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先行,浙江茶产业谋求高质量、绩效型发展布局

科技先行,浙江茶产业谋求高质量、绩效型发展布局

1阅读 2018-12-23 05:47 活动


20181219日,浙江省茶叶产业技术团队项目总结交流会在杭州举行。来自全省各地市县(区)承担此技术团队(科研)项目的40多家单位,共33个项目作专题汇报交流。这也是浙江省茶产业十三五规划中以科研、技术作支撑推动浙江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绩效型产业转型布局的新时代、新思想、新作为、新发展的成果大检阅。




与通常的项目汇报验收的闭门会议不同,几乎覆盖到了浙江省主要茶产区的项目技术团队,他们既是茶产业的主管部门,是赋予政府职能的管理者,又是技术攻坚的能手和科研工作者,他们来自产业第一线,深知行业的难点、痛点在哪里?解决了这些行业难点与痛点,产业发展的瓶颈也就因势而解了。所以说,在某种意义说,这也是一次浙江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全系统的技术经验交流会和现场会。



团队和技术,农村农业厅的系统优势,是浙江茶产业稳步健康有序发展的制胜法宝,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浙江茶产业在以农业战线技术团队为主要力量的浙江茶人率先于全国恢复历史名茶,研制创新名优茶,创造了以30%的数量实现80%的产值的名优茶发展浙江经验;在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浙江茶产业的初精制清洁化改造,良种化技术推广,茶深加工技术研究与成果推广应用以及一县一品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的打造等等无不走在全国的先例。




茗边观察注意到,此次交流的33项团队技术成果,无不带有实战型解决产业难点、痛点而具有前瞻性高度,由过去关注良种品种培育和种植绿色防控、加工清洁化转向了围绕提升品质与产业效能的良种优选的产品设计,夏秋茶原料的综合利用,机器换人标准化、连续化生产。



好茶,是种出来的,更是做出来的。33项技术成果交流中,多个项目涉及到良种的优选及适制茶品的比较研究,从过去一味选择早熟品种及适制外形美观的茶品,转向了做好喝的茶的观念转变;名优绿茶+红茶,将成为浙江茶产业实现绩效提升的新的发展路径,羊岩茶厂的一项科研试验表明,在常规名优绿茶羊岩勾青生产的基础上,以原先留养夏秋茶作原料生产红茶,可实现增收2280/亩的产值,从而实现12280/亩的高产效能。再是机器换人已经摆到了影响浙江茶产业发展的议事日程中。浙江是名优茶大省,手工采摘、采工短缺的问题早已成了业界关注的热点,多项围绕机采的研究课题,机采如何衔接后续的加工工艺,如何在传统的名优茶品类外形、内质上不受机采的影响,保持传统品质的外形与香气滋味的口感,已经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进入了一定规模的实操!



浙江省茶叶产业技术团队项目总结交流会结束后,浙江省种植业管理局局长王岳钧做重要讲话。他指出,两年来,各项目试验站和示范点创新和集成了机采茶园树冠培育技术、机采茶园肥培管理技术、标准化机械采摘技术、茶树鲜叶“二段机采”技术、机采鲜叶分级加工技术、机采鲜叶连续化加工扁形绿茶技术,机采鲜叶颗粒形优质绿茶连续化加工技术等7项茶叶机采技术模式;龙井茶、香茶、三杯香等3种连续化加工技术模式;示范推广数字化色板诱集害虫技术、无敌友好型LED杀虫灯诱杀害虫技术、灰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捕技术等3项病虫害防治技术;创新集成红茶标准化加工技术模式、二次发酵二次提香红茶加工技术模式、高海拔茶园红茶变温发酵技术模式等3种红茶生产技术模式。累计示范茶叶新技术47项,集成产业新模式22项,制定技术规程16份,发表专业论文30篇。这些技术将引领浙江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浙江省种植业管理局局长王岳钧(左)


浙江省种植业管理局局长王岳钧,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浙江省茶叶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首席专家阮建云,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浙江省茶叶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首席专家杨秀芳,浙江大学教授浙江省茶叶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白茶组组长龚淑英,浙江省茶叶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龙井茶组组长陆德彪,浙江省茶叶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红茶组组长俞燎远,浙江省植物保护检疫局科长、高农石春华,浙江农林大学教授苏祝成,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肖强,杭州市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所长余继忠研究员等领导与专家参加本次会议并做现场点评。浙江省农业农村厅茶叶首席专家、浙江省茶叶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香茶组组长罗列万主持本次会议。

上一页:破茧成蝶 看凤冈茶产业十年嬗变

下一页:下关秘境邦东那罕大树小方片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