地和标准化茶产业基地,力争带动宜茶贫困户每年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州长罗红江:

“绿色银行”取出真金白银

 

“普洱茶为西双版纳州20万山区农民人均增收4187元,成为脱贫攻坚最重要的产业支撑。”罗红江代表说。

 

罗红江是西双版纳州景洪市人,从小在茶文化的熏陶中长大,养成了爱喝普洱茶的习惯,对普洱茶的亲近感长在骨子中,流淌在血液里。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双版纳州委、州政府持续开展普洱茶“二次创业、再创辉煌”行动,全州围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绿色”的茶业发展主题,延伸产业链,通过普洱茶产业领航全州绿色发展步入新境界。

 

罗红江介绍,目前,西双版纳原始森林中纯生态、无污染的古茶园除了给茶农带来丰厚的卖茶收入,还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西双版纳所有普洱茶加工企业也都通过了CS认证,全州形成以勐海茶厂、七彩云南、陈升茶厂、雨林古茶坊等茶厂为代表的集茶叶种植、加工、营销为一体的茶叶企业群。

 

州委、州政府还立足更高站位,提出加快构建茶产业、茶经济、茶生态、茶旅游和茶文化互融共进、协调发展的现代茶产业体系,力争把西双版纳建成中国最优最大的普洱茶生产基地、普洱茶研发中心和普洱茶文化旅游目的地。

 

西双版纳贫困的地方主要在山区,大多数是适合发展普洱茶的地区。“西双版纳一手抓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绿色产业扶贫行动,贫困人口人均至少扶持1亩优质茶;一手抓龙头企业带动,确保贫困户茶叶种得好、不愁销。”罗红江说。

 

截至2018年末,西双版纳全州茶叶种植面积115万亩,普洱茶产量4.8万吨,约占云南全省普洱茶产量的三分之一;普洱茶为20万山区农民人均增收4187元,成为脱贫攻坚最重要的产业支撑。

 

数说云南茶

 

云南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也是具有两千年历史发展的古老茶区。2018年,全省茶叶总面积630万亩、比上年增1.7%,总产量39.8万吨、同比增2.8%,综合产值达843亿元。云茶产业已成为云南省广大茶区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产业。

(来源:贵州日报)

上一页:如何学会判断茶叶年份

下一页:“蒙顶甘露杯”首届全国大学生斗茶大赛圆满举办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