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湄坨情 浓浓国茶香——湄坨村的茶叶故事

悠悠湄坨情 浓浓国茶香——湄坨村的茶叶故事

47阅读 2021-05-17 01:40 行业

初夏,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缠溪镇湄坨村,层层叠叠的茶园在薄雾笼罩下若隐若现,微风下的茶叶满目葱翠、生机盎然。

湄坨村地处铜仁市东西部分水岭苗王坡,省道303穿境而过,曾是铜仁西边县城进铜必经之路,平均海拔1150米,都说“高山云雾出好茶”,在这儿也不例外。

上世纪80年代,因茶叶品质好,加上交通优势,村里每家每户都种茶,发展茶园600亩,经济大有改观。

2002年11月22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来到湄坨村视察,鼓励村民发展茶叶脱贫致富。这给发展茶叶已有起色的湄坨村带来巨大鼓舞,湄坨村“两委”积极带领群众大力发展茶产业。10年时间,全村茶园发展到2000多亩,其中有机茶园200多亩,实现了人均一亩茶,村民人均纯收入从1340元增加到5400元。

2012年5月,受全村人的委托,村支书卢银辉、村主任李文科将村里产的新茶和一封充满了真情实感的信寄给了温家宝总理,把湄坨村通过发展茶产业实现了脱贫增收,在党和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润泽下,全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的喜讯向总理汇报。6月13日,总理亲笔给他们写了回信,嘱托将茶产业做大、做精、做强。

为在产业规模上实现突破,卢银辉承包经营,成立银辉茶叶有限公司,实行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短短几年时间,全村拥有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1家,微型企业8家。

时过境迁,一度红火的“过道经济”因杭瑞高速贯通、交通优势不复存在渐渐“体力不支”,加上销售模式单一,一直追求高端茶的银辉茶叶并未跟随市场走向,几年时间便摇摇欲坠,村民看着经济不景气,对茶叶不再抱希望,多数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使得不少茶园放荒无人问津。

湄坨茶叶可否重续历史辉煌?这让刚上任的村支书李文志头疼了一段时间:“不能让这金牌子砸在我手里。”心中更是有了大胆的想法——收购茶厂。

2017年,为了把茶产业做大、做精、做强,湄坨村联合相邻的楠星村共同申报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300万元,以支部+合作社+公司+大户+农户模式,收购银辉茶叶有限公司。同时,采取一次性租赁、土地或茶园入股等模式,每年按400元每亩流转散户茶园5000亩,并整合9家微型茶叶企业,实现村民经营有利金、土地流转有租金、就地务工有薪金、入股企业有分红的多元收入。

“现除自家几亩地流转到合作社以外,还到这儿务工,一年除了修枝、管护之外,茶叶都能采好几次,不担心没活干,去年务工收入就有13000元,像我们这个年纪的人,现在还能到哪里去找这么多钱!”今年64岁的村民李国军感恩地说。

2018年,合作社又持续更换以前老旧的设备,新建加工厂房2座,新增3条茶叶加工生产线,引进了名优茶、大宗茶、绿片茶3条加工生产线,满足不同的消费群体。

“整合后,我们按照‘统一标准、统一管护、统一加工、统一品牌、统一市场’的‘五个一’要求,实现经营管理从‘零乱’到‘统一’的提升。在产品研发上,从‘单一’向‘多元’发展,开发出高、中、低端茶多个品种,新增研发了白茶、红茶新产品,产量和产值实现连续两年增长,村集体经济收益突破一百万元。”李文志说,目前发放务工费就达160多万元。

为了破解茶叶销售难题,除在县城开设专卖店外,李文志经常带着茶叶自费外出参加各种推介会,通过推动订单销售、“互联网+电子商务”、全员宣传推广的三种销售模式,从实体店“线下”到“线上”网络经营,拓宽茶叶销售市场,目前已在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平台都有销售,线上年交易额已突破200万元。

现如今,湄坨村年人均纯收入更是突破万元,是远近闻名的小康示范村。其生产的“梵净山翠峰茶”曾连续五届获得“中茶杯”名优茶评比一等奖,并多次在国际国内名茶评比中获得金奖。2017年通过并获得了省级梵净山翠峰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的认证,2018年“梵净山翠峰茶”荣获第二届中国茶博会金奖。

来源:梵净云天,(罗旭),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上一页:澜沧古茶美(331):2010年古木兆春

下一页:下关秘境邦东那罕大树小方片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