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茶兴业,以茶富民:商南茶香漫山坡

以茶兴业,以茶富民:商南茶香漫山坡

14阅读 2021-05-11 01:16 快讯

商洛市商南县地处北纬33度,是西北最高纬度茶叶种植区。上世纪70年代,在茶叶专家张淑珍的努力下,实现了南茶北移。现在茶产业已经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以茶兴业,以茶富民,曾经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春风十里茶飘香,正是采茶好时节。商南县富水镇的万亩生态茶园绿意盎然,村民陈帮全的茶园枝繁叶茂,一片片嫩绿的茶叶承载着他对美好生活的希望。

商洛市商南县油坊岭村村民陈帮全:“我看人家都种茶,我也在自己家门口种了3亩地的茶,平时就是把自己的茶园管好,地里不用管了我就在附近的茶叶公司里除草、茶叶施肥啦,天天都有活干,一天采茶能采个两斤多,挣个一百多块钱。”

依靠种植茶叶和务工的收入,陈帮全一年收入3万多元,经过几年努力,他在镇上给儿子买了婚房。

商洛市商南县油坊岭村村民陈帮全:“我一辈子是农民,没想到能在镇上买这么大的楼房,住得这么宽敞,给儿子买的新房都装修好了。现在条件好了,只要有钱想买啥都方便、都能买。”

油坊岭村家家户户种茶,茶山变成茶海公园,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村上的2000多名村民通过种茶、基地务工、分红和流转土地等方式脱贫致富。

商洛市商南县油坊岭村村民陈帮全:“我在这儿生活都五十多年了,原来这地方没有路走,都是土路,山上原来都是荒山,现在环境变好了,人的心情都舒畅了,现在过得一天比一天幸福。”

陕西台记者宋洁:“放眼望去,茶园青翠碧绿、层层叠叠,宛如画卷,茶农在茶园里辛勤劳作,小小的一片叶子,致富了一方百姓,也把绿水青山好颜值转换成金山银山好价值。”

商南自古不产茶,如今茶香漫山坡,今年84岁高龄的茶叶专家张淑珍是南茶北移的拓荒人。在商南县茶叶联营公司制茶车间,张淑珍捧着茶叶看成色闻香气,进行技术指导。可当年,在地处北纬33度的商南县却从无种茶先例,刚从大学毕业分到山区县城的张淑珍决心一试。

商洛市茶叶研究所名誉所长张淑珍:“当时是1962年的春天,弄了20斤茶叶种子,栽在苗圃育了一期茶苗,夏天的时候我检查,一看死的一棵都没有了。”

不断克服气候和技术管理难度,1970年,张淑珍终于将茶苗在商南引种成功,无性系繁殖育苗技术的引进更是提高了茶叶的品质和产量,惠农补贴,免费技术培训等好政策吸引群众纷纷栽植茶树。如今的商南县,茶园规模发展到25万亩,成为中国西部最北端新兴茶区,平均下来,全县24万多人口能达到人均一亩茶园,而退休后的张淑珍仍然致力于茶产业发展。

商洛市茶叶研究所名誉所长张淑珍:“我就梦想着能让群众以茶致富,让群众把荒山坡变成个聚宝盆,茶树变成摇钱树,现在都实现了,那当然高兴了,我的目的就是让群众致富,群众致富了就是对我最高的奖赏,我这一生就是搞了个茶叶,我觉得自己对得起我的初心。”

目前,商南全县现有茶叶加工厂200多家,5万多人从事茶产业种植加工,年加工茶叶达6500吨,产值10个亿。小小的一片叶子成了群众脱贫奔小康的好帮手,也走出了一条绿色生态产业之路。

商南县茶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朱熙敏:“下一步,我们重点在延伸产业链条、补齐茶产业的短板方面做文章,让更多的群众从茶产业上获得收入,实现脱贫奔小康这个目标。”

来源:陕西新闻联播,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上一页:江北绿茶第一镇:“茶二代”们念起“新茶经”

下一页:“蒙顶甘露杯”首届全国大学生斗茶大赛圆满举办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