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先进:陕茶大家谈  我也谈一谈(续)

田先进:陕茶大家谈 我也谈一谈(续)

5阅读 2022-02-25 05:40 人物

07

■引进先进技术■

茶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助推,必须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茶叶以及整个茶产业的发展在茶树品种选育,茶园管理维护,茶叶加工技术,生产车间的设计管理,更新设备的升级配套,新颖包装的领先技术,成果标准的检验检测,品鉴体系的综合考量,等等,多方面要统筹兼顾。立足实际,放眼未来,做好眼下的具体工作,走向超越的发展空间,创造更好的发展业绩,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事业的期待。

科学发展茶叶,注重扩大市场,这是真理,这是出路,这是前景。我们的茶叶包装,也应当走出传统的旧模式,要新颖,要美观,要实用,要环保,要有视觉冲击力,要有市场牵引力,要有潜在竞争力。不要老一套,不要太笨重,不要轻奢态。首先在茶树的栽培上要科研攻关,提高亩产、株产。在茶叶的采摘上要提高技术含量,减少具体劳力消耗,争取茶叶下树时间。在茶叶的制作上,引进及配备现代化加工设施,更加自主地掌控加工的质量,全面精准地实现心想事成。在茶叶销售上,要在打造品牌的统一战略下,高、中、低档茶叶齐头并进,适应更多的消费群体的需要,。每年即使春茶采过之后的茶树上新发的蔓子稍,也可以制作成特种的后续的茶产品。紫阳有深厚的道教南宗文化底蕴,完全可以利用道文化的优势,着手中国道教南宗,富硒养生保健“金丹茶”的研究开发,将春末夏初的粗茶叶进行细加工,打造全国独一无二的“丹道”茶饮。这是一个很好的课题,有极其重要的开发价值。早看二十年,少悔五十年。

目前可配备的新技术及设施,应当考察并引用以下的几种:

1. 人工微域调控技术:精准调控环境温度和空气流通的人工微域调控,实现产品稳定控制或定向调控,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

2. 高效节能技术:采用电磁内热,远红外辐射,微波等新型加热技术和空气脉动等新技术,用于杀青和干燥。

3. 微生物调控技术:采取接种优势微生物,添加外源物等技术,如此,黑茶也可生产,市场份额更大。

4. 杀青和干燥新技术:采用超高温加热、高温汽热、微波加热、远红外加热、低温真空变频加热等,以提升茶叶风味品质。

5. 初制茶加工新装备:引进绿茶摊放机、红茶萎凋机、青茶做青机、电磁杀青机、微波杀青机、超高温热风杀青机、高温汽热杀青机等新型设备,以及连续理条机、自动曲毫机和一些自动加压揉捻系统等成型设备。还有远红外烘干机,燃气式烘干机、电磁烘干机、空气脉动式烘干机,箱式、滚筒式、隧道式远红外提香设备,色选机、绿茶整形机,茶叶拣梗机、以及用于解决茶叶色差、紧结度、光洁度等方面问题的光电技术。将传统初制工艺与精制工艺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全程连续化、自动化加工生产线,进行流水型作业,争取实现补缺技术与精制加工结合的清洁、省力、低碳生产方式,使得产品更有特色。应当打好基础,做好当前,早作准备,探索深加工项目的建设,利用紫阳县自然环境好,茶叶富硒好,饮用水源好等得天独厚的优势,考虑引进液态茶饮料加工,茶叶萃取液、浓缩液、速溶茶粉等主要原料加工成瓶装、罐装、盒装,即开启即可饮用的特种养生保健茶饮料产品。应当高起步,追赶新潮流,运用新技术,引进动态连续逆流提取技术,膜分离澄清技术,超高温瞬时灭菌技术(uht)和热罐装、无菌冷罐装(acf)、膜除菌等冷除菌技术与装备。还有茶饮料专用原料加工,茶水脱苦降涩技术,综合保鲜技术,建设一整套茶饮料加工新技术。采用茶叶为主要 原料,经过提取、分离、澄清、浓缩、干燥等工序,加工成固定速溶茶。引进酶工程技术,低温真空浓缩技术,冷冻干燥技术等,还有scc(旋转锥蒸馏塔)香气回收技术,中空造粒技术,酶转溶技术,生产还原茶风味可以速溶于水的高香冷溶速溶茶,还可考虑进行茶汤浓缩汁加工,采用连续逆流动态提取,调整离心/膜分离、膜浓缩(或膜浓缩+真空浓缩,超高温瞬时灭菌)等技术,更进一步开发茶多酚、茶色素、茶氨酸和咖啡碱等茶叶功能成份应用技术,向含茶食品、保健品、天然药物、含茶日用品、含茶编织品等领域挺进。含茶食品和保健品富含茶多酚或茶色素的片剂、胶囊、口含片、糕点、油脂、口香糖等等或膳食补充剂。含茶日用品包括以茶多酚和儿茶素为主要原料的含茶日用化妆品,如:防晒、美白、保湿、祛痘等美肤产品,以及外用软膏、牙膏、护唇膏、漱口水、染发剂、乳液等多款日用品,研制和开发内衣、内裤、毛巾、衣服、鞋垫等大批的含茶纺织品。

茶叶的可开发利用犹如一条河,现在的饮用的茶叶产品还仅仅只是上游产品。下游开发的空间很大,流程很长。从源头到终端有很多可开发的品种等待我们去探索,去进取,从源头把茶做好是必要的,但如今宏观上有一个相对产能过剩的问题存在,国内人均饮茶量比较低,高档茶叶消费人群面还不够大,各地茶叶在技术上和品种上都在创新,市场竞争很激烈,要在市场上受到青睐,长久不衰,务必在做好茶的前提下,在延伸开发上早安排、早着手、早行动,开拓新的市场,争取新的效益。下游产品的开发可以让茶树物尽其用,粗老的不能制成饮用茶的枝叶,在不破坏茶树的前提下,采取来通过萃取技术,化废为宝。生产让人们意想不到,别开生面的产品。形成系列,追求独特,是将来茶产业发展的大趋势。在紫阳茶业工作了六十多年的老茶叶专家程良斌老师说:“富硒茶叶中能溶于水的仅占茶叶总硒量的10.22%,采用现行冲泡方式,硒的利用率很低。应当通过高科技手段,拉升富硒茶产业链,大力推广富硒茶食、富硒茶粉、富硒茶日用品等。还可以直接吃茶。

08

■优化工作方式■

茶产业的发展以国情为基础,以科技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茶树的栽培继往开来,是茶叶高产优质、高效多益的关键环节,也是茶业稳定、提效、增值的起点。国计民生需要茶业的发展,科技进步在茶业上已经有重要的作用,从茶园管理抓起,在已有的优良种质基础上,继续进行品种选育和栽植培训,加强新老茶园的技术管理和督促,茶农和茶企都责无旁贷。

1. 大量运用新技术:继续让生物技术在茶树育种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充分利用特异茶树品种资源,不断创新培育新品种。科学施肥,不用化肥,土壤改良和肥料缓释并举。茶树的修剪、茶叶的采摘,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茶园管理上引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时监测生态,及时预防病虫,关注气象预报,工作质量考核和产品质量评比同步。

2. 建立循环新模式:茶园管理有新要求,传统的管理方式及有益的工作经验应当深入地总结并适当地延用。随着技术含量要求的提高,应当构建循环农业模式,通过高新技术的作用,让茶叶生产系统内部的能源及物质良性循环,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步增长。建设清洁生产系统,实施绿色管理技术,减少物质能量投入,争取低投入,高产出,成样板。延伸茶事的产业链,让茶叶生产过程中兼容多项可行的生产业务。茶产业的内部循环纳入整个农产业大循环中,统筹兼顾,同促共进,争取更大效益。

3. 保持天然有机态:天然富硒,生态有机,得天独厚,应当珍惜。未来的茶叶生产发展中,有机茶是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重要增长点。富含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硒,是一个稀有的茶叶品种,开发的前景方兴未艾,还有许多的工作要做,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利用,还有很好的效益应当争取。要让茶园管理和采制技术齐头并进,不断完善和创新工作机制,有条不紊地推进目标。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领军作用,优化茶叶生产布局,适当扩大生产规模,注重联合科研举措。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强无公害达标工作,进一步改良茶叶采制的工艺技术,开发有机肥料,做好储运事项。其三,优化茶园管理体系,健全质量监控保障,确立质量标准体系,搞好市场流通协调,使整个茶产销过程都置于严格的管理中,确保名牌,货真价实,不负众望。

紫阳茶业,正在发展,正在更新。继续前进的走向,在于国家的扶持,民生的需要,决策的正确,行动的加强,技术的优化,成效的激励。决策上应采取抓两头带中间,即切实抓好有机生态茶园基地建设上新水平,切实抓好对外销售产品上新市场,带动相关产业新发展和全域经济新增长。放大格局,放开眼界,放手操作,放管服,后劲足。

没有扎实的基地,就没有发展的后劲。没有外销的市场,就没有产品的出路。没有相关产业的协调,就没有整体水平的提高。没有全域经济的增长,就没有茶业超越的动力。

党政文件指导是需要的,工作会议号召是需要的,干部现场督促是需要的,企业扩能赚钱是需要的,文化宣传报道是需要的,克难而进,不图虚名,注重实效,有新创造。要真正以人为本,把所有的人力资源都动员起来,共同齐心协力地为新型产业的发展和优化出谋划策,全心尽力,乐此不疲。不自以为是,不装腔作势,不忽视群力。要眼光向前,动作超前,总结先前,搞好当前,勇往直前。不管工作多久,只争朝夕努力,凭着良心做事,始终问心无愧。

来源:陕茶网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上一页:做大做强茶企业 做响做优茶品牌:普洱市茶产业发展的新探索新路

下一页:浅析陆羽茶道精神的时代价值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