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舟:有里子,才有面子!

袁舟:有里子,才有面子!

28阅读 2022-03-09 08:02 人物

碧水丹山,孕育奇茗。

传承,是一种继往开来的坚守,也是一种历久弥新的延续。

他们,是一群有手艺、有思想、有梦想的青年。

或生于制茶世家,或因爱茶半路出家。尽管出身不同,却殊途同归:传承古老技艺,追求精益求精。

也许,他们很平凡,却拒绝平庸,更拒绝“躺平”。在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不停奔跑,不断超越。

他们,是岩茶新势力,也是奔涌的“后浪”。

人物名片:袁舟,1995年生,桃渊茗首席制茶师,师出国家首批大红袍技艺传承人刘国英老师。

代 表 作:桃渊茗“里子”

“做茶有里有面儿,面子要撑得住,里子就要更强大。在传承古法技艺的同时,借用科技的力量,让一杯好茶走进中国亿万家庭。”

——袁舟

中国自古爱庭院,雨打芭蕉,独照海棠,月下品茗,吟诗作画,庭院承载了多少文人雅士的经典。走入桃渊茗的花园式工厂感觉他们将将世外桃源搬回了家,小庭院四季常青,花开不断,袁舟在此也对武夷岩茶的热爱融入了每一泡好茶中。

扫地一年 方得入门

一头短发,一身干练十足,这位说起话来朝气十足的95后,便是桃渊茗首席制茶师——袁舟。袁舟出生在武夷山,从小便听父辈们谈论做茶的各种技艺,年幼的袁舟也因此对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萌生了探索茶叶制成的想法。2011年,16岁的袁舟开始在家中开始学茶,2012年拜入国家首批大红袍技艺传承人刘国英老师门下,这一学便长达5年之久。

“当时我差点就放弃了,师傅也劝过我几次,让我去读书,但是因为对茶的兴趣让我坚持了下来,终于得以入门”。原来,拜师学艺的第一年,袁舟不但没有碰过茶青,却扫了一年的地,大多数时间都是在一旁拿着扫把跟着师傅,看着师兄们晒青萎凋。

刚入门的袁舟怎么也没有想过学制茶,竟要扫一年的地,由此萌生了放弃的想法。“在岩茶制作的过程中,做青的质量能保证后期的工艺和茶叶的品质,做青的过程中要轻摇轻晃,每个人的力量是不一样的,所以要看师傅怎么做,学习怎么做,茶叶的香气滋味才能在做青过程中体现出来。”

后来才知道,师傅之所以要求入门第一年扫地,为的是让我们多看,细品,磨炼心性,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现在回想起来这一年的扫地经历袁舟觉得获益颇多,也为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袁舟认为树无根,也就无叶。在制茶工艺中,做青过程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茶青的原材料好,做青的过程中茶叶的品质才会有很大的提升。做茶就是走水的状态,观察青叶的变化走水的情况,掌握下一步骤的时间,做萎调时失水30%,做青过程中再失水30%~40%。水分走到适当,茶叶的品质便会越好。2017年学成出师的袁舟,加入了桃渊茗,成为首席制茶师。

因为年轻所以学习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人类最美丽的命运、最美妙的运气,就是做自己喜爱的事情并能够获取报酬。”茶人的生活是辛苦的,却着实是袁舟自己选择的,也是他深深喜欢的。在制茶同时也让自己温故而知新,且更添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激,这便是再好不过的一个收益。

武夷岩茶的制作过程是所有茶中最复杂的,任何一个步骤稍有差错,茶叶的品质都会受很大的影响,原材料是武夷岩茶的关键,原料越好,对做一泡好茶就越有信心。一泡茶能提升到什么层次,茶叶里还有多少的芬芳物质,能做出多少种的香气和滋味,进一步提升茶叶的品质就是袁舟的目标。

因为年轻所以学习的机会很多,在袁舟生活中,最大兴趣爱好就是交流制茶之道。每次的交流都会使袁舟很兴奋,只有不断的学习,才会不断地进步,在与他人交流中,自己的制茶技艺也能日新月异。特别是与老一辈的制茶师傅们交流,他们制茶技艺一流,交流学习过程中总能给袁舟一些建议和改善,使袁舟不会固步自封,总能给茶叶新的生命。

有里子有面子

“里子”是袁舟的代表作,金交椅地处大坑口和牛栏坑的分水岭,夹在两大“网红之间”,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占据了三坑两涧的C位。得天独厚的山场优势特点,独特的生长环境造就了 “里子” 桂皮香气。

喝一口“里子”桂皮香显,带熟果香、花香复合型香气,浓烈中带有细腻的顺滑感,霸气而不失稳重。桂味强烈,口腔中萦绕着,馥郁桂皮香带果香,仿佛滋味才渐渐打开,显露它的真滋味,香气持久,口齿留香。

正所谓“有里子,有面子”,面子和里子,互为表里,相辅相成。里子是面子的内涵和底蕴,靠面子来表达;面子是里子的外在表现形式,靠里子来支撑。面子要撑得住,里子就要更强大,这便是袁舟创作“里子”的初衷。

谈到对于武夷岩茶日后的发展,袁舟想要将武夷岩茶年轻化。据袁舟介绍,目前武夷岩茶大概在“60后”到“80后”为主,“90后”相对较少。武夷岩茶目前尚属小众茶,市场占有率仅有3%~5%。袁舟今后想通过研究和创新,使用科技化制茶来改变武夷岩茶的局面,在传承古法技艺的同时,搭建科研平台、推动茶叶种植生产、科技研发,做更多的科技融合与创新,致力生产更自然更健康的好茶。借用科技的力量,让一杯好茶走进中国亿万家庭。

来源: 茶道CN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上一页:跃华蒙顶山茶山行

下一页:浅析陆羽茶道精神的时代价值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