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茶共舞舞出精湛技艺

与茶共舞舞出精湛技艺

4阅读 2024-09-16 08:23 人物

近日,在2024年浙江省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茶叶加工(绿茶)项目中,开化选手余日有从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夺得茶叶加工(绿茶)项目第一名,展现了“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入行茶产业24年,余日有围绕一片叶子深耕细作、精益求精,探索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茶香之路。

一叶新生:磨砺中的寻茶之旅

余日有,1974年出生于开化县池淮镇立江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7岁时,他在山上干活,不慎砸断了左手的拇指,因延误治疗,再也无法接回,然而,这一意外并没有让余日有停下追求梦想的脚步。初中毕业后,余日有像许多乡村青年一样,外出务工,辗转于杭州、温州、嘉兴,干过卖菜、油漆工等各类杂活,但始终没有找到真正的发展方向。

直到1999年,他回到家乡投身茶叶产业。当时,随着消费升级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传统绿茶面临挑战,开化县政府正在大力推广“开化龙顶”茶产业,这让余日有看到了机遇,他承包了乡林场的120亩茶园,开始了在茶叶领域的探索。

然而,余日有的寻茶之旅并不顺利。刚入行时,由于缺乏经验和技术,他的茶园年年亏损,制茶环节也遇到了极大挑战。“那时候,我连怎么掌控温度都搞不明白,手经常被烫得满是水泡,做出来的茶不好卖。”余日有说道,面对困境,他没有停滞不前,而是选择主动学习和突破,他拜高级农艺师邓余良和县林业局茶叶高级工程师周光霖、余书平为师,认真学习种茶与制茶技术,从最基本的茶叶知识学起,了解茶的香气形成、分子变化并不断实践,在反复地尝试和磨炼下,他制茶技艺得到了极大提升。

多年的努力给余日有带来了回报,茶园逐渐进入丰产期,茶叶质量和销量也不断提升,销售额从2002年的25万元增长至2012年的80万元。与此同时,余日有还开始对茶园进行现代化升级,注册了三山家庭农场,并投资30万元对加工厂进行标准化改造。

茶香绽放:火候间的创新探索

随着茶产量和质量的提升,余日有的茶园事业也迎来了蓬勃发展。然而,他对于心中茶产业的追求远不止于此,通过对茶叶市场的观察,他敏锐地发现,随着竞争加剧,单一的绿茶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要在激烈的茶叶竞争中立足,就必须进行产品创新。在一次茶叶行业的会议上,他结识了资深茶人毛京和,便萌生了再次拜师的想法,他递上拜师帖,恭敬求教,决心学习红茶与工艺白茶的制作技艺。

“市场在变化,我们制茶行业的人士也应该继续寻求突破,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从更多的茶文化和技艺中得到思路,实现创新。”余日有说道,在无数次的实验和调整下,他制作的红茶和白茶终于得到了市场的认可。2020年,他的茶叶在首届源头杯斗茶大赛上获得一等奖;2021年,他参加钱江源茶王争霸赛,荣获红茶和开化龙顶茶(条形组)两个金奖,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他技艺的认可,更是对他多年坚持的最好回报。

  

余日有始终保持着不断创新和学习的精神,2021年,他再次投入80余万元,对加工厂进行改造,增加了红茶和工艺白茶的生产线,并达到了SC认证标准,注册了“东方艳后”和“东方灵芽”商标,开始试制黄茶。通过这些创新举措,他成功实现了茶叶品类的多样化。目前,他的茶叶产量中,绿茶占35%,红茶占40%,工艺白茶占25%。

以茶为桥:扶持下的就业共富

如今,余日有已经成为开化县茶产业中的标杆人物。随着茶产业的壮大,他开始思考如何帮助更多像他一样的残疾人。他深知,很多残疾人同样面临着生活的重压和就业的困境。于是,余日有决定利用自己的茶园,带动更多残疾人就业,帮助他们找到一条自立自强的路。

“学茶的经历让我受益匪浅,我也希望把自己的这份技艺分享给更多人,让残疾人群体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生活的方向。”余日有说道,从2022年开始,他就开始聘请残疾人到他的茶园中工作,不论是最初的采茶,到炒制,再到包装,余日有都进行了耐心地指导,通过手把手教学,帮助他们掌握技能,熟悉茶叶制作的每个环节。近两年,余日有的茶叶培训逐步扩大,在衢州范围内开设了十几个培训班,让更多的残疾人士参与到了制茶的学习中。如今,许多学员已成为独当一面的制茶师,他们在茶叶中找到了归属,也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余日有用一片茶叶诠释了自己的人生故事。这片小小的叶子,承载着他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面对未来,学习和创新是他始终坚持的信条。“希望能通过我们的努力,探索茶叶发展的更多可能,为开化的茶产业贡献一份力量。”余日有表示。

记者/徐 路 刘王超

来源/开化传媒集团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上一页:雁城千年茶韵 香染万里丝路 衡阳市南岳云雾茶“一带一路”(北

下一页:普洱茶投资分析:现在做爆款茶为何越来越难了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