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茶事: 不能忘却的民国茶界泰斗陆溁

茶人茶事: 不能忘却的民国茶界泰斗陆溁

82阅读 2021-04-02 03:37 人物

编者按: 陆溁先生一生中,创办了“江南植茶公所”,以此吹响茶业科技变革的第一声号角;振兴安徽、云南茶业,编辑审定相关书籍,其中《种茶浅说》以通俗易懂的文字让老百姓真正看得懂学得会,以此对云南茶叶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改进“雨花茶”的炒制工艺,在其中融入“搓条”手法,成为近代南京雨花茶奠基人;追随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并受中山先生启发,推动 “雨花茶”机械化制茶。陆溁,是我们不能忘却的民国茶界泰斗,更是令我们敬仰的怀有强烈民族情怀和国家意识的茶叶革命者!

陆溁(1878-1969),又名陆滢,字溪莆,号澄溪,江苏武进人。1905年随郑世璜等人赴印锡考察茶务,自此躬耕茶业近60年,为民国茶界泰斗、近代雨花茶的奠基人,中国近现代茶叶发展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01

“江南植茶公所”创办人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在世界茶叶贸易出口中占有绝对性地位,但随着1838年首批印度茶叶出口英国,尤其是当英国在印度、斯里兰卡成功引种茶树并建设大批茶园后,印度茶叶的出口量逐年增加,至1875年中国茶叶出口量开始停滞而印度出口量却猛增,与此同时自1876年起,近代另一个茶叶出口大国锡兰也开始向英国出口茶叶,并在其后十余年间出口量迅速增长,“华茶”在英国市场节节败退。1886年是中国海关统计茶叶出口最多的一年,此后我国茶叶出口便开始锐减。

1905年,南洋大臣、两江总督周馥派郑世璜、陆溁等人赴印锡考察茶业。经过130多天的考察得出,应先学习别国先进做法再动手实验的启示,并撰写了一份详细的《印锡种茶制茶暨烟土税则事宜》条陈。此外,陆溁还写了《乙巳年调查印锡茶务日记》,对印度锡兰茶务进行介绍。

▲ 乙巳年调查印锡茶务日记

周馥上报朝廷准奏后,江南商务局在南京紫金山霹雳涧设立江南商务局植茶公所,由陆溁担任所长。作为国家经营机构的江南植茶公所,将“以树表式、机器制茶”为创立宗旨,结合茶叶的试验与生产,吹响了茶业科技变革的第一声号角,是中国近现代茶业发展史上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标志着中国近代茶业科技的建立与开创。

02

安徽、云南茶业振兴者

1914年,陆溁任北洋政府农商部佥事 ,兼整理全国茶业事宜。受北洋政府农商部派遣,去安徽及湖北汉口地区调查茶务事宜,为次年创办“农商部安徽示范种植场”做调研。调研结束后,陆溁将调研情况进行总结撰写了《安徽汉口茶叶报告》,并结合多年事茶经验归纳了《茶叶整理办法》,制定了《茶叶检查条例》,这是我国第一个茶叶标准。1915年,受北洋政府农商部部长周志廙的派遣,陆溁前往安徽省祁门县南乡平里村建立“农商部安徽示范种植场”并任场长,开启了我国红茶改进工作。陆溁在祁门的七八年时间里,为祁门红茶的复兴及振兴作出了杰出贡献。前辈陆溁的艰苦卓绝,也为吴觉农、胡浩川等一大批中国茶界泰斗们日后开展的茶业工作打下基础。

1924年,陆溁被调往北京在农商总长兼署国务总理的李根源手下工作,李根源是云南腾冲人,这为陆溁之后到云南腾冲工作埋下伏笔。1939年,陆溁受云南省政府之邀担任新成立的“云南茶业技术人员训练所”教导主任,负责办理教务以及训育事宜,为云南培养年轻有为的茶叶技术人才。1940年冬,陆溁受李根源的邀请到云南腾冲考察。通过深入各乡镇调研发现,当地的地质、气候非常适宜茶树生长,但是茶叶产量太少。现存不多的茶叶几乎都是封维德父子在那时的近30年里引种的茶树所产。陆溁对封氏父子代代相接的植茶传承敬佩不已,由此针对腾冲茶叶现状写了《腾冲茶叶概述》的调查资料。

继陆羽著《茶经》以后,国人疏于记载种茶、制茶史,因此由封维德编著,陆澄溪审定的《种茶浅说》就显得尤为珍贵。全书共有六章二十三节,一万七千多字,书中条理清晰地讲述了自然环境与茶叶的关系,以及茶叶的生长繁殖、管理、采摘、制作等。该书文字通俗易懂、表述清晰明了,是云南茶业发展史中的珍贵资料,对云南茶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03

近代南京雨花茶奠基人

1949年5月,陆溁回到离别多年的南京,在南京军事管理委员会工作。1951年,已经74岁的陆溁再次回到中山陵,担任“中山陵园”管理委员会委员。面对他曾开拓的茶业事业,虽已荒芜残破,但已有张猛、范良、邱有、查伍寿等后辈茶人。于是,在中山陵园管理委员会的支持下,梅花山、东沟等区域开始恢复并再次扩大茶园种植,为1959年雨花茶的正式命名以及工艺改进奠定了基础 。

1958年对于“雨花茶”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江苏省农林厅的俞庸器调到中山陵园管理处,第一时间拜访了陆溁。一位是民国茶界泰斗,中国近代茶业科技先驱陆溁;一位是建国后江苏省第一代茶叶体系开拓者,中国当代著名茶学家俞庸器。两位茶人在钟山脚下相遇,这次相遇对雨花茶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两位年龄相差40多岁的茶人,也由此也由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 俞庸器先生

陆溁在紫金山脚下不仅留下了他创办的茶叶科研机构,也将钟山云雾茶的炒制工艺加以改进,融入了“搓条”的手法,使钟山云雾茶由卷曲类茶变成直条类茶。正式“搓条”手法的运用,使钟山云雾茶向现代雨花茶的演变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俞庸器夫人钱月得曾回忆:

关于雨花茶的命名,澄溪(陆溁)对于'纪念在雨花台牺牲的革命先烈,寓意革命先烈精神万古长青'的想法非常赞成。

关于雨花茶形状的由来,澄溪曾说为达到具有象征意义的目的,做成类似于镰刀斧头形、花瓣形等都会碰到诸多工艺难题,便提出在原有的直条形钟山雨雾茶基础上进行工艺改进,使直条形更加紧细圆浑,犹如中山先生墓道两旁雪松的松针。这样做既能使其区别于国内现有茶叶的外形特征,又能使其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澄溪的提议,为雨花茶工艺的突破性改良奠定了基础,最终形成紧、细、圆、直,形似松针,锋苗挺秀的外形特征。

▲ 1958年,参加全国茶叶评选的雨花茶样品

澄溪27岁时,参加印锡茶业考察团,在南洋结识了孙中山先生,才真正认识到先生的革命是由“大同主义理想” 出发的革命。中山先生主张制茶机械化,主张每行每业都要革命。中山先生对他们(印锡茶业考察团)去实地考察甚是欣喜,还指导他们随时随地唤起国人革命精神。澄溪受到中山先生的启示,从此决心投入革命行动,致力于茶产业革命工作。澄溪曾对俞庸器说过近40年来,无论在哪里,都始终不能忘记“江南植茶公所”和“中山陵园茶叶”的事业。因此,澄溪在古稀之年时仍选择再次回到南京,回到中山陵园,继续为陵园及南京茶叶事业奉献余光。同时他也期望俞庸器今后能尽快实现中山先生所期盼的机械化生产雨花茶。

▲ 陆溁手稿《我难忘的中山先生革命事迹》

04

陆溁对振兴近代中国茶业的影响及贡献

(1) 注重茶业调查考察

以茶叶生产实际,得出详尽的调查数据,并将这种方式薪火相传,使其成为民国期间以及解放后的社会共识。自1905年参加印锡茶业考察团,到1910年赴九江湖北调查茶业,完成《调查国内茶务报告书》。并于1914年赴安徽、湖北汉口调查茶务事宜,撰写了《安徽汉口茶叶报告》《茶业整理办法》,制定了中国第一个《茶叶检查条件》。在1940年,撰写了《腾冲茶叶概述》的调查资料等。

(2) 兴办教育,培养科技人才

于1907年建立江南植茶公所及南洋茶务讲习所;1915年建立安徽农商部示范种植场,标志着中国最早从事红茶改良工作的开端;1939年成立云南茶业技术人员训练教导所;1943年加入复旦大学茶叶专修科。为培养现代中国茶业科技人才,作出了伟大贡献。他鞠躬尽瘁,实践着中山先生所教导的茶叶革命。

(3) 雨花茶的奠基人

1907年在钟山云雾茶的制作工艺中融入 “搓条”手法,使其由卷曲形成为直条形,为钟山云雾茶向现代雨花茶演变奠定了关键的基础。晚年的陆溁再次启发了俞庸器创造性地融入了“抓条”的手法,使直条形的钟山云雾茶更加紧细圆直,光润挺拔,为1959年雨花茶的正式命名作出了杰出贡献。

在陆溁的生命历程中,经历了中国近百年来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压迫的时代,目睹了封建帝王、反动军阀、国民党反动派各个政权的腐败无能,更见证了中国近现代艰辛曲折的百年革命历史,他的人生似乎注定要与这个躁动又变革的时代同呼吸,共命运。他曾经漂洋过海考察了印锡和南洋,搞过洋务,办过教育,给清朝廷和北洋政府出过不少“富国强民”的建议。陆溁,是民国茶界泰斗、雨花茶的奠基人,是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的追随者,更是一个怀有强烈民族情怀和国家意识的茶叶革命者!

陈盛峰

高级农艺师,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雨花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南京工匠。

来源:中国茶叶加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上一页:六堡茶发展的四个阶段历史

下一页:普洱茶投资分析:关于某明星和他几百万的老茶的故事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