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明前头采贵如金,正宗洞庭山碧螺春,品啜江南第一口鲜!

编辑:一抹阳光

草地转绿,暖风微醺,又是一年好春色。

春天到了,便想喝春茶。

春茶讲究鲜。

煮沸一壶泉水,往杯中投入一小撮茶叶,看叶片飞舞,汤水渐绿,然后凑近杯口,只觉得清香扑鼻,轻啜一口,齿颊留香。

那种鲜甜,哪里是饮茶?简直就是品饮久违的春天。

提到春茶,不能不提苏州洞庭山碧螺春。

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洞庭山碧螺春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绝而名满天下。

形:茶叶条索紧结、纤细,呈螺形;

色:干茶因布满白茸显现银绿色,冲泡后汤色碧绿,叶底鲜亮;

香:有浓浓的花果香,香气优雅而持久;

味:鲜爽甘醇,回味绵长;

所谓争饮江南“第一口鲜”,说的就是碧螺春茶。

正宗上好的碧螺春,只产自太湖之滨洞庭东西山上。

蛰伏了一个冬季的茶树,在充分吸收阳光雨露后,枝头冒出点点翠色新芽,娇嫩的如同新生的婴儿,那便是春茶的精华所在。

每一年的春茶采摘都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游戏。

茶农们要赶在清明前,将茶树上最尖最嫩的芽叶摘下,然后精选、杀青、搓团、显毫,于一天之间,制成一份春茶。

好茶者一年中最珍贵的一点口粮,全赖这十几天的天时、地利、人和。

7万颗芽头,才能炒制500克上好茶叶。

碧螺春的金贵,令人咋舌。

现存关于碧螺春最早的记载是《随见录》:

“洞庭山有茶,微似岕而细,味甚甘香,俗呼为‘吓煞人’,产碧螺峰者尤佳,名碧螺春。”

也有传说,碧螺春的名字是清代时候康熙皇帝取的。因皇帝被茶香所深深打动,却又不满于百姓的“吓煞人香”之粗鄙,大笔一挥,写下了“碧螺春”三字为名。

不论名字来由为何,碧螺春那一抹鲜香清甜的滋味,是被人们牢牢地记住了。

正宗的碧螺春总是很难得。每逢新春,市面上就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碧螺春”茶,令人眼花缭乱,无从下手。

出品方是苏州市洞庭山碧螺春茶业有限公司,专注于洞庭碧螺春茶的生产制作20余年。

他们也是国家“洞庭(山)碧螺春茶”GB/T18957-2008标准的主要制定者之一。

但凡出产好茶的地方,一定是山环水绕、绿树成荫、泉流汩汩之处。

浩渺太湖之上的洞庭东西两山,就是这样一处绝妙之境。

因被湖水环绕,东西山上终年雾气缭绕,湿润的环境很适合茶树生长。加上当地的土质肥沃、气候温和、日晒充足,山上还生长着众多的枇杷、柑橘、板栗、梅、桃等果树。

早在唐代时,就有关于太湖洞庭山茶的记载。茶圣陆羽就曾来此考察,并将之记入《茶经》。

上好的碧螺春,除了采自核心产地,还需要茶农上万次的采摘、挑拣,徒手在200℃高温的茶锅中杀青、搓团、显毫,方能制成。

采摘

高档碧螺春茶以一芽一叶初展为主,要求芽长于叶,芽叶长1.5cm~2cm。

挑拣

鲜叶送下山,不能超过一小时,挑拣成“净胚”,全凭匠人火眼精金,方能捡出符合标准的芽叶,鲜叶不隔夜,需当天炒制完成。

杀青

锅温150℃~180℃,锅心初见白时,投入鲜叶。

青叶在锅中发出微响,需用双手或单手反复抛料。抛闷结合,先抛后闷,多透少闷。如此3~4分钟后,叶质变软,略有粘性。叶片的青气消失,茶香显露。

热揉成形

锅温降到65℃~75℃时,双手或单手将叶沿锅壁盘旋揉转,使叶团在手掌和锅壁间,滚动翻转。翻转必需方向一致,不可倒转,直至茶叶不粘手,卷成条形。

显毫

锅温降至55℃~60℃,将茶分几团,然后置于两手掌中搓团,每团搓4~5转,搓好一团后放在锅内定型,再搓第二团,第二团搓好后与第一团一道解块拌散。如此反复操作,以成卷曲形。

这也是形成碧螺春外形条索卷曲、茸毛显露的关键步骤。

如此纤细如“雀舌”的茶牙,才能自然卷曲而不致残碎,颜色碧绿而不糊焦,布满白色的绒毛,如绿银隐翠。

碧螺春新茶极为娇嫩,只能用80度左右的热水冲泡。

将开水静置1~2分钟,然后投入一小撮茶叶(用拇指、食指和中指轻轻捏起),30秒后即可饮用。

观之过程,茶叶如青螺入水,飞速下沉,待叶芽伸展,茸毛轻舒,真真如“白云翻滚,雪花飞舞”,姿态极其动人,嫩绿透亮,尽收眼底。

注:唯有好的碧螺春,才会在水中直接下坠,如果茶叶轻飘于水面,则不正宗。

来源:一条,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推荐阅读

评论

0条
发布失败,请检查您的输入。
您还没有登录
点此登录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