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我接到了五百多个电话,手机都被打爆了!”8月29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梁宏亮不断接到咨询电话。
新昌茶人梁宏亮发明采茶机的事,登上8月23日中央电视台十套《我爱发明》栏目。一时间,全国各地许多人都来咨询他关于采茶机的事,有人问怎么买,有人想合作,有人咨询怎么上这个栏目。
梁宏亮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家乡盛产茶叶,因此他从小就和茶叶相伴。他特别喜欢春茶炒制时散发出的香味,也正是这种特殊的感情,让他与茶结下了深厚的缘。
2013年,梁宏亮发现了茶叶采摘难的问题,每到采茶旺季,茶叶根本来不及采摘,采茶工又非常紧缺,影响了茶叶的及时采摘。“这个问题会越来越严重,一定要解决采摘难的问题。”他深知采茶是所有茶叶生产环节中最头疼又是必需的一道,传统刀箭式的采茶工具采不了名茶,纯手工采摘又费时费力费工钱,于是当时在贵州做茶叶生意的梁宏亮开始设想发明一台采茶机,用来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
“全国大约有4000万户茶农,其中60%生产绿茶,而这些绿茶中又有60%的产值来自名茶。”梁宏亮说,名茶采摘只能通过人工作业。所以当初他把这台机器定位在名茶采摘,专门采高端茶叶,代替传统的人工模式。
梁宏亮做的第一代采茶机有一垄茶蓬那么宽,重120斤,用汽油机作动力,需要两个人抬着采茶。这么笨重的家伙明显是不行的。之后,梁宏亮致力在减轻采茶机重量上下功夫,到第二代时采茶机重量减到了42斤。当时,他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交界的一个县,购买材料得去400公里以外的省城,来回得两天,很不方便,也影响进度。于是,2014年,他放弃了贵州还有几年租赁期的茶厂,回到新昌,开始研制单人采茶机。这一次,他把采茶机的重量减到了29斤,采摘机头做成圆筒型,动力用的是铅酸电池,由于太笨重,他又改成了锂电池,后来又因电池供电时间太短改成微型汽油发电机。最后,他将采茶机改得只有5斤重。
2016年,他去广东成立公司,用两年半时间,对采茶机各种性能进行了反复数百次的改进测试。“当时,采摘机头存在采茶不干净的问题。”梁宏亮说,采摘机头原先只有一把毛刷,毛刷力度不够,不能把所有的嫩茶都采下来。为解决这个问题,梁宏亮在采摘机头加了一根采摘杆,以此代替工人的手指,连嫩茶都能采干净。可是,又出现有采下的嫩茶叶子被压伤的问题。他经过反复试验摸索,增加了采摘杆后部空间,避免了嫩茶叶子被压伤。最终,梁宏亮的第八代采茶机面市,仅重4.6斤。梁宏亮说,这台“采茶神器”最大的亮点就是模仿人手的两个指肚进行采摘,嫩茶折下来的地方不会有象刀切过那样的伤痕。采茶时只须按下采茶机启动按钮,采摘机头贴着茶树慢慢向前推进,茶叶就会通过真空负压力,从出茶口自动吸入鲜叶容纳箱中。
2014年至2016年,梁宏亮为采茶机申请了1项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梁宏亮说,现在他的采茶机不仅采茶质量和人工一般好,速度还是人工的5—8倍。他自豪地说,随着不断改进提升,新一代的采茶机将会更轻巧方便。
据梁宏亮介绍,他的采茶机今年初已经生产销售,产品遍及全国12个产茶省份。历经5年孜孜不倦的钻研,他发明的采茶机终于取得成功。梁宏亮说,他的采茶机适宜在修剪得平整的茶蓬上作业,适宜采一芽两三叶,单叶和一芽一叶的采摘难关正在攻克中。他表示,将继续完善采茶机并做进一步推广,争取让更多的茶农早日用上“采茶神器”,减轻他们的采茶负担,提高他们的收益。
梁宏亮是个有情怀的茶人,不仅多年致力于钻研采茶机,还喜欢古诗词,写了许多有影响力的茶文章,他有个公众号《啖茶论道》在国内茶圈很有知名度,每天都会推出新作品。他也是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浙江网络作家协会会员、越州诗社会员。
“我此生最大的愿望就是用我的思想和技术为新昌乃至全省全国的茶产业带去一点微不足道的贡献。”梁宏亮望着窗外,沉静地说。
(来源:新昌县新闻传媒中心;今日新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