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著名茶学家陈椽与蒙顶山茶

当代著名茶学家陈椽与蒙顶山茶

6阅读 2020-09-25 13:00 人物

当代茶界泰斗中,撰写过蒙顶山茶文章的大家不在少数,著名茶学家陈椽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人物之一。他在其主编的《茶业通史》中写道:“我国最早的茶事记载都在四川……;西汉甘露祖师姓吴名理真,手植茶树……;是我国植茶最早的证据”。这一论断奠定了蒙顶山是世界茶文化发源地、世界茶文明发祥地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地位,对蒙顶山、蒙顶山茶产业的快速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陈椽生平与成就

(一)生平

陈椽(1908年 -1999年),别名“陈愧三”,福建惠安人,近代著名茶学家、茶业教育家、制茶专家、教授,中国六大茶类划分理论的奠基人,是我国近代高等茶学教育事业的创始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从事茶叶高等院校教育、科研工作,为国家培养了大批茶学科技人才,在开发我国名茶生产方面成就显著。1934年毕业于北平大学农学院,先后担任浙江省茶叶检验处主任,浙江省油茶棉丝管理处宁波分处主任,福建省茶叶管理局技正、福州办事处代主任,福建省贸易公司茶叶部襄理,英士大学农学院讲师、副教授、复旦大学茶叶专修科副教授、科主任;曾担任中国茶叶学会常务理事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安徽省茶叶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和《茶业通史》主编。

(二)成就

陈椽教授是一代茶学宗师,他对制茶学、茶史学、茶业经济学等学科有着重要的开拓和奠基作用。1979年,他系统提出茶叶分类的理论和方法,根据制茶过程中茶叶化学成分的变化,具体阐明了绿、红、青、黄、黑、白六大茶类的品质特性;提出“中国云南是茶树原产地”的观点,纠正了茶树原产地在印度阿萨姆的说法。他先后出版《制茶技术理论》、《茶业通史》、《茶药学》、《中国茶叶对外贸易史》、《茶树栽培技术》、《安徽茶经》等教材和专著30多部,撰写论文上百篇。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由他主编并于1984年由农业出版社出版的《茶业通史》。该著作初稿完成于1977年,后经修订,定稿于1982年,又于2008年陈椽教授百年诞辰之际修订再版,是国内外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茶史专著,共15章、48个专题、44万字,内容十分翔实,阐明了茶的起源、茶叶生产的演变、制茶技术的发展与传播、中外茶学、茶与医药、茶与文化、茶叶经济政策、茶叶对外贸易、中国茶叶今昔等主要内容。

二、陈椽与蒙顶山茶的渊源

1978年冬,陈椽教授受命国家教委,带领十余人的专家队伍,走遍全国重点茶区,为撰写《茶业通史》收集一手资料。当他千里迢迢到达蒙顶山实地考察,在目睹有关蒙顶山种茶的史料、碑记、遗址遗迹时,兴奋地说:“我走遍了各省产茶区,未见到有时间、地点、有名有姓的记载”。后来,他在《茶业通史》中写道:“我国最早的茶事记载都在四川……;西汉甘露祖师姓吴名理真,手植茶树……;是我国植茶最早的证据”。这一论断,掷地有声,从此奠定了蒙顶山是世界茶文化发源地、世界茶文明发祥地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地位,不可撼动。2004年9月,世界茶叶界的“奥林匹克盛会”在雅安隆重举行,来自欧盟、美国、韩国、日本、英国、法国等28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2800名茶业界专家、学者参会,于9月20日在第八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高峰论坛会上,一致通过发表了《世界茶文化蒙顶山宣言》,确立了蒙顶山是“世界茶文明发源地、世界茶文化发祥地、世界茶文化圣山”的历史地位,其依据还是源于陈椽教授的客观论断。

三、《蒙茶》全文内容

《茶业通史》中收录了陈椽教授撰写的《蒙茶》一文,非常具有权威性,后来很多茶学专业教材也都普遍收入。全文为:

关于四川茶树栽培历史,《四川通志》说:“名山之西十五里有蒙山,其山有五顶,中顶最高,名曰上清峰……即种仙茶之处。”汉时(公元前53年),甘露祖师姓吴名理真手植茶树7株于山顶,树高1尺上下,不枯不长,称曰“仙茶”。因其品质优异,自唐朝即列为贡茶,建立御茶园,遗址至今尚存。”历代诗人文士都竞相称颂,如黎阳王《蒙山白云岩茶》云:“若教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至于“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更为古今群众广为吟诵。

王象之《舆地纪胜》也载:“西汉时有僧从岭表来,以茶实植蒙山。”据蒙山茶场李家光考证,蒙山茶就是本地茶,吴理真就是本地人,不是从外地来的和尚(见四川省雅安地区茶叶学会197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据此推论,蒙山一带栽培茶树远在西汉以前,与常璩《华阳国志》中“园有芳翡香茗” 有联系。

蒙山有我国植茶最早的文字记载。该山原任僧正祖崇于雍正六年(1728年)立碑记其植茶史略,石碑至今尚在,是我国植茶最早的证据。碑文中有“ …… 灵茗之种,植于五峰之中,高不盈尺,不生不灭、迥异寻常”;“蒙山有茶,受灵气之精、其茶芳香”;“栽蓄亿万株”等语。

据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公元前1135年)联合四川各民族共同伐纣之后,巴蜀所产之茶,已列为贡品。诸民族首领就带茶叶去进贡。

李肇《唐国史补》:风俗贵茶,茶之名品益众。剑南有蒙顶石花(产于雅州蒙顶),或小方,或散芽(谷芽),号为第一。

唐·刘禹锡《试茶歌》:“何况蒙山顾渚春,白泥赤印走风尘。”这说明四川蒙顶茶和江苏顾渚茶,是唐王朝的重要贡品,还未到春天就加紧催制,快马进贡登程了。

雅州蒙山产石花、谷芽。雅州即今雅安县,蒙山在四川名山雅安之间,属名山界内。蒙山在汉朝种茶制茶,唐代开始作贡茶。历史上生产的名茶有团茶:龙团、凤饼;散茶:雷鸣、雾钟、雀舌、白毫等。十二世纪生产甘露,比石花、黄芽要晚些。名茶石花、黄芽,都属黄茶类,在唐朝已驰名全国。石花每年入贡,列入珍奇宝物,收藏数载其色入故。《名山县志》载 “蒙顶茶味甘而清,色黄而碧,酌杯中,香云幂覆,凝结不散。因此,自古以来有蒙顶石花,天下第一之称。每岁采贡茶360叶。”

宋政和二年(1112年)创造玉叶长春,宣和二年(1120年)创造万春银叶,都是贡茶,属蒸青团茶。

1951年,蒙山设立茶叶试验场,1959年恢复名茶生产。仿古传诸名茶特点,结合现代制绿茶技术,生产甘露(又名米芽)、 万春银叶、蒙顶石花、玉叶长春和蒙顶黄芽,列为省内名茶。品 质特征是细嫩多毫,全芽整叶,香高味醇,汤色清澈。

这里特别指出,文中所提到的蒙山茶场李家光,是已故知名茶学、茶文化专家、四川农业大学茶学系资深教授、新中国60周年茶事功勋人物,生前一直致力于茶树育种、栽培、茶文化研究,特别在茶树育种、蒙山茶史研究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不仅出版了《茶树修剪》、《蒙山名茶的形成和历史演变》、《蒙顶山茶文化说史话典》等专著,还先后在《中国茶叶》、《浙江茶叶》、《福建茶叶》、《安徽茶业》、《大自然探索》等刊物发表有关文章100余篇。陈椽教授对蒙顶山、吴理真的论断,正是源于他的考证,可见陈椽、李家光两位教授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作者简介

陈开义,男,47岁,现任四川省茶叶行业协会副会长、雅安市名山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主任(先后担任过名山县文体局局长、名山区文联主席、雅安市茶办副主任)。先后在《中华茶文化》、《茶博览》、《茶周刊》、《中国茶叶市场》、《中国茶业》、《走遍中国》、《星星诗刊》、《四川日报》、《四川农村日报》、《四川人大权力报》、《四川政协报》、《圭臬诗刊》、《调查与决策》、《四川三农》、《农村建设》、《四川茶叶》、《四川省情》、《四川文学》、《四川旅游》、《四川画报》、《四川文艺》、《县域经济》、《茶缘》、《四川水利报》、《深圳特区报》、天天快报和今日头条、北京茶叶网、亚太茶业网、凤凰网四川、网易、快资讯、一点资讯、名茶网、中华名茶网、茗边、手机搜狐网、手机新浪网、新茶网、茶旅世界、四川茶报等50余家媒体发表各类文章400多篇(件)。参与主编名山抗震救灾专著《撼魂》,参与编辑《茶祖故里行》、《吴之英评传》、《丰碑》等著述,作品曾多次入选《蒙山雅韵》、《蒙山春来早》、《撼魂》、《茶祖故里行》、《品味》、《蒙顶山》、《二郎山》等专辑,著有个人文集《杯中岁月》。先后有10多篇作品在省市各级征文比赛中获奖,先后参与主编《蒙顶山茶文化读本》、《蒙顶山丛谭》》等茶文化书籍,主编名山区文艺刊物《蒙顶山》和《雅安日报.今日名山》蒙顶文苑文艺副刊和编辑《蒙顶山茶》刊。

上一页: 蒙顶山杯”第四届中国黄茶斗茶大赛颁奖仪式5月3日在四川茶博

下一页:建标准,强产业:《平昌青芽茶》地方标准专家评审会圆满召开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