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茶叶种植历史。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饮食和地方特色农产品的持续关注,惠州茶叶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如何突破小作坊模式,推动惠州茶产业向规模化、品牌化、市场化的方向高质量发展,成为惠州茶叶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期,南方都市报联合惠州市农业农村局成立专题调研组,深入惠州各县区主要茶叶产区以及有关部门,调研惠州茶叶产业现状、存在问题与未来发展趋势,与当地茶叶种植户、企业负责人、行业专家等进行交流,了解当地茶园建设、茶叶加工企业及市场销售等情况。本次调研旨在为政府决策和企业发展提供参考,提高惠州茶叶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在这个乍寒还暖的冬天,惠州茶人忙得热火朝天。在博罗柏塘茶叶交易市场,商户们正在策划新春茶礼产品,为新年市场做好准备。在龙门地派古洞村的山坳处,在建的市现代茶叶产业园已具雏形。在惠东花海茶园,工人们正在用机械设备修剪茶树。
龙门毛茶(可可茶)属珍稀茶叶资源。
12月10日至16日,调研组分别前往博罗县柏塘镇、龙门县地派镇、惠东县白盆珠镇展开茶叶产业调研。
调研组认为,惠州茶叶种植已达到一定规模,但茶产业发展尚未形成全市一盘棋的发展格局,在产业布局、种植结构、品牌管理上缺乏统一的发展规划,急需通过加强产业顶层设计,盘活产业发展资源,优化产业布局,形成一盘棋发展格局,共推惠州茶产业大发展。
茶叶产值有较大幅度提升
近年来,惠州市茶叶产业在种植规模、产量和单价快速提升的带动下,茶叶产值有较大幅度提升,部分大型茶园基地正在强化科技支撑,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
从县域分布来看,博罗县和惠东县是茶叶主产区,产业优势明显。2021年博罗县茶叶种植面积、产量和产值分别为3.26万亩、1480吨和5.33亿元,惠东县则为2.35万亩,603吨和2.19亿元。两县的种植面积、产量和产值之和分别占全市的92.49%、91.16%和91.03%。从茶叶生产经营主体数量上看,也是如此。2021年博罗县和惠东县茶叶生产经营主体分别为84家、162家,两县之和是全市的82.27%。
在种植规模、产量和单价快速提升的带动下,惠州茶叶产值大幅提升,占全市农业产值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2021年达3.23%。这也说明,茶产业正成为推进乡村振兴、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农业产业。调研发现,茶叶投入产出比大,种植收益较好,农民种植积极性较高。比如,柏塘山茶市场价格在200-300元/斤,一般茶农家庭种植5—10亩,年收入可达10万—20万元。
助力茶产业发展,有惠州国资的身影。惠州市产投集团与柏塘镇国企合作,投资约3.66亿元建设柏塘镇一二三产融合茶叶产业园项目,打造省级现代农业博罗县茶叶产业园核心项目。
今年,这一项目被列入省2023年度重点项目清单,将建设一个现代化、智能化的茶叶生产线,建成投产后将实现年产茶叶30万斤规模,同时配套建设茶文化体验中心、产业推广中心、民宿等,打造成“茶文化体验中心+产业推广中心+工业遗产改造利用”的茶产业和茶文旅综合体,助力“柏塘山茶”实现全产业链质的提升。
县区茶产业各有特色 柏塘镇产值6亿多元
作为全国“一村一品”(茶产业)示范村镇和“广东省十大茶乡”,目前柏塘镇拥有山茶专业合作社及企业共60家,种植农户达6000多户,茶产业产值达6亿多元。柏塘镇共有36个行政村,村村都种植山茶。目前,该镇已有13个村获评为省级“一村品”茶叶专业村,拥有涉茶类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市县级农业龙头企业8家。
毛茶种植是当前南昆山生态旅游区重点发展和推动乡村振兴的特色优势产业。惠州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今年发布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南昆山毛茶以野生为主,产于南昆山海拔600米以上的高山云雾中,主要有乔木型和小乔木型茶树。相关科研院所及农业农村综合服务部门大力推广仿野栽培,实现了南昆山毛茶的规模化种植,并辐射周边的龙潭镇、地派镇、永汉镇等,目前龙门县毛茶种植面积已达4000多亩,茶农120多家。
龙门毛茶(可可茶)示范基地。
惠州区域内土壤无重金属污染,一级土壤生态环境,拥有大量丹霞地貌,且处于少年丹霞时期,适宜发展岩茶产业。《惠州岩茶产业发展规划》指出,短期至2027年惠州计划种植岩茶5万亩、中期规划2032年种植惠州岩茶10万亩,长期规划20年内(至2043年)种植惠州岩茶30万亩,未来惠州岩茶市场规模上百亿元。惠州市岩茶协会第一届理事会会长严炳鹏说,希望把惠州岩茶打造成惠州独特的品牌,做成惠州人的优秀手信,争取把岩茶打造成未来在全国形成武夷岩茶、惠州岩茶“双龙戏珠”的新业态。
2011年,杨天送成功将“茶中贵族”岩茶迁种至惠州白盆珠水库附近原本荒废的“石头山”,实施“基地+农户”模式,直接带动了附近三个镇的农户,让山区村民走上致富之路。“惠东茶目前不是难在种,而是难在销售与流通。把茶农手中积压的茶叶,卖出去变现成人民币,才是对茶农最大最直接的帮扶。”惠东县茶业行业协会会长徐金鹏谈道。
焦点
将与南都联合推出“茶情惠州”手信产品
经过一周调研,调研组认为惠州茶叶种植已达到一定规模,但茶产业发展尚未形成全市一盘棋的发展格局,在产业布局、种植结构、品牌管理上缺乏统一的发展规划,急需通过加强产业顶层设计,盘活产业发展资源,优化产业布局,形成一盘棋发展格局,共推惠州茶产业大发展。
根据惠州市茶产业发展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需要进一步厘清并完善惠州“公共品牌+区域品牌+企业品牌”的品牌体系构架。
建立“惠州茗茶”公共品牌
调研组建议全市建立“惠州茗茶”公共品牌,并在各主产县(区)建立具有本地特色的区域品牌,建立公共品牌标准体系,制定品牌使用管理办法,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包装标识、统一宣传推介。加强惠州茶产业品牌宣传,挖掘本地茶文化价值,鼓励茶企业积极参与行业展会及评奖,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茶产品品牌。
惠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洪表示,从调研情况看,尽管惠州本地茶产业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和地理优势,但仍面临品牌建设不足、产业链条短等短板。目前茶产业链集中在茶叶种植、粗加工、贸易等初级环节上,产业下游精深加工产品开发、专业经纪服务、文旅融合发展等环节较为欠缺,导致产业综合效益低。茶叶销售渠道偏传统,以线下实体店、朋友圈等途径批发零售为主,熟练运用电商平台、直播等新兴手段销售的不多。以淘宝为例,在平台内搜索“柏塘山茶”,跳出的相关产品不多,且月销量在几十到几百单之间,与西湖龙井、武夷山大红袍等国内知名茶叶动辄几千单的月销量相差甚远。
搭建平台 统一包装策划
“我们将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将惠州茶叶统一包装策划,集聚力量,打造惠州茶叶的大品牌。”陈洪表示,惠州将与南方都市报合作,推出“茶情惠州”手信产品,茶企可自愿参与,一起推动茶产业兴旺发展,给茶农带来更多的收益。
据介绍,“茶情惠州”是以惠州特色茶为原料精心打造的茶礼文创产品。产品设计以茶文化和茶叶创始人故事为主线,凸显卓越的品质和深厚的文化内涵,除了满足消费者对于高品质茶叶的需求,还能让消费者在品茶的过程中加深对惠州茶文化、茶叶种植和品牌创始人故事的了解和认知。
茶礼文创产品目标旨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取得高质量发展,将惠州市茶产业品牌向全省、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推广和展示。通过创新性的茶叶文创产品,实现惠州茶业的国际化传播,促进当地农民的收益增长,同时将茶文化的独特魅力传递给更广泛的受众。
来源: 南方都市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