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巧盼:在小那么村做成了“小那么茶”

许巧盼:在小那么村做成了“小那么茶”

17阅读 2020-06-29 07:59 人物

  前不久,浙江农林大学16级本科生许巧盼凭着一份专业的创业实践报告毕业了。她没有写毕业论文,一手创建的公司成为她大学四年来学习成效的证明,通过了学校答辩委员会的评审。

  许巧盼学的是茶学专业,她的公司,也跟一个云南村落的茶叶有关。

  让贫困村不再“看天做茶”

  之前,学校组织“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团队,对接云南临沧的脱贫需求。许巧盼加入了,还成了团队负责人。她自己也是贫困生,在校期间,得到过国家和学校层面的多种帮扶。“所以,我也想尽点微薄的力量,看看能不能帮帮别人。”

  2019年3月,在老师的带领下,许巧盼和队员们前往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博尚镇小那么村调研。凌晨3点从学校出发,在路上折腾了十几个小时,许巧盼才终于走进这座南邻澜沧江的贫困村落。

  “刚到那里时,我们都很吃惊。”村民住的还是土瓦房,锅、水壶和水缸七零八落地堆放在地上,墙壁都被灶火熏得黑黑的。“农村的贫困,真的是贫困。”许巧盼感慨。

  调研后才知道,2017年,小那么村人均年收入仅为1500元。

  其实,当地拥有得天独厚的茶叶种植环境。其地处澜沧江畔、北回归线附近,属于黄金产茶带。小那么村茶树资源丰富,普洱茶为其特色茶种。这里茶叶生产的方式可谓“原始”——人工除草,生物防虫,倒是天然无公害。

  能不能为当地打造茶品牌,帮村民谋得一条新出路?团队成员从小那么村订了一些茶叶,准备好好琢磨一下,做市场推广。

  带回实验室给茶叶做指标检测后,许巧盼发现,这批茶叶的含水量并没有达到标准值7%。

  “这也是因为村里生产条件落后,没有现代化的茶叶加工设施,基本‘看天做茶’。茶叶干燥仅仅使用日光干燥,不能达到茶叶储存的最低含水量标准。”于是,团队成员把小那么村出来的茶叶,一批批带到实验室重新加工再烘干,让其含水量能达标。

  那是他们第一次“摆摊”

  达标,只是第一步。

  要让村民通过茶叶增加收入,就得帮当地打造品牌。

  说干就干。自认为爱折腾、爱尝试的许巧盼,申请了学校和国家的创新创业项目,注册成立了杭州那么茶业有限公司,开了微信公众号,把微店作为主要经营阵地。团队先从包装入手:针对年轻客群,设计了比较活泼亮眼的包装;针对中老年客户,则让包装显得高端沉稳。


  许巧盼(左三)和创业团队成员拿着公司茶叶产品合影

  受访者供图

  周一有约

  本报记者 张盖伦

上一页:杜国楹小罐茶化繁为简:要让中国茶绽放更多精彩

下一页:“蒙顶甘露杯”首届全国大学生斗茶大赛圆满举办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