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荣誉背后的脚印时代浮沉中杨世华的另一种价值抉择

大师荣誉背后的脚印时代浮沉中杨世华的另一种价值抉择

59阅读 2021-04-22 09:07 人物

回望中国波澜壮阔的茶文化历史长河,无数茶人、文化人用他们的智慧、身体力行的感悟甚至是山河万里的代价,共同缔造了这一张声名显赫的世界名片——中国茶;中国茶行业发展至今,尤其是普洱茶快速蓬勃发展的这几十年间,既是群星璀璨的时代,亦是革故鼎新的时代。

2021年1月22日,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公布了一份红头文件“国茶工匠·人物推选——制茶大师第五批(普洱、乌龙、花茶类)”的名单,名单上关于普洱茶这一类别里,继普洱茶界泰斗邹炳良老先生,及五十年匠心制茶大师陈升河老先生之后的,是中吉号茶业品牌创始人兼董事长杨世华先生。

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

在普洱茶的原产地,彩云之南,辽阔原始的苍茫大地上,诞生过许多出类拨萃的制茶人物,他们传承工匠精神,是这个时代的楷模,是大国工匠的典范。而在普洱茶收藏体系成熟、消费品饮习惯盛行的坊间,他们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在推动普洱茶时代发展的进程中,他们又是如何将个人价值、使命、意义及社会责任联系在一起?大师是何以成为大师的?或许我们将从杨世华先生身上得到一些启示。

杨世华先生曾直言:“对企业而言,工匠精神,是立企之本、兴企之器、强企之基;对个人而言,工匠精神,是一生只做一件事的,孜孜以求的精神和梦想情怀。”

我们深知,个体的命运总是与他生活的时代息息相关,中文系才子、国企中层领导、中吉号茶业董事长、深山茶人、制茶大师…杨世华身上有着多重身份与标签。关于他的故事,让我们重新回溯他从事普洱茶行业的历程,从他2007年创建的中吉号这个品牌,2008年制作出品蜚声茶界的麻黑这款茶品开始。我们发现他重新开辟和构建了普洱茶一种全新的价值体系、一个新的普洱茶标准市场话语权、一张新的普洱茶口感地图、一套新的中小型茶企创业模式、一个更理性更健康的普洱茶时代,一套以名优核心产区、纯料、古树茶为主的产品体系。而在这之前,无论是企业还是市场,都尚未孕育出这些概念。

一切磨难皆是修炼,一切毁灭皆是创造

让我们把时钟的指针拨回2007年,对普洱茶行业而言,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年份。当茶叶价格背离了价值,崩塌只在须臾之间,疯狂炒作过后徒留一地鸡毛。2007年下半年,普洱茶行业的主旋律更多是“灾后重建”。在时代每一次奔涌而至的浪潮下,对个体而言,只能被裹挟着前行。此时的杨世华,作为一个从体制内下海经商多年,却又刚刚创建自己品牌、建立茶叶加工厂的中年创业者,在亲身经历了普洱茶从辉煌到癫狂崩盘的整个事态发展过程后,他迷茫了,他彷徨了。

因为市场的失控,普洱茶大众信誉度的坍塌,行业受到巨大冲击,哪怕只是冲击的余波,对中吉号这个嗷嗷待哺的初创品牌而言,都几乎带来毁灭性的伤害。杨世华在创建自己的品牌之前,也曾与众多港台茶商做过新茶换老茶(如号级茶、印级茶)的交易,在那之后又做了中茶在深圳最大的总经销,早期以他为主导定制的那些茶,如今市场上也已一茶难求。杨世华兼具老一套制茶技艺的功底与港台、珠三角最前沿消费市场的新认知,他曾满腔热忱,也赚得盆满钵满,然而目前尴尬的处境让他进退维艰。

危机总是蕴含着转机,大破大立是界亘古不变的法则,如果我们了解普洱茶的发展历史,就会明白,一个细分产业在人类商业历史的进程中想要屹立不倒,所要经历的磨难是超乎想象的,每一次的毁灭都会焕发出更崭新的、更强劲的生机,所以对茶产业而言,这点损伤实在微不足道。市场操作不可行,照搬老一套的路子似乎也走不通,但物质文化日益增长的中产阶级对高品质普洱茶的需求仍然客观存在,供需关系亟需重新建立,而大品牌林立的现状让他也在不断思索着如何求同存异。

创建品牌很难,早年的老茶交易经历让他意识到,品牌与消费者建立信任与长久联系全靠好产品,如果茶企没有自己拿得出手的核心产品,就没法在消费群体中建立口碑,再好的宣传和营销都是无根的浮萍,立不住。自此,他将产品列为发展第一战略,出品高性价比、高品质的普洱茶成为了杨世华求新求变的突破口;而做百年老字号品牌,为普洱茶产业稳健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也成为了他一生的志业。正是抱着这样坚定的信念,在普洱茶市场风雨飘摇之时,他远离销区,走向更加绝望无助的产区。万古长河之中,逆行者,大多满腔孤勇但必定都心怀大义。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我们追踪杨世华辗转茶山奔波各个茶产区的轨迹,截取出一段意义重大的时间节点,那就是2008年秋天,杨世华重返了普洱茶源头、古六大茶山之核心、茶马古道的起始点、贡茶之乡、号级茶原产地——易武镇。他的这段历程可以视作普洱茶发展进入另一个新时代的启蒙。对茶人而言,好茶的定义是什么?而对企业家而言,更多时候思考的是:如何衡量市场的变现能力和产区的价值?杨世华在寻找好茶的艰途中,很大程度上依赖历史的指引,及他辩证的认知和对市场长期需求的预判。

在深入探索易武产区的过程中,他试了无数个村寨的茶,发现没什么名气、也没什么茶商涉足的麻黑村寨,茶气最足,蜜香蜜韵颇有号级茶的风范,他当下便决定收下麻黑村寨当年所有的古树茶。于麻黑村寨茶农而言,无疑是解了生存困顿的燃眉之急;但是于企业家而言,当下这个决定所承担的风险是巨大的。虽说麻黑茶接近杨世华心中对号级茶的认知,但号级茶是普洱茶历史上的一座丰碑,熟悉号级史的人都知道,百年号级茶扬名天下,原料多是易武产区混采,工艺才是号级茶的核心辨识度。

杨世华先生在茶农家试茶

著名台湾茶人周渝老先生曾说过,如果是从号级茶和印级茶的角度,拼配这个概念就不存在,因为国营茶厂对茶叶建立了级别的概念,才有了拼配、洒面这些概念。现今市场上流通消费的茶,大多以七子茶饼为主,以不同产区茶料拼配为主。收回来这么多的麻黑料,究竟要做个什么茶呢?村里老人的一句“你收的是纯纯的麻黑,你就做一饼纯纯的麻黑茶嘛~”给了杨世华新的启发,就做一款市场上没有的纯料古树茶——纯麻黑。从传统角度看,跟随已有的规则,虽多有掣肘,但却是短期快速获利的最优选择。而在这之前,中吉号茶厂确实也生产销售着传统的七子饼茶,身为传统道路的受益者,他仍能选择另辟蹊径,面对大众的质疑,他坚信自己能带领一群人从黑暗走向光明,如此可见杨世华的魄力非同一般。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市场则是检验产品的唯一准则。2008年的纯麻黑在当年的第一届深圳茶博会上获得了珠三角及港台地区普洱茶友的认可及藏家的青睐,在众多次茶会、茶人、茶席的盲品间,纯麻黑这款非台地、非拼配的,当时独一无二的集名山、古树、纯料为一体的茶,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口感体验迅速占领了品饮者的心智。

不得不提及的是它还受到了茶界著名文化学者们的关注。当时陈智同老师在享誉茶界的台湾普洱茶杂志《壶艺》上分享了普洱茶时代发展的趋势,其中提到的观点“大树茶的时代来临了”所用的配图就是这饼纯麻黑,文章提及已有部分茶人在尝试,讲的便是杨世华。

纯麻黑产品这一大胆创新模式的阶段性胜利,给了杨世华在这条新道路上走下去莫大的信心和鼓舞。自此之后,中吉号在麻黑建立初制所,这个产区的命运便与杨世华紧密地连在一起,中吉号这个品牌的产品基因库里也深深地融入号级茶原产地的血统。以此反观普洱茶行业,杨世华此举所带来的触动是极其深刻的,这无疑给了行业里更多中小型茶企的创业者和茶人一种思考、一种全新的方向以及新的选择和指引;相较于拼配茶的价值体系而言,名山、古树、纯料则是另一套新的价值体系,如今看来,这对推动普洱茶行业的变革与多元化正向发展具有极其远大的意义。

天行健,君子当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当以厚德载物

杨世华在市场竞争的种种纷扰喧嚣中,始终抱有一份理性、温和与包容的态度。2012-2014年称得上是普洱茶品牌营销觉醒的元年,许多现在具有一定规模的普洱茶品牌,都是在这三年里开启全国营销宣传的模式。参加茶博会、大规模投放媒体广告、扩大经营渠道和规模,往轻资产型企业转型并完成快速盈利。而此时的杨世华却能在浮华且急功近利的世相中不随波逐流,毫不犹豫选择走向云南,扎根深山。

市场是逐利的,这一抽离当局的选择,使得他以更理性的角度分析思考品牌未来的走向。他始终认为茶企品牌的发展,源头建设才是最关键的,产业链的布局优先级应该是在产区源头而非销区市场。他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通过合作并购等形式,收购云南核心产区包括老班章、麻黑、冰岛、昔归等古树茶园并建立初制作所,从原料源头上保证品质。但这样的重资产型的投入,产出是极其漫长的。如今看来,正是杨世华的这份远见卓识,为产区背后贫瘠村寨的脱贫脱困、茶农的安居乐业、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了一个企业家最大的价值,同时也让中吉号在原料逐年上涨的市场规律中占据一定优势。

杨世华深知市场的形式是千变万化的,在死守产品品质的情况下,他认为要以适应市场的模式去发展,观察市场发展规律与趋势,洞悉原叶茶的喝藏本质,如何在跌宕起伏的变化中稳健发展至关重要。所以在普洱茶市场的消费及收藏方面的引导,杨世华也一直遵循价值规律和市场规律,以消费型健康增长为长期发展战略。随着品牌的稳步发展,市场影响力也逐年扩大,中吉号成为唯一一个同时拥有云南省和深圳市两个“农业龙头企业”称号的茶业品牌。

杨世华在中吉号品牌十周年庆典上曾说过:“企业做大不是最终目的,做强、做好、做精才是。一个品牌一年出一款爆款茶品很容易,但是十年、数十年甚至上百年都延续出品品质始终如一的、深受广大茶友喜爱的茶品,就不容易了。这是非一朝一夕功力可以达成的——它需要一个高知名度,高美誉度的品牌做背书;需要一个朝气蓬勃,强有力的企业做支撑;需要一个匠心、本质、初心不变的创始人去坚守。而这背后的内在运作逻辑是一个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互惠互通,是百年大计铿锵有力的回响。时间的伟大,由此可见。”

2021年,在中吉号品牌成立十五周年之际,在杨世华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之时,“国茶工匠·制茶大师”这份荣誉,是普洱茶时代给予他背后的工匠精神及行业贡献最好的褒奖。

从杨世华先生的经历,我们更多看到的是中国无数奋斗在茶行业前路上的人群缩影,从一个侧面,构成了普洱茶这一朝阳产业高速发展的时代丰富性。回望他来时的路,在时代的浮沉中或有挣扎与艰辛,但却依然步履坚定、内心澄明、无畏前行的选择。茶,已然是一种信仰。

后记

2009年纯麻黑于2019年被中国茶叶博物馆馆藏;

2008年纯麻黑将于2022步入15年中期茶的年轮,时间将给出纯料古树茶第一个答案;

2019年麻黑系列产品获得来自科研学术界云南农大茶学系各大专家及教授“喝藏价值”的鉴评结论;

2021年麻黑庄园——号级同源,时代赋予的大师茶最高的荣誉。

上一页:普洱茶投资分析: 被整治的“天价茶”监管部门究竟剑指何方

下一页:普洱茶投资分析:关于某明星和他几百万的老茶的故事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