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6日1时30分,普洱市农业农村局退休干部、普洱市茶叶科学研究所高级农艺师、“大国茶匠”“云南无性系茶树良种之父” 肖时英在普洱市逝世,享年91岁。我们怀着十分沉重的心情,沉痛悼念肖时英老先生。
惊悉鹤归,学界痛失楷模,茶行扼腕振叹,四海秋声同悲。方今百业兴盛,茶连万户,可说肖老居功至伟。
肖时英因病住院期间,普洱市委书记李庆元亲嘱竭尽现有医学之力量,尽全心予以治疗。肖老一生致力良种培育,数与《普洱》杂志社同仁指导交流,共建普洱茶健康、生态茶文化。树高千丈,其生也绚烂,其华也庇荫,其逝也肃然。
2022年8月16日,普洱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谷雨代表普洱市委书记李庆元和普洱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刚向肖时英的遗体进行了告别。
想一时英发,只身南来,许茶以滇南苍莽,与普洱同芳菲、共岁华。虽歧路青山,不改筚路蓝缕;皓首以穷,毕生奉献,化育群体种,绿荫万亩丘。
肖时英老先生的故事,还得从1953年说起。那年的春天,从武汉大学茶学系毕业的肖时英和张木兰怀揣着梦想,主动请缨去云南勐海茶叶试验场研究大叶种普洱茶。从武汉启程,历时20多天才达到昆明,后辗转玉溪、峨山、普洱、思茅、景洪等地,步行近千里,历时一个多月,终抵佛海(勐海)。彼时的肖时英还是一个刚大学毕业的少年,意气风发,学业时期对云南大叶种标本的惊鸿一瞥,便永远难忘。
云南,是他人生的起点,工作的起点,更是理想的起点。从青葱年少到白发苍苍,这漫长的人生中,被茶界誉为“云南无性系茶树良种之父”的肖时英只专注一件事——为大叶种茶树选育优良品种,进行无性繁殖的扦插育苗。
扦插这条路看似简单,真正实践起来成活率却并不高。肖时英选择用不同的土壤,不同年龄的茶树枝条,在不同的季节进行扦插,以及各种各样的搭配组合试验来测试成活率。为此,肖时英不停往返各个茶区,跑遍各大茶山,为的是收集选种的优质原始材料。他记不清究竟调查过多少茶树,只是将那无数的枝子不断带回去进行研究和比较。
通常一整座茶山要调查彻底,才能够比对出哪些茶树是健康优良,具备收集条件的。这个过程往往要耗费大量时间。“一棵小苗长到能采茶需要4、5年,至少采摘2、3年才能知道产量高不高,还要看采下来的茶适合制作什么茶类,以及茶树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等等。每一棵树经过这个过程都得花掉十多年,才能够大面积推广变成经济效益,你看我这辈子,从年轻到现在快90岁,也只搞出了7、8个品种而已。”犹记得这位精神矍铄、两鬓斑白的老人生前一边微笑,一边对我们说着。
沧海桑田的背后,却是他对普洱茶半个世纪的守望。20世纪60年代,云南尚无大面积种植茶叶的现代新茶园。肖时英通过试验研究,使用小苗移栽、茶籽直播、弯枝修剪、胶茶人工群落等创新性技术,从1961年到1964年,在他的推动下,当地新建占地5000余亩的高标准现代新茶园,进一步提高了茶园的管理水平,在全省范围内成为现代茶园的范本。
短短几年,从开垦新茶园到建立初制所,从茶树栽培到制茶。肖时英早在当时便提倡生态经济茶园,探寻病虫害防治方法。后来云南茶区广泛种植的矮丰、云瑰、雪芽100号、木兰1号等无性系良种,就是在那时开始选育的。
1973年底,勐海遭遇了一场严重的霜冻灾害,最低气温达-5.4℃,结冰期长达半个月,霜期持续两个多月。受冻的茶园面目全非,95%的茶树树皮开裂,叶片变色卷缩,像被大火烧过一般。但肖时英和同事们选育的一批茶树,却经受住了严酷的考验。1987年被审定为国家级良种——云抗10号、云抗14号、云抗43号。其中云抗10号被列为云南省重点扶持项目而得到迅速推广,现已成为云南茶区种植面积最大的无性系良种。
1993年退休后,肖时英创办时木茶厂,致力于立体生态茶园探索。在葱郁的时木茶园种,肖时英会在同一梯级茶台上配植两个茶树品种,以错开发芽期,让一年四季都有茶可采。他又在茶园中养鸡,配植花果林木引鸟筑巢,做到不施化肥、农药,使立体生态茶园成为绿色茶园的一种新模式。经过多年的探索,立体生态茶园被普洱市定为今后新建和改造低老茶园标准化建设的执行标准,成为推进茶产业绿色发展的示范样板。
2022年7月,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云南省科学技术厅、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四部门发文授予的2022年云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的10名同志中,普洱市茶叶科学研究所的肖时英入选其中。
经过半个世纪的坚守,普洱茶早已经融入了肖时英的血液,灵魂之中,云南这片土地是普洱茶树的根,更是肖时英的根,他早已经如同一棵盘虬遒劲的古树茶,扎根于这片热土上。
嘉木虽逝,犹遗芳晖;茶路迢遥,落叶归根;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来源:普洱杂志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