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普洱茶哲学的思考

  从理论上讲,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它揭示的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最一般的规律。普洱茶的哲学就是关于普洱茶的看法和认识普洱茶的方法的学说,是普洱茶的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普洱茶哲学在本质上应包括:一是普洱茶的本源,我们可称之为本质论。二是认识本质的方法,我们称之为方法论。
  当前,随着普洱茶发展新高潮的出现和普洱茶文化的繁荣,出现了产品的多样化、认识的多元化。不同的世界观、不同的方法论和不同的利益群体,引出了一系列对普洱茶的不同观点。人们这种认识上的差异,从根本上讲涉及到普洱茶的本质和方法问题,即普洱茶哲学的问题。为此,我们需要用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来端正我们的思维、统一我们的认识,保证普洱茶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首先要坚持茶的物质性。茶首先是一种客观存在,它不依赖人的意识,但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如茶的口味,是指茶所具有的能使人的嗅觉、味觉得到某种感觉的特性,是茶叶中各种成味成份对人的味觉器官协调作用的结果。如嘿吟碱,特别是其中的咖啡碱呈苦味,氨基酸呈鲜味,可溶性糖则呈甜味。茶味的程度还与成味成份的含量有关.成味成份要达到一定的量,才能对人的成味器官起味觉作用。由于茶叶中成味成份含量的差异性,造成了普洱茶口味的多样性。如果不讲茶叶的物质性,脱离茶叶中成味成份及其含量,只凭自己的感觉和意识,把这种感觉和意识夸大到不恰当的程度,使茶叶口味神秘化,就会使我们的认识陷入口味的多样性,把自己的感觉和意识作为一种标准去推广,既会误导消费者,又将有害于市场的繁荣。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还要注意茶的文化性。茶自古以来就并非是单纯的饮料、保健品,如民间就用茶来祭天祀神,文人墨客以茶益思、用茶助文,品茶消遣。我们把以茶为载体,表达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产生的各种理念、信仰、思想感情、意识形态统称为茶文化。品茶重在意境,把饮茶看作精神享受,通过察色、闻香、尝味使人在感性上得到升华,精神上得到愉悦。中国文化认为,人的素质和品质,取决于它胸中之气,而饮茶可取其气。唐代卢全认为饮茶可以进入"通仙灵"的奇妙境地,宋代苏轼却认为"从来佳茗似佳人",诗僧释皎然的诗则说,"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这些讲的都是茶的心态文化。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物质是第一性,意识是第二性,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我们不能只强调一面,否定或忽视另一面。如果片面强调茶的物质形态而否定它的文化形态,就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这种认识对打造普洱茶的文化品牌和繁荣茶文化并没有好处。当然,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不同性质的作用,前者是前提、基础,后者受到前者的制约,决不能把二者平列,这也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总而言之,在普洱茶的认识问题上,我们要坚持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多一点唯物主义,多一点辩证法,不要凭自己的主观意志,受利益驱使,随心所欲,哗众取宠。要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去总结前人的经验,去探求普洱茶的内部结构和变化规律,为普洱茶产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作出我们当代茶人应有的贡献。

普洱茶 哲学 从来佳茗似佳人

买好茶 上茶窝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相关推荐

看了又看

昆明茶厂玖零壹陆
乔木古茶砖
云南禅茶探秘
五易茶案碑
云南大叶种茶VS普洱茶
陆羽《茶经》中为何没有云南茶区
邦崴千年古茶树的科研价值
对我国古茶树遗产保护利用的几点看法
布朗族"腊"的发现
新中国成立前,芒景布朗族的茶叶加工产品
千家寨野生古茶树群落是一项巨大资产
千家寨野生古茶树和五千亩茶树植物群落的价值
千家寨野生茶树保护与研究
思茅地区古茶树保护
古茶林开发与利用的价值
普洱市古茶树分布
中国思茅普洱地区三种类型古茶树应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茶树的价值
古茶树、古茶园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古茶树、古茶林、古茶园自然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