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丁:茶文旅是农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铁丁:茶文旅是农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3阅读 2023-11-17 07:20 快讯

农参专家直通栏目由农参专家委员会指导。农参专家委员会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相关机构院校的专家联合发起,旨在践行总书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重要指示,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共同助力农业强国建设。

今天,栏目聚焦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农参总编辑铁丁老师关于茶文旅融合发展的专题文章。

农文旅即“农业+文化+旅游”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其起源于欧洲,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发展已经成为农业旅游中极为突出的板块。

进入农业转型新时期,我国也开始大力布局农文旅的发展方向,2021年11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强调了优化乡村休闲旅游业的重要作用,要推动农业与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融合;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实施乡村休闲旅游提升计划,发展乡村旅游、文旅融合、国家公园、国家文化公园等;2022年3月,文化和旅游部会同相关部门发文支持特色产业发展,传承弘扬茶、中医药、美食等特色文化,着力培育融合发展的新型文化和旅游业态。

但始终要明确,农文旅的核心仍是农,而不是旅游。同理农文旅项目要围绕农产品品牌来规划,如果一个区域本身没有产业基础,为了迎合潮流或者缓解经济窘况而生硬打造出同质化的旅游项目,想靠旅游拉动农产品品牌建设是本末倒置。

近年来,农文旅项目进行得如火如荼,但其中也面临一些问题,例如生硬的文化植入、缺乏产业支撑、同质化、网红化等。在这一局面下,茶产业能够助力农文旅走出新路子。

茶,自古以来就在人们的游乐与社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衍生出大量璀璨的文化遗产,在茶叶的源头喝本土茶、看本土茶园,这与果品等其他农产品的意义是不同的。茶本身具有很强的体验性和文化性,例如吃新疆阿克苏苹果不一定得去新疆看苹果树,但喝普洱要去看看茶马古道,喝擂茶那就要去福建,喝大红袍要去武夷山。喝著名的茶,它背后的故事一定是吸引人们想要去当地体验的。

农文旅对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以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为核心的茶文旅是农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从品牌塑造的角度讲,农业品牌的发展更是始于茶。所以,研究农文旅融合发展,要从茶文旅融合发展谈起。

做好茶文旅的关键,是从乡村原有的资源基础上出发,结合当地与周边的市场形势,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茶产品,更个性的体验项目,打造好品牌才是茶文旅融合发展的根本。

以我国三个典型的茶文旅案例作为品牌榜样,来分析其地域特色所衍生出的新业态,为助推农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名胜伴名茶:武夷山×大红袍

农文旅的本质是寻找一个区域的文化的“根”,并将其从泥土里挖出来、洗干净,再展示给大家,而不是凭空引入一个文化项目。因此立足地方的风景名胜发展茶文旅是比较稳健的,容易达成茶产业与二、三产有机融合,不断增量赋能,打造一体化的区域品牌。

2021年3月22日, 正在福建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夷山市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察看春茶长势,他指出,武夷山的茶文化历史久远,气候适宜、茶资源优势明显,又有科技支撑,形成了生机勃勃的茶产业,过去茶产业带动脱贫攻坚,将来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大红袍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学名枞茶树,生长在武夷山九龙窠高岩峭壁上,香气浓长清幽,滋味醇甘爽,岩韵明显。2023年武夷山大红袍的品牌价值高达51.81亿元,因其卓越的品质和极为稀少的产量,被誉为茶中之王。而武夷山又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具有独特的丹霞地貌,又是自古以来修禅讲道的故址,物种丰富、气候舒适,旅游资源价值极高。

如何放大武夷山大红袍品牌价值?名胜+名茶,一拍即合。

2023年春节期间,福建省武夷山全市累计接待游客43.45万人次,同比2019年增长9%,实现旅游收入3.25亿元。武夷山市酒店及民宿推出非遗手工、大红袍盲品、宋代点茶等年味活动。餐饮门店融入茶文化,开设“围炉煮茶”“炉上茶壶”套餐、声名远扬的大型茶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大红袍》在春节期间,演出接待游客3.64万人次。

《印象大红袍》演出现场持续放大茶效应,武夷山近年打造茶旅路线,建设茶文化主题酒店、茶文化博物馆、茶文化体验馆,让游客吃有茶宴、住有茶栈、游有茶园、行有茶山、购有茶礼、娱有茶歌、梦有茶景,逐步形成茶文化产业群。以茶为切入点,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产生活,推广具有茶文化特点的生活方式,塑造了千差万别的茶文化形态和独具特色的茶遗资源,让茶文化嵌入武夷山的文旅品牌拓展茶文化空间,促进茶文旅全要素融合,打造精品茶+名胜旅游的区域品牌。

产业促文旅:丽水松阳×茶叶市场

茶叶是最早商品化和品牌化的农产品,丝绸之路上的“东方树叶”足以可见其强大的流通特征。以茶叶交易为核心,同时具备强大产业基础的区域,也可以发展出具有功能性的茶文旅品牌。

松阳县的浙南茶叶市场是全国最大的绿茶交易市场。2022年,松阳全县茶园面积达15.32万亩,产茶量1.75万吨,茶产业全产业链的产值突破135亿元。2022年浙南茶叶市场交易量达8万多吨,交易额65.39亿元,来自全国20多个省的4000多名茶商常驻,辐射和带动浙江省内及福建、湖北、江西、安徽、湖南等全国主要产茶地区的1000余万亩茶园,150余万名茶农。松阳茶产业形成了“小产区、大市场”的格局,每年春季市场开市,总能迎来大量的茶客前来“寻宝”,交易量、交易额连续多年居全国同类市场第一。

在此基础上,松阳县积极布局以茶叶商品为主题的茶文旅融合,通过发展“云端”镜头,把镜头对准茶农、茶园、茶市,推广横山村的百年老茶树、百亩新茶园,大木山的万亩生态茶园、百里骑行茶道,茶空间、茶文化街区以及浙江省茶树种质资源圃等一系列茶文旅资源的“元宇宙”旅游,让更多人看到并爱上松阳茶,逐渐吸引游客来到松阳,看原汁原味的茶园风光,品最新鲜的松阳源头茶,聚力打造茶旅融合品牌。

长期以来,我国的茶叶流通市场主要针对C端消费者的服务和文旅项目是空白,将茶叶交易中心的获客能力转化为游客资源,在经济和文化上都具有极强的潜力。

茶文旅创新:祁门红茶×杭州都市圈

“大唐不夜城”之所以能够“不夜”,是因为西安深厚的文化背景决定了其本身就是一个旅游城市,而不是仅仅依靠了旅游项目的开发。发展茶文旅也是这个道理,一个地区具有文化优势、区位优势,适合扩圈吸引都市的客流打造“周末游”,有山有水有好茶,创新茶文化旅游产品,塑造网红打卡的体验性景区,做时尚的农文旅品牌。

作为都市圈中心的杭州,茶文化历史悠久,爱茶者甚多,市民消费热情高。近几年,安徽黄山祁门县开启了“融杭”的新尝试,积极创新文旅、茶旅发展思路,整合县域内茶叶、文化、旅游等资源,打造以茶为媒、与茶结缘的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利用茶博会、文博会、交流会等平台,推广全域旅游,创新旅游宣传营销方式,主动融入杭州都市圈。

以茶促旅,用“小茶叶”撬动旅游大市场,从而激发茶文旅新活力。通过“茶博会”将祁门的茗茶推介给杭州市民,让他们了解祁门的茶叶产品,同时提供一系列优惠政策,引导杭州都市圈游客来祁门旅游,来体验地道的‘祁’式生活。今年“五一”期间,该县祥源祁红博物馆、牯牛降、九龙池、历溪等四个A级景区接待游客17166人次,同比增长58.27%,创下历史新高,“茶文化+自驾游”已经彰显出对城市居民的强大的吸引力。

祁门是万里茶道的起点之一,也是著名的“中国红茶之乡”,祁红、安茶两大品牌是“金字招牌”,当地的目连戏、傩舞、徽州祠祭是原汁原味的文化遗产。在做大做强祁门红茶一二产业的同时,通过挖掘茶旅元素,与当地的美丽生态环境结合打造特色茶旅品牌。因地制宜发展茶园观光、采茶制茶、休闲民宿等体验活动,把茶园变成都市人放松的后花园,让茶客变成游客、常客。

今年,祁门县围绕“美丽祁门”这条主线,塑造品牌新形象,策划推出“问道探秘”旅游风景道、十里茶乡、金牌茶旅、黄山168徒步等精品旅游线路,“祁门千年古道”在社交网络成为网红“宝藏”景点。促进了文旅、茶旅融合发展,将全域旅游融入现代祁红发展中,不仅焕发了茶旅产业新活力,而且助推了祁门红茶产业的提质增效。

今年5月,“2023中国诗茶大会暨祁门红茶全球合作伙伴分享会”在祁门县盛大举办,祁门县推出了数字虚拟人“群芳最”。用“茶科技”赋能“茶文化”,让茶文化更好地触达年轻消费者,扩大祁红的受众圈层,创新性发展茶文化内涵。

结语

茶是中国最具有文化性的农产品和商品,一端连着历史文明,一端连接市场经济,中国大量丰富的名优茶品牌是引领农文旅走出同质化,走向高质量品牌化文旅的重要抓手。同时,茶文旅也是带动茶产业实现区域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文化价值的有效途径。

随着人们对生活情趣的追求越来越强烈,茶文旅融合是大势所趋。茶与景相伴相生,以名胜促名茶、以产业促文旅、以茶扩圈,把深埋的茶文化通过茶产业、茶科技打造成创新茶文旅,增进产业融合,成为农文旅破局的排头兵,区域发展的核心动力。

来源:农参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上一页:马鞍山含山:茶史馆引领乡村振兴 官塘村打造茶叶产业新篇章

下一页:建标准,强产业:《平昌青芽茶》地方标准专家评审会圆满召开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