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圣"李时珍与蒙顶山茶

"医圣"李时珍与蒙顶山茶

269阅读 2021-04-11 07:17 人物

茶叶是世界公认的健康饮料,具有良好的营养和保健功效。历史上很多茶叶专家、医学家就对历史名茶蒙顶山茶的养生功效开展过深入研究,形成科学论断。被誉为"医圣"的李时珍就是其中一位杰出代表,他在其撰写的《本草纲目》"果部第三十二卷果之四茗"中这样评价蒙顶山茶:"真茶性冷,唯雅州蒙山出者温而主疾"。其中两个关键词:性温、主疾,一语道破了蒙顶山茶的过人之处,为蒙顶山茶品牌营销找到了卖点。

一、李时珍生平与医学成就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壁",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人,明代药学家、中国最伟大的医学家,被尊为"医圣"。祖上世代行医,其祖父是草药医生,父亲李言闻是当时名医,曾任太医院例目。李时珍30岁左右被推荐到京城太医院任职,后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医院判,去世后朝廷敕封其为"文林郎"。他非常注重实证,自1565年起,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广、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种,考古证今、穷究物理,记录上千万字札记,弄清许多疑难问题,三易其稿,前后共计40年,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万历二十五年(1596年),即李时珍去世后第三年,《本草纲目》正式刊行,由当时文坛领袖王世贞作序,金陵(今南京)书商胡承龙才承印。个人著述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等多种。

二、《本草纲目》主要内容及国际国内地位

《本草纲目》全书分16部、52卷、60类,共192万字,收纳诸家本草所收药物1518种,在前人基础上增收药物374种,合计1892种,其中植物1195种;共辑录古代药学家和民间单方11096则;书前附药物形态图1100余幅。

该著作吸收了历代本草著作的精华,纠正了一些古代医书和医生认识错误偏差,补充了不足,有很多重要发现和突破,其分类方法科学严谨,其功能与疗效准确完整,成为中医学的里程碑,是16世纪为止中国最系统、最完整、最科学的一部医药学著作。

《本草纲目》不仅为中国药物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对世界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先后被译成日、法、德、英、拉丁、俄、朝鲜等十余种文字在国外出版。《本草纲目》首创了按药物自然属性逐级分类的纲目体系,这种分类方法是现代生物分类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比现代植物分类学创始人林奈的《自然系统》早了一个半世纪,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2011年5月,《本草纲目》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三、记述"蒙山茶性温"的著述简析

查阅历史上相关著述,除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真茶性冷,唯雅州蒙山出者温而主疾……"外,还有宋代两位名家在其著作中对蒙顶山茶是温性茶有记述。

(一)范镇《东斋记事》

范镇(1007年-1088年),字"景仁",谥"忠文",成都华阳县(今四川成都双流区)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翰林学士,累封"蜀郡公",赠"右金紫光禄大夫"。著述甚丰,与欧阳修、宋祁修编《新唐书》。著有《东斋记事》等,宋史列传卷三三七有范镇传。

《东斋记事》是范镇写的有关时事见闻的笔记,所记内容涉及北宋典章制度、士人逸事以及蜀地风土人情等。他在其中言道:"(四川茶叶)以蒙顶最为佳也,其生最晚,而其性温暖,非他等之比,……",充分肯定了蒙顶山茶性温暖。

(二)苏颂《图经本草》

经考证,蒙顶山茶是温性茶,写入医书最早为北宋苏颂所著《图经本草》。

苏颂(1020年-1101年),字"子容",原籍福建泉州府同安县(今福建厦门同安)人,北宋中期宰相,杰出的天文学家、天文机械制造家、药物学家。官至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哲宗时拜相,执政时使百官守法遵职,量能授任。后罢为集禧观使,绍圣四年(1097年),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立,进太子太保,累封"赵郡公"。卒后先后追赠"司空"、追封"魏国公"。苏颂好学,经史九流、百家之说、算法、地志、山经、本草、训诂、律吕等学,无所不通,科学技术方面贡献巨大,特别是医药学、天文学方面贡献突出。他领导制造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钟"水运仪象台",开启近代钟表擒纵器的先河。李约瑟称其为"中国古代和中世纪最伟大的博物学家和科学家之一"。著有《图经本草》《新仪象法要》《苏魏公文集》等。

苏颂在其《图经本草》中写到"真茶性极冷,唯雅州蒙山出者温而主疾。"这个论述内容,与李时珍的基本一致,只多了一个"极"字。这里,苏颂已将茶作为寒性药物,认为只有蒙顶山茶为温性茶。

而早在唐末五代毛文锡就在其《茶谱》中记载:"昔有僧病冷且久…蒙之中顶茶,尝以春分之先后……、若获一两,……即能祛宿疾;二两,当眼前无疾;三两,固以换骨;四两,即为地仙矣。"明确说,蒙顶山茶能祛治表现为寒冷的宿疾。

毛文锡,唐末五代(907年-960年)人,字"平珪",高阳(今属河北)人,一作南阳(今属河南)人。年十四,登进士第。已而入蜀,从王建,官翰林学士承旨,进文思殿大学士,拜司徒,蜀亡,随王衍降唐。未几,复事孟氏,与欧阳烔等五人以小词为孟昶所赏。著有《前蜀纪事》2卷、《茶谱》1卷。词存三十二首,见于《花间集》《唐五代词》。其事迹见《十国春秋·前蜀》。

毛文锡著有《茶谱》,记述雅州茶之佚文现存240余字,记及蒙顶山五顶茶园及采摘情况、蒙顶茶之众多品种及采制法、饮蒙顶茶而可换骨成仙之传说等,均具体可信。主要内容为:"彭州有蒲村、堋口、灌口,其园名仙崖、石花等,其茶饼小,而布嫩芽如六出花者。眉州洪雅、昌阖、丹棱,其茶如蒙顶制饼茶法。其散者,叶大而黄,味颇甘苦,亦片甲、蝉翼之次也。临邛数邑茶,有火前、火后、嫩绿、黄芽号。又有火番饼,每饼重四十两,入西蕃、党项,重之。如中国名山者,其味甘苦。又有火番饼,每饼重四十两,入西……雅州百丈、名山二者尤佳……蜀之雅州有蒙山,山有五顶,顶有茶园,其中顶曰上清峰。昔有僧病冷且久。尝遇一老父,谓曰:'蒙之中顶茶,尝以春分之先后,多构人力,俟雷之发声,并手采摘,三日而止。若获一两,以本处水煎服,即能祛宿疾;二两,当眼前无疾;三两,固以换骨;四两,即为地仙矣。'是僧因之中顶筑室以候,及期获一两余,服未竟而病瘥。时至城市,人见其容貌,常若年三十余,眉发绿色,其后入青城访道,不知所终。今四顶茶园,采摘不废。惟中顶草木繁密,云雾蔽亏,鸷兽时出,人迹稀到矣。今蒙顶有露鋑芽、籛芽,皆云火前,言造于禁火之前也……

蒙山有压膏露牙、不压膏露牙、并冬牙,言隆冬甲坼也……扬州禅智寺,隋之故宫,寺枕蜀冈,有茶园,其味甘香如蒙顶也……蒙顶有研膏茶,作片进之。亦作紫笋……南剑蒙顶石花、露鋑芽、籛芽……"

此文大意是说,前蜀年间有一个中年和尚,病入膏肓,求救于老和尚。老和尚告诉他:用蒙顶山上清峰茶煎水服用可以治愈,但需在春分后雷发时,采三日,若能获一两,即能治好病;获二两,以后都不会再生病;如能获三两,可脱胎换骨;四两即可成仙。依老僧之言,和尚在蒙顶山上清峰修小屋一间,第二年春分后雷发之际,于三日内获茶一两,茶尚未用完,病已痊愈。进城时,人们见到他像三十岁的人一样身强力壮。蒙顶山茶自古以来就被民间传说得十分神奇,其中独特的养生功效可见一斑。

中国的"药食同源"之说,已流传许久。西汉甘露年间(公元前53年-前50年),植茶始祖吴理真在蒙顶山驯化野生茶树,蒙顶山茶初次登场,不也是因为它治好了吴理真母亲的痼疾吗?饮茶健体,有着医者古老的证言,历经时易世移而不改,已是当代人普遍认知的真理。

四、蒙山茶性温主疾浅析

查阅《康熙字典》中"主"解释为:又宰也,守也,宗也。查阅百度百科,"主"的解释是"掌控",疾的解释是"轻微病的叫疾"。"真茶性冷,唯雅州蒙山出者温而主疾……"可以理解为:茶叶性冷(寒),唯有四川雅安的蒙山茶温性,可以治疗轻微的病。

食、药品具有"温寒"性是中医学的鉴别分类方法。人们通常认为熟茶以及经过发酵的茶才是温性茶,如红茶、藏茶等。实际上,在我国的茶叶里,温性茶分为两种:一是经过特殊工艺加工而改变茶叶药理作用的温性茶;另一种则是不需要特殊工艺加工的天然温性茶。而产自雅安的蒙顶山茶就是天然的温性茶,这就是蒙顶山茶的奇妙之处。

历史上,蒙顶山茶是中国有文字记载最早人工种植的茶叶,是贡茶持续时间最长的中国历史名茶,这也从侧面印证了蒙顶山茶因为是唯一的温性茶而得到朝廷认可成为千年贡茶的事实。

笔者认为,蒙顶山茶性温,主要源于蒙顶山茶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独树一帜的茶树品种、匠心独具的制作技艺等主要因素。其中详由,将另文阐释,敬请期待。

作者简介

陈开义,男,48岁,现任四川省茶叶行业协会副会长、雅安市农业农村局四级调研员(先后担任过名山县文体局长、名山区文联主席、雅安市茶办副主任、名山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主任)。先后在《中华茶文化》《茶博览》《茶周刊》《中国茶叶市场》《中国茶业》《走遍中国》《徽茶》《星星诗刊》《四川日报》《四川农村日报》《四川人大权力报》《四川政协报》《圭臬诗刊》《调查与决策》《四川三农》《农村建设》《四川茶叶》《四川省情》《四川文学》、《四川旅游》《四川画报》《四川文艺》《县域经济》《茶缘》《四川水利报》《深圳特区报》和今日头条、北京茶叶网、亚太茶业网、凤凰网四川、网易、快资讯、一点资讯、名茶网、中华名茶网、茗边、手机搜狐网、手机新浪网、茶友网、茶旅世界、四川茶报等50余家媒体发表各类文章400多篇(件)。有作品入选《2019四川诗歌年鉴》、《雅雨清风--雅安70年文学作品精选集》等专辑,著有个人文集《杯中岁月》。

上一页:“一带一路”留学生西湖龙井研学班走进狮牌

下一页:普洱茶投资分析:关于某明星和他几百万的老茶的故事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