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生态结构的固化与创新
当下中国茶产业链生态已经非常成熟与完善,主要有茶农(茶场主)粗加工→茶商(茶厂)整理、精制、包装→品牌经销商、品类零售商→消费者这样几个环节组成。
以下一一展开分析:
(1)茶树品种改良需有度
近20年间很多茶区进行旧茶园改造,把大片优质的,口感、香气都非常有层次感的老茶树(群体种)挖掉,换成口感、香气单一、产茶早、收益高的无性繁殖品种。并不是说茶树良种不好,茶树良种无论从色泽、外观等卖相上要远胜于群体种。基于“天下喝茶又不懂茶者十有八九”这个论调来说,以绿茶和红茶为例,绝大部分的消费者都会选择好看的茶,这里“良种茶”就占了优势。所以老百姓愿意种有人收购的品种;商家愿意卖消费者喜欢的茶。而那些追求极致茶香、茶味的消费群体,则是喜欢群体种做的西湖龙井、群体种做的碧螺春、小菜茶做的正山小种、老川茶做的蒙顶石花。
从神农识茶起到良种概念出来前,我们一直喝着群体种,就是我们俗称的土茶。但自从良种出来后群体种似乎成了被瞧不起的乡巴佬,不光政府带头挖,连茶农自己都不大待见。这就好比国人把老祖宗遗留下来的老城老建筑拆掉,全部改成清一色的洋房一样。若不干预或阻止,若干年后一些地方的群体种将销声匿迹。人类在进步,我们是需要创新,但不能抛弃传统,传统是我们历史承前启后的见证,是我们引以为傲的宝贵遗产。别让这个传承了几千年,让全国世界都喜欢上了的中国茶最古老品种面临日益消亡的境地。
(2)种植标准有待提升
逐步去除茶园无公害标准,将茶叶种植门槛直接从绿色标准开始,有序改良打造有机茶园,也许每年的种植目标很难立,但茶园和管理者必须要有此意识。只有深达消费者内心,有机茶才能体现出它应有的价值。
人类向前发展的最终基准是生存的安全,若生存安全得不到保障,那么一切繁荣皆是虚像。民以食为天,饮食安全是保障人类安全的天道,不管现在中国的食品安全存在那么多的诟病,不管将来人类工业科技如何发达,未来的食品需求必定会回归自然、返璞归真,这是人之所向、大势所趋。
(3)庄园化管理的兴起
茶庄园的概念借鉴于葡萄酒庄园,“指一片区域内,土地所有者在土地上进行酿酒所需原料的种植、酿造、贮存、灌装等全部过程。一般指以酿制葡萄酒为主,兼顾一定旅游的葡萄酒庄。”
而茶庄园是指在某茶类产区中环境优美、植被丰茂、茶园集中连片、呈封闭式或半封闭状态、小区域气候良好、风土适宜出产高品质茶叶的;可在庄园内进行茶叶加工、分级、包装的;可以对每一份产品进行追根溯源的;具有一定旅游价值能融入自然人文景观的;无论山场环境、茶园风光、日常管理、茶叶加工、分选包装都能用物联网远程控制或观摩的;是集种植、生产、营销、文化、旅游、科研为一体现代化茶园。
茶庄园的优势在于管理规范化、产品标准化、销售溯源化。在农业产业化、集约化、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茶庄园模式必将会逐渐替代部分小、散、乱的农户管理模式,成为当地茶叶产业的标杆。
未来,小而美的发展机会越来越多,而大而全的成长空间会越来越少,人们对于专业品牌的消费习惯渐渐养成,他们越来越追求稀缺性、唯一性、专业性所带来的愉悦感。限量版、网红款、专属定制、专业品质,与其更好不如不同……等等个性消费主张。
而庄园茶可以满足追求小而美消费者的需求。
来源:啖茶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