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国际茶艺师 构建“茶叶通感共同体”

培育国际茶艺师 构建“茶叶通感共同体”

5阅读 2023-09-04 06:43 活动

9月2日,由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浙江农林大学主办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传承人研修班在杭州市临安区开班。“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涉及的浙江、安徽、江西、福建、贵州、四川等15个省(区、市)44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业务骨干、管理人员参加此次研修。

开班首日,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专家讲授了《非遗传承人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的历史责任》,浙江师范大学教授王巨山解读了《中国传统制茶技艺的文化特征与内涵》。

“饮茶和品茶贯穿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人们采取泡、煮等方式,在家庭、工作场所、茶馆、餐厅、寺院等场所饮用茶与分享茶。在交友、婚礼、拜师、祭祀等活动中,饮茶都是重要的沟通媒介。以茶敬客、以茶敦亲、以茶睦邻、以茶结友为多民族共享,为相关社区、群体和个人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王巨山说。

浙江农林大学茶学与茶文化学院名誉院长王旭烽表示,她特别关注茶的全球化传播。从“全民饮茶日”到“国际饮茶日”,王旭峰团队精心谋划、全力推动茶文化全球教育培训计划,旨在培养国际茶艺师,构建茶文化国际交流体系。

2022年11月29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中国第43个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的项目。

据浙江农林大学校长沈希介绍,此次研修班是在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框架下,首次举办的面向茶相关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研修班,旨在搭建茶相关非遗项目的交流合作平台,帮助相关项目的传承人、从业者增强文化自信,拓展国际视野,提高履约能力,促进传统技艺与现代市场及日常生活的融合,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据了解,此次研修为期约半个月,来自非遗、茶学、茶文化等领域的一线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将围绕“茶非遗的保护实践”“茶非遗的创造创新”“茶非遗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等主题为研修班学员专题授课,帮助学员树立“茶文化、茶科技、茶产业”融合发展的观念,助推茶产业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学员们还将赴杭州西湖区、余杭区、湖州长兴县等地观摩西湖龙井绿茶制作技艺、径山茶宴非遗项目、紫笋茶制作技艺等,并现场展开互动交流。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新芳表示,茶源于中国,盛行世界,茶不仅是风雅之物,也最接地气。研修班学员以茶结友,听到更多响亮悦耳的中国茶声音,共同期待更多非遗项目在大众生活中复兴,在奔向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道路上与时代同行。

浙江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促进会学术顾问、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夏学民建议,探索构建数字化“全民饮茶综合服务平台”,向民众普及饮茶、茶健康与茶文化相关知识,就像健康管理中的食谱那样,为民众定制个性化饮茶方案,并将其作为总入口,带动各类茶品的组合式销售。同时,开展全民饮茶体验报告征集分享交流活动,引导民众主动表达对饮茶的口感、体感与情感,从而把茶的天然营养有效转化为国人的情感体验与精神气质,助力“茶和天下”。

“以发生学视域考察之,茶源于东方,始于中国,传入西方后被称为‘神奇的东方树叶’。如今,茶在全球各地都成为人类的日常饮料和社交媒介。不论是讲好中国故事,还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茶的神奇功效均不可小觑。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探索构建‘茶叶通感共同体’吧!”(

来源:科技金融时报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上一页:湖北夷陵:秋茶飘香采摘忙

下一页:“蒙顶甘露杯”首届全国大学生斗茶大赛圆满举办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