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茶王”王一球:匠人精神做茶,郎河要做百年老店

“云南茶王”王一球:匠人精神做茶,郎河要做百年老店

51阅读 2018-09-27 09:09 人物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海拔高低不一、日照充足、雨量充沛,这里是云南西双版纳西部的勐海县。这座与缅甸接壤的边陲小城,在独特的地理和气候环境下,野生茶树和古茶树群遍布,而街头那一块醒目的“中国普洱茶第一县”更是透露了最大的秘密。

  古往今来,在这个闻名中外的“普洱茶故乡”,茶山、茶企、茶厂、茶园、茶农。似乎所有的身份都和茶有关,和茶有关的人物和故事可谓数不胜数。

  76岁的王一球,郎河茶业的创始人,显然是勐海县茶界里叱咤风云的一个。他一辈子和茶打交道,一点一滴把茶变成了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

王一球

高要求高标准,用匠人精神做茶

  7月初的勐海县,气候果然温润舒服,只有持续的蝉鸣声提醒着这是夏日。蓝色有领T恤、白色西裤、棕色皮鞋,王一球以这样的装扮走过来,其矫健的步伐,很难令人相信,这是一个早已过了古稀之人。

  王一球的故事,从来离不开茶。

  1943年,出生于湖南邵阳的茶叶世家,王一球从小就与茶叶产生联系。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开始投身于茶叶,1996年在勐海成立郎河茶厂,2006年勐海郎河茶业有限公司成立。

  从勐海的生产基地到广州的全国营销中心,这些年来,郎河茶业在市场中成功的塑造了“郎河”系列优质品牌。郎河茶业也从几公斤订单逐渐做到几千吨的订单,普洱茶产品更是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地。

  在勐海茶界,王一球对品质的高要求无人不知。

  “我们做茶要有匠人精神。从源头抓起,我们设立了出口备案基地。农药化肥都不放。我们的供货商或者基地都是很稳定的,根据这一批山头是什么样的品质,能不能达到我们标准。”

  从源头把控,郎河茶业原料只选择西双版纳古六大茶山、勐海县境内布朗山、南糯山以及澜沧景迈山等山脉。其自身在勐海就拥有5200亩出口备案基地茶园,还有4000多亩古茶树园。即使是长期合作的供应商,每一次的原料也必须进行检验,过关后才能收购。

郎河茶业公司

  在普洱熟茶加工方面,王一球提到一个要求就是必须发酵。发酵关系到茶叶好不好喝,要多少天,加多少水,都有严格的技术标准。加工出来的茶会通过三道检验,第一道是杭州抽检,第二道欧盟机构抽检,第三道是把样品寄到买方检验,三层检验都合格才会发货。另外,郎河对员工进行定期培训,并且每年招一批大学生充实自己的加工技术、生产技术以及各方面的管理。

  说到茶叶的存放环境,王一球很自信,“我们进茶的日期、时间,加工的时间,生产的流程都有记录,按照年份摆放在仓库。你们都可以去参观的。”

  这份自信得益于郎河茶业生产车间的“阔气”:全套现代化生产设备,完全按照国内清洁化生产标准、出口企业卫生标准进行设计建造的全流水线生产作业。在勐海本地独特的制茶工艺和发酵技术下,郎河在生产中注重传统加工工艺与现代技术的有机结合。

“茶是用来喝的,不是用来炒的”

  自2004年普洱茶走热,茶叶市场价格不断高企,“炒茶”之风不断热烈。2007年,以普洱茶市的“华尔街”——广州芳村茶叶市场为主的普洱茶市“大崩盘”。大批茶企茶商茶玩家,纷纷“抛茶”走人,更多的是倾家荡产。这次大崩盘严重影响了普洱茶市场的秩序和发展。

  王一球也没有逃过这一劫。

  2007年,几个大客户向郎河下了很大的订单。当郎河将原料都准备好后,茶市出现崩盘,大客户们都纷纷大幅减少订单,很多款帐不能到位。最终郎河不得已积压许多产品,一年内损失几千万元。对于刚组建为企业不久的郎河,实在是元气大伤。

  “茶是用来喝的,不是用来炒的。”王一球非常反对把茶叶拿去炒作,他也时刻提醒经销商和厂家们要理性对待“炒茶”的问题,不能看到有利可图就去跟风,因为最后亏的还是自己。

  “我们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要让客户喝上放心茶。茶叶不是奢侈品,是每个人都需求的,价位高了别人也喝不起啊。现在也有客户说把郎河的茶拿去炒一下,我不允许。只有价格合理,市场和消费者能接受,这样的产品才是真正的好产品。”

  王一球认为,无论是生产商、经销商还是消费者,都应该根据市场理性调节自己的需求,最重要是把握好度。郎河茶业也根据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做出相应调整,每一年生产多少,销售多少都有严格的计划,决不盲目扩张。所以面对风云变幻的茶业市场,郎河始终屹立。

  “做茶就是做人,是良心与责任”。在王一球的引领下,郎河茶业非常注重履行社会责任,呼吁同行一起打破普洱茶市场的乱定价局面。回归本源,真正做到让中国老百姓喝上称心、放心的普洱茶。

对标吴裕泰,把郎河做成百年老店

  接触过王一球的人,多数都会竖起大拇指。因为他的谦恭态度和对茶业的赤诚之心。

  郎河茶业的老客户、广东新会的林先生说,王一球对客户像对亲人一样,产品性价比极高。这么大年纪还经常四处调研,也经常拜访客户,是那种宁可自己吃亏也不亏他人的人。

  王一球和大儿子王小林

  王一球很喜欢喝茶聊天。找退休工人一起喝茶,调研的时候就找客户喝茶。在氤氲茶香中,他常能喝出一些长达二十多年的合作伙伴。当然,二十多年的合作关键还要归功于郎河茶叶的质量,正如他所说:“这个行业不管竞争多激烈,只要有匠人精神,扎扎实实做事,就有未来”。

  现如今,郎河公司的事务实际上都交给了大儿子管理,但王一球仍然亲自监督茶叶生产的第一线。他几乎每天都要去车间查看,车间很宽阔,走路要花上半个小时才一个来回,年迈的他却从不喊累。接受采访当天,他刚从美国回来,此次去美国是参加展览会顺便拜访美国二十多年的老客户。

王一球和美国客户

  采访结束已近黄昏,王一球坚持要亲自开车送记者回酒店。他说自从六十六岁学开车,便天天风里来雨里去,因为厂里经常有客人来,司机们都送客人,自己当司机最方便。对他来说,只要能把茶做好,这些辛苦都不算什么。

  关于郎河的未来,王一球先谈到了自己的仰慕对象——北京的“吴裕泰”,这家老茶庄建于清光绪十三年,已有一百二十余年历史,从清朝起,经历历史变迁一直保留到现在,是中国茶叶的标杆。“这就是一个百年老店的标志,不是靠炒作。”

  他想好了,郎河茶业要对标吴裕泰,做成百年老店,不靠炒作,而是靠品质把郎河品牌流传下去。

上一页:【茶道仕】小砖家 | 永德味的熟茶

下一页:“蒙顶甘露杯”首届全国大学生斗茶大赛圆满举办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