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光明日报
聆听广西山区的“茶故事”
苍梧六堡茶、桂平西山茶、凌云白毫茶、天峨尧山岩口茶……行走在八桂大地,不同地方的人都有自己的地方茶。
茶,是壮乡儿女热情待客的必备饮品,承载着他们对小康生活的美好憧憬。几十年前,人们耳熟能详的彩调剧《刘三姐》唱段:“我今没有好茶饭,只有山歌敬亲人”,如今已悄然被改为:“我今已有好茶饭,更有山歌敬亲人。”
夏秋之交,我们走进深山幽谷,聆听广西山区茶农的“茶故事”。
炒茶
“南方有嘉木,香茗出苍梧。”1500年的历史,让广西梧州苍梧县六堡镇六堡茶成为“可以喝的古董”,从“茶船古道”走出深山,漂洋过海,成为著名的侨销黑茶。
进入六堡镇塘平村,苍山碧翠,溪流纵横,真是种养茶树的适宜之地。在六堡茶文化展示馆里,国家级六堡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韦洁群的女儿石濡菲在现场给人们展示捻揉生茶的手工技艺。
“下面位置很烫,我们可以在边边的位置揉。揉的时候不用太快,慢慢地。水汽一会儿出来,这就需要摊开烘一下。如果感觉水汽被吸收了,我们再接着揉,这是一个反复的操作过程。”石濡菲不时擦拭汗水。从小跟着母亲学习传统制茶技艺,采摘、摊晾、杀青、揉捻、沤堆、发酵、烘焙、略置、加压、陈化……每一个环节,她都熟记于心。
(石濡菲供图)
传统的制茶工艺,保留了六堡茶的自然品味。喝过了茶,人们还想知道茶叶生长的地方怎样、茶如何制作出来。于是,在六堡镇渐渐有了客栈,有了制作技艺展示馆。母女二人一起收集、整理了六堡茶的历史和古时一直以来制作六堡茶的工具,各种陈年六堡茶和茶化石,专门建成了一个纯手工作坊与文化旅游一体化的六堡茶文化展示馆。
(石濡菲供图)
石濡菲定期在茶厂开设培训班,向村民传授种植、采茶、茶园管理、制茶技艺等知识,培训30户农户成为传统制茶能手,并把发展六堡茶传统产业和当地特色乡村生态旅游结合起来,建立了一个3000多平方米的综合性纯手工六堡茶区域,建成六堡茶生态旅游示范基地,带动当地农户脱贫致富。
“炒茶咯!”村子里和技校的学生会来到这里,石濡菲操作,讲解,学生们尝试。热火朝天之时,在烘焙翻炒中感知冷暖;冥思静想之时,拿起放下后品味人生。
一片茶园,一杯好茶,带给人们无限可能。
(资料来源:光明日报,转载自:今日苍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