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疆:普洱茶产业升级不是“炸金花”

  现在炒茶市场一塌糊涂,存茶市场基本饱和,那么,这二者参与所谓金融创新的动力不大,也可以说明参与现在普洱茶期货(或现货)交易的积极性不够。

  普洱茶每次跌倒,都有人出来喊产业要升级。

  茶叶行业几千年来其实运作情况差不多,都是定性为农产品,其交易模式大多数趋同,即为茶农,加工厂,经销商,消费者这样的线路。其间,无非是通路的长与短的问题,或者是通路的布点不同而已。

  比如电商与实体店,其实不过是架设的具体道具不一,一个把通路放到网络,一个把通路放到实体。

  说实话,这样的产业要怎么升级呢?

  从实体到电商就叫升级吗?肯定不是。

  茶叶喝新,唯有近几年来普洱喝老,这就带出来一个产业链,普洱茶不仅仅是通路可以赚钱,仓储也可以赚钱,仓储可以赚钱就相当于起到了一定的增值作用。

  就此而言,普洱茶是具有一定的金融属性的。

  也许这样说不准确,但是,事实是十年前你去菜市场买点小菜,买点肉,10元钱就可以了,而现在买同样的小菜和肉类则要100元,不是说蔬菜也增值了,而是成本增加了。

  换算到普洱茶,就是十年以后的普洱茶给了你增值的感觉,其实是说明耐存储的东西都有一定的保值功能。

  比如房子,比如白酒,比如今天我们说的普洱茶。

  普洱茶耐存储,至于能存放多久,科学没有定论。至少,普洱茶现在并不一定完全接受科学的说法,比如越陈越香,那是一百年呢?还是五十年呢?其实,这道理如同中国人做菜,盐少许,配料少许的做法一样。

  普洱茶有时候就是一种文化,不一定科学,却可能暗合某种道理。

  这也算普洱茶的一种最大的特质,普洱茶的越陈越香的附加值——普洱茶的金融属性。

  普洱茶的金融属性这个话题有点大,但是,任何行业的发展能插上金融的翅膀是一定能让产业的规模变得庞大,从而量变带来质变,这都是有可能的。

  但是,我们今天说的是一个具体的产业模式,或者说一种商业模式。也就是普洱茶的期货交易模式,或者说是普洱茶的现货交易模式,其名称不同,具体的交易模式趋同。

  无非是厂家入场挂牌,炒家入场买涨或买跌,这与传统的模式大相径庭。

  传统的模式是在线下通过经销商到消费者这样的模式,也就是一种贩卖,即使是网络销售,也同样是贩卖而已,就算是炒茶,也就是一种击鼓传花,都谈不上与金融业沾边的事情。

  而现在的普洱茶交易模式,改变了以往一种产品的固定单价,买的人多,加价的人就多。从这一点来看,如果厂家都是规模性交易,并且交割给客户,那么,就意味着厂家有可能把后几年的利润提前到今天来实现。这和股票的道理相同。

  如果是可以买跌,那其实就等于与厂家去对赌。如果是交易平台收购,那就是等于和平台对赌。

  这就是我说的“炸金花”模式,等于是赌钱而已。

  当然,如果是通过这样的平台能实现普洱茶的大宗交易,肯定是能实现产业的升级的。但是,实际情况有待考察。

  我们先来简短分析一下普洱茶的实际市场情况。

  普洱茶的市场分为消费市场,存茶市场,炒茶市场。

  消费市场自然不必多说,逐年都有增长,消费群体也较为分散。

  存茶市场集中于华南一带,甚至可以说集中于东莞市场。

  炒茶市场集中于华南,也可以说集中于芳村市场。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消耗量(我们把厂家到市场的销售都计算为消耗)与存茶市场、炒茶市场与消费市场的关系是一个倒比例,前者消耗量远远大于消费市场。

  这就可以说明一个情况,存茶市场和炒茶市场是一个相对比较专业的群体在操作,这两者群体的专业化程度也比较高。

  现在炒茶市场一塌糊涂,存茶市场基本饱和,那么,这二者参与所谓金融创新的动力不大,也可以说明参与现在普洱茶期货(或现货)交易的积极性不够。

  主力市场、主力人口没有参与动力,那么,这种模式的参与者能吸引什么群体呢?

  是股市、期货交易原有的群体?

  这些群体对普洱茶的了解程度有多少呢?

  其实,这样的模式不新鲜,几年前即已经产生,我也曾经非常肯定这样的模式,毕竟,一个行业要升级,是需要试错的。

  但是,这个模式就只是一个赚钱的模式,谈不上产业升级的模式,只不过是相关部门告诉大家,你们莫“炸金花”啦,那是非法的,我给你们搞个合法的地方“炸金花”。

  事实上的运作情况即是如此,因为这与普洱茶消费群体就根本不一样。

  当然,模式可以变通,也可以努力向厂家到消费者这样的直通车模式去走,只是,这个产业本来就传统,要砸掉经销商,要砸掉原有的专业程度高的藏家,恐怕,还有一段艰难的路要走。

 

  作者吴疆:著名营销学家,云南省政府特邀专家,国内深度分销理论倡导者之一

买好茶 上茶窝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相关推荐

看了又看

周红杰谈普洱茶品鉴
钟广林:从“只喝白开水”到“做传承中华茶文化的先行者”
张士康:茶界呼唤行业经营家
蒋文中:论茶与云南民族的关系
许嘉璐:茶文化三题
高照:以植物学观点解读冰岛茶
邓时海:普洱茶生津的三重境界
周红杰:阐述普洱茶与健康
黄桂枢:半生文物浪淘沙 考古横交普洱茶
邓时海:普洱茶所承载的文化之美(”普洱茶第一人“视频访谈录)
胡晓云:品牌是一杯浓香的茶
屠幼英:茶树花研究的科技创新领军者
中国普洱茶导师:邹炳良、卢国龄
骆少君:殚精竭力只为茶(致敬逝世的院长骆少君)
滇红之父:冯绍裘
许嘉璐:普洱茶精神传承保存了宝贵文化传统基因
陈勋儒:产品品质是茶产业的立足之本
现代中国十大茶学教育家
佛海茶厂(今勐海茶厂)厂长范和钧和清华大学技师张石城在缅甸的日子
吕才有:普洱茶,一片小树叶,一个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