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的吐黑与回窑
如何判断一件紫砂器的窑烧温度够不够?
最常使用的方法就是聆听紫砂壶的音频高低,我们可以用壶盖轻轻敲击壶身(注意,切忌用盖沿、墙去敲,除非您已决定买下它),用耳朵去判断它的窑温是否是足够:如果声音比较低沉、郁闷,代表窑烧不足;如果声音接近金属声,代表温度过高,接近瓷化;如果声音清脆而且带有适度的回音,大致可以判断它的温度是标准的。
当然这样的判断是需要经验的累积,但这并不是难事。
值得一提的是,用聆听法来判断窑烧是否足够,并不能一概而论,因为紫砂壶的音频会随着年代与材质而有所差异,例如朱泥壶的音频就较紫砂壶为高,而民初紫砂及上白釉者的音频一般较低。
✐ 吐黑
特别要说明的是,由于一般玩壶者特别追求音频好听,所以有些制壶者就会在紫砂土里面添加一些例如玻璃砂或石英,藉以增加气孔密度,进而提高音频。如果就听觉角度来说,这样的确可以让紫砂壶听起来清脆悦耳,可是就紫砂土的纯度来看,或许是得不偿失的。
因为如果玻璃砂的比例越高,胎身的气孔就越小、越密,器表呈现玻璃结晶化,虽然未养先亮,却也只能这么亮了,这种古人说的「和尚光」,反而失却了紫砂纯土那种光茫内蕴,蔼蔼动人的养壶之美。
判断窑烧好坏的方法尚有:
一、察颜法:将器身装水,看是否壶身外表是否会有湿润感,甚至是变色、渗水。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代表烧成温度严重不足,不过一般的当代紫砂壶是不会如此夸张的。
二、观色法:有经验的老手可以单从器表呈色即判断出烧成好坏,因为陶器的最佳烧成临界温度很窄,往往差个三五度就呈现出不同的胎色。
三、实用法:人说:「不要做言语的巨人,行动的侏儒。」没错,买壶不用,就像买衣服不穿,你永远无法确定它是否与你登对、速配。如果壶经久用,开始有黑斑、面疱迸了出来,此即所谓的「吐黑」现象,这就代表此壶的烧结温度不足。
✐ 吐黑
一般说来,当代的紫砂壶由于烧窑设备大幅改善,且较为讲究烧结温度,所以很少需要回窑。紫砂壶的回窑通常只见于古壶和老壶,这是因为当年紫砂壶都采龙窑烧制,每次烧成数量少则数千件,多则万把件,很难去准确控制每一件作品的窑温。
需要回窑的老壶,大致有下列四种情况。
第一种是因为会吐黑,通常见于段泥或白泥这类浅色的茶壶。
第二种则是想要获得比较高的音频、较饱和的坯色,以增加紫砂壶的价值(无论是欣赏价值或商业价值)。
第三种则是,不肖商人对于紫砂壶进行窑外刻之后(后刻款、书画),再藉由回窑的作法,在切割面上形成结晶相。但是由于这种工程较大,容易露出马脚,所以并不常见。
第四种情况是,当这件紫砂老壶或老罐,附着了不容易清干净的东西或气味,例如猪油、皮鞋油、胶着物或是其它怪东西,用传统的方法不容易清除时,我们可以将其回窑,如此就可以轻易将这些附着物去除。特别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前三种状况,通常回窑的温度都要高达一千度以上,而第四种则只要烧个几百度就可以的。
✐ 吐黑
吐黑,就科学的角度解释,壶由于制壶时表面明针工夫欠缺和胚体表面烧结温度不够,造成壶外表气孔密度过松过大,致使茶汁绿叶素中的铁离子跑进气孔中,形成花面,这种现象存在于欠工欠火的各色紫砂壶中。简而言之,就是紫砂壶经过一定时间的泡养,壶体局部或整体变深。
“吐黑”有时是比较均匀的,分布在紫砂壶的整体表面,有时是呈带状分布,有时会集中在紫砂壶的局部地区(比较常见的地方是壶盖的盖沿和壶底沿)。
✐ 吐黑
如果没有条件回窑复火的话,把吐黑的壶放进醋坛中养它一天,再用食碱水中和一下,沸水一煮,基本能去除。不过只是权宜之计,以后泡茶还会吐。
其实任何一个泥料用久了,都会出现一定情况的吐黑,除非泥料本身不是紫砂,而是接近瓷器玻璃器的其他原料烧制的。
不过烧制的温度高一些的壶表面结晶度高,这一过程就会相对烧制温度低的壶缓慢一些。但是如果"吐黑"是烧制的时候窑温过低,没有使壶完全的烧结而泥门过松造成的,这种吐黑才是我们应该不能接受的。
紫砂壶的烧制特别困难,不同的泥料,不同的工艺,对烧制温度的要求都不一样。有时候因为烧制的温度不够或者时间稍短,造成了泥料收缩没有完全到位,那么,壶体“吐黑”的情况会稍显明显些。
✐ 吐黑
当然,“吐黑”是否均匀,紫砂壶经过长期使用后是否均匀变深和使用者的养壶习惯也有较大关系。
如果您的紫砂壶经过长时间的泡养和精心呵护,壶体颜色变深的非常均匀,那么你的壶更有价值了。
“吐黑”是否对身体有害:
相信了解了“黑”的构成,大家也就明白了“吐黑”是对身体完全无害。只是因为个人喜好的原因,有些人会不喜欢紫砂壶局部“吐黑”的效果,觉得有损于品相。但反过来说,“吐黑”却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你所使用的是真正的紫砂壶。
不同泥料紫砂壶“吐黑”的区别:
越深的泥料(如紫泥)做的壶,因为本身壶体色深,“吐黑”就不容易看到。浅色的泥料(如段泥)做的壶,“吐黑”就会相对明显些,再加上与其他泥料相比,段泥更是需要高温烧制。所以,段泥壶“吐黑”的现象相对明显。
不同的茶叶也会让茶壶“吐黑”的效果不一样,简单的说,茶汤颜色浅,“吐黑”浅,茶汤颜色深,“吐黑”深。所以,一般情况下,段泥比较适合泡铁观音而避免泡黑茶。除非,你追求的就是特殊的“吐黑”效果。
✐ 吐黑
是否可以去掉壶体本身的“吐黑”:
既然“黑”就是茶垢和铁离子,如果你坚持要去掉“黑”,办法当然是有的。
回炉重新烧壶可以去除“黑”,因为在高温下,茶垢和铁离子这些有机质都会烧损,紫砂壶也就能恢复到原来的容貌。
但请注意:第一,回炉前一定要保证壶体充分烘干,否则壶体会烧裂。第二,回炉有风险,回炉的烧损率约在5%-10%左右。
✐ 吐黑
段泥由于烧成后的颜色比其他的泥料要来得浅,一般为浅黄色土黄色这一类的颜色,因此比较容易看出来有变黑的迹象。变黑的程度,一般和泡饮的茶叶以及冲泡的习惯有关。
基本上来说,茶汤的颜色越深,茶汤或者残茶在壶内停留的时间越长(或者经常有用茶汤冲淋壶的表面),壶的颜色就容易变得越深和变化得越快。由于各家烧成的段泥温度不一样,壶的密度不同,变黑的程度也完全不一样。
如果烧成的密度高,加上泡饮的茶叶基本上为绿茶这一类颜色比较浅的茶叶,那么也有很漂亮的完全看不出来吐黑痕迹的段泥壶。段泥壶使用一段时间后,让它休息几天,彻底干透,可以消除或改善吐黑现象。
在此有一个观念提供给各位参考:基于对古人、古物的尊重态度,我们并不赞成将古壶回窑复烧,因为这种业界常对窑烧欠火的古壶所作的「弥补」行为,虽然可以解决「吐黑」的问题,并获得较高频的胎质,但反而破坏了古代的土胎结构、呈色以及窑火记录,正所谓「爱之适足以害之」,更何况回窑复烧仍有一定的风险,对古壶的保存甚具威胁。
事实上,即便你现在是这壶的主人,但只不过是暂持拥有的时代过客,百年之后,你不在了,老壶可也还活得好好的,所以我们是没有权利去擅改历史文物的。
因为冻结在历史某一个时空点的「史迹」绝对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