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工夫茶”=“功夫茶”吗?

编辑:消失茶友

  “工夫茶”与“功夫茶”虽然两者在读音上一模一样,但是在现实意义上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什么是“工夫茶”

清代刘埥,著有《片刻余闲集》,其中写到:“岩茶中最高老者曰老枞小种,次则小种,次则小种工夫,次则工夫,次则工夫花茶。”说明在清朝时期,“工夫”指的茶叶的名称,且都是较珍贵的茶。

民国时期,肖一山主编的《清代通史》中记载:“葡荷两国,与我国通商较早。红茶(有工夫茶、武夷茶、小种茶、白毫等)。”这里“工夫茶”指的是红茶的品名。

所以,“工夫茶”的意思是——花费时间、精力、力气制作出的好茶。

以前武夷岩茶与红茶都有称为“工夫茶”的品种,但发展到现在,“工夫”基本与岩茶脱离,单指红茶了最常见的就是按地域划分,例如闽红工夫、祁门工夫、休宁工夫、川红工夫、滇红工夫等。

“功夫茶”指的是什么?

按字面解释,“功夫”指的是技艺、技术“功夫茶”则是指泡茶、烹茶及技法,讲究的是品饮方式,最出名的莫过于潮汕“功夫茶”。

潮汕“功夫茶”光茶具就需要十余种,最有特色就有数种如火炉、羽扇、橄榄炭,以传统炭烧的方式来煮沸水,有时还会搭配专门的钢筷来翻动炭火。

潮汕“功夫茶”使用的茶壶多为朱泥壶比较有特点的是,“功夫茶”选用的朱泥壶都偏小,有的甚至跟橘子差不多大,身体成鼓状。

“功夫茶”的“功夫”自然体现在泡茶上面。从起火、烧水、烫杯,到泡茶、淋壶、分茶,虽说不像日本茶道那么格式化,但要让动作干净利落且一气呵成,也不是一天两天能成的。

如潮汕“功夫茶”里的“纳茶”这一说——把茶叶放入壶之前,将茶叶的粗细分别开来,最粗的放壶底,细嫩的放中间,再把粗大的茶叶放在最上面,据说这样泡出的茶才甘苦适中。

看来,无论是“工夫茶”还是“功夫茶”,都需要好好琢磨,才能喝到好茶!

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推荐阅读

评论

0条
发布失败,请检查您的输入。
您还没有登录
点此登录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