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吉号杨世华:坚持“以茶为本”方能做长久的事业

中吉号杨世华:坚持“以茶为本”方能做长久的事业

69阅读 2022-01-21 03:56 品牌

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推动制造业产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开展中国品牌创建行动,提升自主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培育一批高端品牌。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创新品牌,在技术创新、应用创新、服务创新、消费体验创新方面,逐渐从追赶走向引领新一轮的世界工业和消费潮流。

为将品牌与创新进一步注入大湾区的融合发展,凤凰网广东、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深圳知名品牌评价委员会联合推出“湾区品牌力量”专题,从品牌故事、品牌出海、品牌变革等角度,对话湾区100位知名品牌企业家,讲述湾区品牌故事,诠释湾区企业家精神,打造中国优质品牌群像,提升湾区品牌国际影响力。近日,凤凰网广东采访到中吉号茶业品牌创始人兼董事长、国茶工匠·制茶大师杨世华。

每一片茶叶,都是一部微型的风土地方志,饱含着土地与手掌的温度。

云南普洱,对于杨世华而言,那是家乡的味道。十多年来,每年春季,他都要“躲”到1800公里之外的西双版纳深山茶林里,待上几个月,与茶叶、茶农们相伴,回归本初。

2021年1月22日,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公布了一份红头文件“国茶工匠?人物推选——制茶大师第五批(普洱、乌龙、花茶类)”的名单,普洱茶这一类别里,杨世华是最年轻的获奖者,与普洱茶泰斗邹炳良齐名而列,含金量可以想见。

由他创立的品牌中吉号茶业,经过十五年深耕潜行,已建立了集种植、加工、研发、生产、销售、茶文化传播为一体的完整的普洱茶产业链,为大众提供源源不断的健康、优质的普洱茶。

在凤凰网广东问及“经营之道”时,杨世华说:“茶的本义是分享,让茶回归本初,才能做长久的事业。”

易武深山寻茶“得道”:就是它了!

时间刚刚迈向21世纪,国内普洱茶市场迎来全新格局,国有茶厂改制,大量私营茶厂纷纷入局。随后几年行业蒙眼狂奔,2005年“云南马帮驮茶入京”事件引发全国性普洱茶热潮,同年“猪圈里发酵速造旧普洱茶”新闻又让行业口碑跌落谷底,半年沉寂后,行业又重新浮躁起来,并形成全民热炒普洱的狂潮。2007年中旬,普洱茶市场骤然崩塌,价格大幅下跌,10元一片甩卖亦无人问津。

杨世华见证了这段疯狂的历史,行业崩塌,茶人迷茫。身为茶商的他决定在这个行业冰点重启事业,建立“中吉号”。

《周书·武顺》所言:礼义顺祥曰“吉”。且居中为“吉“,中道即“正道”的含义。取名“中吉”,蕴含着杨世华对茶事业的初衷与期待。“一口好茶,会给喝到的人们带来味觉、身体和精神上的美好。” 他想要走出一条健康长久的道路。

方向在哪儿?不如回到源头去。

2007年下半年,杨世华来到了易武镇——茶马古道的起点,普洱茶贡茶之乡。“家家户户都有茶,但家家户户的茶都卖不出去,市场极为低迷。”杨世华回顾着当年的场景,彼时易武博物馆也大门紧闭。

峰回路转,他在深山村落中偶遇了一位老茶农,见识了传统的石磨压茶工艺。次日,杨世华寻到了麻黑寨——易武正山第一村,也就是核心产茶山头。

这里家家户户晒着茶,太阳光下茶叶呈自然的灰褐色。他找一家农户讨茶喝,那大汉随手一指,让他自便。杨世华拿起一个搪瓷缸,冲了一碗茶,一口下肚,那种五感长期积累的直觉告诉自己:“就是它了!”

“茶味重,顺滑,厚,持久。”他仅仅用了几个形容词,“我喜欢留得住的长久的东西,比如万里长城,那种历史感、力量感。茶也要这样。”

麻黑寨交通闭塞、道路崎岖,但阻挡不了杨世华的决心。他果断把整个麻黑村里的茶都收起来,制成5000饼、两吨茶,每一道工序都亲自监督并写下品质承诺书。这就是中吉号的首个代表产品“纯麻黑”。

2008年第一届深圳茶博会上,“纯麻黑”的亮相迅速获得了行业和消费者认可,开创易武山头纯料茶先河。

布局普洱茶全产业链,安顿一方天地

“纯麻黑”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自2008年起,杨世华带着团队十余年如一日,聚力打磨这款从茶马古道源头探寻来的灵魂产品。

为了保证持续麻黑源头原料的品质供应,不受市场竞争的过分干扰,杨世华凭借商人的敏锐触觉做出一个决定:提前布局产业链,建立原料基地和初制厂。

杨世华决定亲自与当地茶农沟通,他找到一些较有见识的茶农深谈,“我告诉他们,自己种茶采茶去出售,价格受市场影响大,不如找个稳定的合作商。”显现出合作诚意的是,杨世华决定一次性现金付款。有个茶农骑着小摩托载着两个麻袋的现金回家了,这才让其他茶农放心,陆续达成长期合作。

收购古茶园后,建立了麻黑庄园,杨世华守望着麻黑这片土地,默默耕耘,也感恩着大自然的馈赠。于是,有了“纯麻黑”十余年的产品迭代与始终如一的品质风味。

2008年到2011年,中吉号陆续建立布朗山(班章、班盆、老曼峨)、临沧勐库、邦东昔归等原料基地,拥有2700多亩的生态古茶园,保障了产品高品质的原料基础。

生产环节上也大力建设,中吉号成立初制工厂,坚持以“两休两采,自然天养”的方式养护古茶园,积累了上千种原料特性分析和近万个数据研究,并建立了千吨级原料仓。

同时,杨世华一直聚焦于提高普洱茶核心工艺,将复原号级茶工艺纳入产业链布局的核心部分。2016年,中吉号重金投资的药品级“云车间”正式投入使用。车间内,针对传统熟茶的大堆发酵,中吉号将熟茶发酵搬离地面,全面提升为“云发酵”技术,使产品更干净、更香甜,更韵长。

为了保证茶叶品质,杨世华专心安顿一方天地。他扛住了巨大的资金压力和市场诱惑,内心无比笃定:“做产业链是很辛苦的,成本大收益少,付出多回报漫长。但要保障品质,就没有捷径。”

一家品牌茶企的多重使命

历经15年沉淀了全产业链的中吉号,背靠科学化管理的原料基地、稳定且高品质的生产车间及技术,坚持“初心不改,匠心制茶”不懈耕耘,已成为普洱茶完整产业链细分行业的典范企业。

迄今为止,产品已覆盖普洱紧压茶传统、礼品、特殊产品等系列共200多个品种,开发了明星乔木古树系列、名山乔木系列、经典乔木系列、吉祥文化系列、时尚系列等多条产品线。其中,“纯麻黑”产品已被中国茶叶博物馆列为馆藏品收藏,被云南省档案馆永久收藏,“中吉号珍藏青饼”获2014年广州茶博会金奖,并成为普洱山头茶的标杆之作……

用杨世华的话说就是,产品是中吉号的第一发展战略。只有好的产品,才能为消费者贡献价值。

在经济飞速发展、高度市场化的消费时代,茶的本初状态和精神,也启迪着焦虑的人心。正如茶的魅力,一家品牌茶企也独具温润善意的品牌文化。

过去,中吉号茶业一直在倾力推动“茶艺师”职业的快速发展,连续多年独家冠名“中吉号·最美茶艺师”,在全国掀起了“人人可做茶艺师”风潮,短短几年,演绎中国茶文化的茶艺人才辈出,推动着当代茶文化的发展。

另一方面,山区助学、光明行动、中吉号英才奖学金、中吉号敬老基金……每一年,中吉号都会花费不少的人力物力服务于社会,传递国产品牌企业的善意。

2022年,是中吉号成立的15周年。“15年,算是一家茶企的成人礼。” 杨世华说道。十五年的时间建立了深厚的发展基石,就像挖了一口井,等待着泉水喷薄而出。接下来,中吉号将朝着它应有的多重使命,继续前行。

时隔多年,杨世华对2007年借宿易武老茶农家的那一晚感受清晰,深山之夜引人深省的静,一轮明月的光辉洒在石板路上,他的内心获得了久违的沉静。老茶农家门口贴着的对联自动浮现:“村外闲事不要管他,茶水泡饭多吃两碗。”来自老茶人的智慧,给创业至今的杨世华注入了惊人的定力。

一片树叶,如何创造茶香极限,中国人千百年来,一直在摸索之中。以茶为本,这是中吉号的态度,也应是我们对待茶的态度。

出品:凤凰网广东新闻中心

撰稿:林 九

上一页:品茶分三口:一品在境,二品在味,三品在情

下一页:下关秘境邦东那罕大树小方片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