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制普洱茶膏的过程

  (一)熬制茶膏的制作步聚
 
  1.选料
 
  三级普洱熟茶(按现行普洱熟茶等级划分标准),其发酵度较充分的,且最好是陈化五年以上的熟茶。也可选用陈化五十年以上的普洱茶(生茶),这种茶当然比三级普洱熟茶好,但存在成本太高的问题。
 
  2.工具
 
  锅(最好是不锈钢锅,铁锅也可),滤布(白布、多层纱布皆可),容器(最好大一点,可存茶汤)。
 
  3.洗茶
 
  用40~50℃温水浸泡茶叶,其茶叶与水的比例为1:10,即茶叶为1千克,温水为10千克。使茶叶在水中缓慢舒展,浸泡4小时后,用筷子轻轻搅动,使茶叶表面的浮尘与杂质洗下,这道工序还有一个好处,可将部分农药洗下,因为某些农药是可以水解的,有了这个过程,增加了一层安全性。漂洗完成后,可轻轻地将茶叶捞起,放置到锅里。
 
  4.熬茶
 
  熬茶只需两遍。第一次加水10千克,按投茶量比是1:10。所加的水必须是未加热的水,即凉水。因为茶叶内含的很多物质是在不同温度析出,因此熬茶刚开始的时候不能加热水,否则影响茶膏的品质。加水之后,用大火加热,直至煮沸。煮沸后,将火调至中火,熬茶20~30分钟即可。用滤布将茶汤滤出,放置到容器里,第一次熬茶结束。第二次加水5千克,过程与第一次相同。第二次蒸煮完后,可将茶渣倒掉。需要说明的是,熬茶只需两遍,而不是五遍,甚至七遍,其主要原因是第一遍就已将茶叶的内含物质提取了近70%,第二遍把剩余可提取的物质基本提出,无须再多次提取,费时费力,没有实际意义。
 
  5.蒸发水分
 
  将两次滤出的茶汤进行大火煮沸,使茶汤持续沸腾并蒸发水分,达到浓缩效果。这个时间较长,直至大量水分蒸发,锅里的茶汤开始出现鱼眼泡,即接近稠状,将火关至温火慢慢熬炼,待锅内的茶汤开始出现流动性慢,用筷子搅拌出现明显划痕时,即关闭火源,将锅取下炉灶,迅速将稠状茶汁倒入小容器里,或想使其成型的模具里,然后将其放入冰箱冷冻,停一小时后取后,茶膏即成。其成品率可达到250克以上,即25%~30%之间。
 
  (二)这样操作的好处
 
  ①从选料到漂洗、熬茶,所有工序都在自己掌控中。因为是自己操作,食品的安全性完全由自己把关。不可能像市场上一些不法商人为了卖相好看,去随意添加色素、香精等违禁的添加剂,造成汤色与口感及香气极佳的一种假象。
 
  ②成本低廉。
 
  ③可尝试多种配料方法。如可加人参、枸杞、姜片、橘皮等,调制自己喜欢的茶膏。
 
  (三)这种方法的不足
 
  ①持续的高温过程,破坏了茶叶中的很多营养物质。
 
  ②保存期太短,刚熬制出来的茶膏品质尚可,但存放一段时间后,就会产生霉变。这是因为茶叶中的酶在温度升高到60℃后,就失去活性,何况熬膏的过程何止60℃。没有酶的存在,普洱茶膏失去了“活的”动能,变成一个“死的”物质,保质期短与这方面有很大的关系。
 
  ③汤色混浊或偏暗。这与大锅熬膏有关,在高温的情况下,它提取的物质是混合物质,持续的高温过程已使很多物质“变性”,茶叶中的化学组分出现重合或交叉现象,必然造成混浊。需要提醒的是,采用这种工艺如果汤色是通透的,那可能与添加澄清剂有关,不是一个好的做法。因此,采用大锅熬膏法出现的汤色混浊,倒是正常的,是这种工艺的必然。从另一个角度上看,宁肯汤色混浊,也不用添加澄清剂作假,倒是一种诚信的态度。
 
  ④几乎无味,与普洱茶的“味薄”不是一个意思,应当说水气味较多。
 
买好茶 上茶窝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相关推荐

入冬了,一起来喝普洱吧

入冬了,一起来喝普洱吧

看了又看

为何普洱茶膏只能用普洱茶才能制作?
普洱茶制作茶膏的优势
茶膏说法辨误
轰动一时的普洱茶膏!
普洱茶膏的养生价值虽高,却离不开普洱茶中成分的协调!
普洱茶膏是宝中宝
蒙顿全溶茶膏冲泡图
清代“茶膏王”拍出天价!
故宫博物馆展出的百年茶膏
鲁迅的茶膏卖出天价
茶膏究竟是何等尤物?
茶膏——普洱茶中的神秘“人物”
清朝茶膏在现代的价值——奢侈极品
清朝时期的茶膏是奢侈品,当下是极品奢侈品!
古往今来茶膏茶道的发展!
普洱茶膏兼具着健康、方便、环保、时尚的特点
御茗堂茶膏泉州艺术文化馆开业
到底普洱茶膏是茶是药?
当下普洱茶膏的价格
快节奏生活适合饮用茶膏来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