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 〡 经典壶式“石瓢”

深度解析 〡 经典壶式“石瓢”

16阅读 2017-03-31 07:26 茶具

壶中百变,首推石瓢

 

 

石瓢壶身,源自舂米的石碓,口小腹大;但不同于石碓掘地半埋,石瓢壶以三足立身;旧时为避尘秽,农家借用锅盖遮挡,故此锅盖拎手演进为石瓢独有之过梁。其身碓形、底置三足、其盖桥钮,此三要素构成了石瓢遗传的DNA基因。作为个人臆断,虽有些异想天开,但求证过程颇是小心谨慎,既见生产实物,又有生活体验。博学的瞿应绍(号子冶)与顾景舟就分别创作过石瓢,算是例证。

 

▲ 苏东坡

 

石瓢最早称为石铫,铫在辞海中释为吊子一种有柄,有流的小烹器。铫从金属器皿变为陶器,最早见于北宋大学士苏轼《试院煎茶》诗:“且学公家作名钦,砖炉石铫行相随”。苏东坡把金属“铫”改为石“铫”,这与当时的茶道有着密切的关系。苏东坡贬官到宜兴蜀山教书,发现当地的紫色砂罐煮茶比铜、铁器皿味道好,于是他就地取材,模仿金属吊子设计了一把既有“流”(壶嘴),又有“梁”(壶提)的砂陶之“铫”用来煮茶,这“铫”也即后人所称的“东坡提梁”壶,这可谓最早的紫砂“石铫”壶。从留传于世的石铫壶看,至陈曼生、杨彭年时期,已有了很大的变化,更趋向文人化、艺术化。

 

▲陈曼生、杨彭年时期设计(曼生十八式)

 

陈曼生在做官之余,经常微服简从,漫游于市井中,偶而或淘选古物,加以收藏。一日,忽然见到一个乞丐,行乞于街角,前置一石器。曼生观看其器许久,未曾得 见。于是近前捧起细细的看,只见这件器形状独特,似瓜非瓜,虽显陈旧,却难掩其典雅古朴的面貌。观看它的底端,竟有“元人邵氏定制瓢器”字样,曼生不禁大喜过望,立马取出纹银二两购买下来。曼生得了这件东西如获至宝,匆匆回到家里清洗干净,再细一看果然乃一元代石瓢也。曼生乃紫砂玩家,依这个造型制壶的心 情油然而生。于是以石器为原形绘壶再加上壶盖、壶嘴以配之,经过易稿数百次,终成壶式,起名曰“石瓢”。

 

壶身铭文:不肥而坚 是以永年 曼公作瓢壶铭。


这个石瓢款为紫砂茗器中经典款式,后来经过许多人改良,细分为子冶石瓢、景舟石瓢、汉棠石瓢等,从古至今的名家几乎都做过石瓢壶,到今天石瓢仍有它的一席之地!而最终万流归宗,都源自曼生矣。这个壶款古韵最浓,而壶身铭文的寓意深远,令人哲思,并含有健康长寿祝愿之意。其风格中和淡泊。素处以默,妙机其微。把此壶而饮,便觉宠辱皆忘,超然世外。此壶蕴精气神韵于一身,可视为壶之智者。

 

为何男人都爱“石瓢”?

 

男人都爱“瓢”,好“瓢”!石瓢造型经久耐看,拿捏适度,出水暴爽,是男人的不二选择!紫砂名家徐汉棠在《谈石瓢》一文中说:“石瓢在我们行家来说是一跌不破的形,很受行家欢迎,历经百年仍能一直延续下去。”石瓢是一款传统的器型,虽然看似简单,却是考验工艺师的一把尺子。

 

子冶石瓢解析图

 

在几何形壶中。比较突出的是“石瓢壶”,俗称“跌不破的石瓢”。“石瓢壶”的剖面图上,整个壶体是等腰梯形,可以看出来“石瓢壶”的造型可以说是平面几何三角形的集合。引用古文“弱水三千,仅饮一瓢”,石瓢这种刚劲中带着秀美,柔和中显韧力,受推崇自然在情理之中

 

子冶石瓢制作过程(段泥)

 

  “石瓢壶”壶型看似简单。可是造型、线条特别是韵味极难把握。要做好一把“石瓢壶”,绝对不是简单的造型上的理解,而是要一个部位一个部位的细致深入的研究,在掌握好局部后,再考虑作品整体的协调和呼应。

 

为何“石瓢”茶具从古到今,长盛不衰?

 

个人以为“石瓢”就好比一位音乐家创作了一首成功的曲子,美妙动人,后来的演奏家在演奏这同一首曲子时,都能发挥自身的理解与才能,不断创作演奏出个具名人风格的新曲,从而名曲长演长新,长演长盛;也由于紫砂石瓢壶从它的形制上比例之度均符合美学的“黄金分割率”,既含有审美要素,又适于实用要求。

 

石瓢

 

可以说石瓢壶从诞生的一天起,就和简洁、适用之美联在一起,和人们日常生活联在一起。可以断言,只要茶文化的存在,质朴、典雅、适用的“石瓢”就一定会存在,并随着时代和人们审美意趣的变化而继续发展。

 

常见的经典石瓢壶造型有哪些?

 

紫砂壶的品种(名称)成百上千,但有哪一个能与石瓢相比?以下是我见过的各种石瓢壶,你有几种?

 

▲景舟石瓢

 

▲子冶石瓢

 

▲宽口石瓢

 

▲高石瓢

 


石瓢提梁

 

▲汉棠石瓢

 

这么多的石瓢,有些新手壶友往往看花了眼分不清楚,下面简单来讲解一下两款最经典的石瓢不同之处。

 

景舟石瓢 与 子冶石瓢 有何不同?

 

1、壶身对比

 

子冶石瓢壶身是较为明确硬朗的三角形形体,底部和腹部线条比较平滑,壶口较小,比较秀气,亭亭玉立;

景舟石瓢线条比较饱满,底部和腹部是小弧面,连成较为圆滑的圆锥体,壶口较大,降低了总体重心,产生一种横向之感。

 

共同点:三角形要运用得当,恰到好处,感觉刚中有柔,和顺有劲。所有的部件都将围绕这个三角形形体展开。

 

 

2、壶把对比

 

子冶石瓢的把形是较为明确的三角形,非常有力度且比较张扬;

景舟石瓢的把形三角形比较弱化,相对粗大一点,却也不失力度。

 

共同点:壶把要与嘴对称,把内外都是和顺流利的三角形线条,把头与壶体结合与嘴相同,自然流畅。(把手的横断面外圆内平似圆头三角形)把握使用舒适。

 

▲子冶石瓢

 

▲景舟石瓢

 

3、壶嘴对比

 

子冶石瓢的壶嘴细长

景舟石瓢的壶嘴粗大

 

共同点:都是直筒暗嘴,我们称之为“钢管嘴”,形象的说就像一段剪下的钢管,挺括有力,至嘴端1厘米左右是直形,但视觉上看起来似有些喇叭形,这是视力的错觉。长短、粗细的比例恰当,嘴的角度恰到好处,面要平整,内孔要圆,嘴内径是出水口最小,越往里越大,这样出水冲力有劲。

 

 

 

4、壶底对比

 

子冶石瓢的壶盖比较厚实,钮为弯管形,与盖的交接处是暗接

景舟石瓢的壶盖较薄,盖边圆润,钮为散开的三角形大钮,更具圆弧感,与盖的交接处要似明似暗,看得清但不明显

 

共同点:底部三足位置呈等边三角形,要求匀称不偏,使整体统一,显示出一把壶的神韵齐全,风度大气,实用大方。

 

▲子冶石瓢

 

 

▲景舟石瓢

 

5、纽盖对比

 

子冶石瓢的壶盖比较厚实,钮为弯管形,与盖的交接处是暗接

景舟石瓢的壶盖较薄,盖边圆润,钮为散开的三角形大钮,更具圆弧感,与盖的交接处要似明似暗,看得清但不明显

 

共同点:盖上的桥梁的钮是最关键之处,高矮跨度都要有符合比例的形,变化较大,钮的两侧对称,处理手法难度较大,需耐心才能达成。钮的内孔是三分之二个椭圆,钮的外形呈三角形,和壶身一致保持连贯,共同塑造三角形的基本几何体型。

 

▲景舟石瓢

▲子冶石瓢

 

每一代制壶人都曾在经典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理解而有所创造……曾经的曼生彭年瓢、现代的景舟石瓢、汉棠石瓢等等,如是皆有可观。

 

 

在众瓢壶过手无数之后,沉淀下来的,其实还是那份 —— 简单、朴实、实用、经典!

 

上一页:今年凤凰茶减产明显,价格有所上涨!

下一页:建标准,强产业:《平昌青芽茶》地方标准专家评审会圆满召开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