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多年前,诗人李贺经历一次梦游太空,写下《梦天》:“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从天际看,九州像九个小点,海洋也不过一杯水;一千多年后,人类发射的“旅行者1号”星际探测器从60多亿公里外发回的太阳系照片上,地球更变成一个光点。从这样的视角看四川雅安蒙顶山,它会像一个针尖……
然而,在这座“世界茶文化圣山”,风云人物、尘世人烟就在它身边上演。佛经上说: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为什么芥菜籽大小的东西能藏下一座须弥山?如果我们从外太空飞向地球,那一个光点、针尖里的大千世界是不是会次第展开精彩呈现?
今天,我们穿越历史,去无限逼近这座“世界茶文化圣山”的传奇。
1 蒙顶山的地理传奇
蒙顶山,与泰山、黄山相比名气或许不够大;但只要说到中国茶,就绕不开蒙顶山。“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这副普及度极广、知名度极高的茶联,把蒙顶山推向茶文化高峰。
当我来到蒙顶山脚下仰望它时,地质学告诉我,在南亚次大陆板块与欧亚板块相遇,带来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时,蒙顶山就降生在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地带。蒙顶山长10公里,从东北向西南延伸,守护着怀抱里的雅安城。它用高山滑雪的凌厉身姿从青藏高原边缘5700多米的高海拔速降5000多米,来到盆地边缘。
这一惊险刺激的丝滑速降为雅安带来了三大收获:一是雨水奇多。雅安背靠高原冷高压、面向东南季风暖湿气流,气流交汇每年带来2000毫米降雨量。在这条纬度上,雅安是中国降水最多的城市,古称“西蜀漏天”,今称“雨城”雅安。唐代天文学家袁天罡说这是“天道循环、水之大汇,气之大聚”的风水宝地。
二是蒙顶秀雅。“雨雾蒙沫”的蒙顶山秀美雅致,为雅安打造了一处山川形胜。山顶五峰环立,中曰上清、左曰菱角、后曰灵泉、右曰甘露、前曰毗罗,上清峰最高,海拔1456米,四峰环抱拱卫,酷肖莲花。登山俯视,山峦起伏,溪涧纵横,景色如画;极目眺望,峨眉云影,岷山雪霁,尽入眼底。素有“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蒙顶天下雅”的美誉。
三是交通要津、文化枢纽。雅安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门户和必经之路、多民族文化结合的枢纽、现代城市与原始生态的和谐宜居地。“雨城”“川西咽喉”“西藏门户”“民族走廊”“天府之肺”“熊猫故乡”这些浓墨重彩的名称,从多维立体呈现出一个独一无二的雅安。
2 吴理真的人物传奇
蒙顶山之所以成为一座“世界茶文化圣山”,不仅仅是大自然钟灵毓秀、造物主钟爱有加的结果,还与“人工植茶始祖吴理真”有着密切关系。江山助人、人扶江山在雅安完美结合。
作为茶的原产国,中国产茶的省份超过20个,知名茶山数不胜数,比如“千年儒释道,万古山水茶”的福建武夷山,独占世界最大面积冰碛岩、盛产千两茶的湖南雪峰山,拥有国内最大面积原始茶树的云南临沧大雪山。蒙顶山何以傲视群雄,成为“世界茶文化圣山”?
据文字记载和史迹佐证,公元前53年(汉宣帝甘露元年),雅安人吴理真在蒙顶山五峰之间驯化了七株野生茶树,“灵茗之种,植于五峰之中,高不盈尺,不生不灭,迥异寻常”,成为世界上有文字记载的人工种茶第一人,蒙顶山成为人工种茶的发轫之地,补足了中国茶种植历史重要的一环。后世茶产业成为人类农业文明的一部分、茶文化成为人类文化的精彩篇章,是从这里打开的第一页。这是吴理真厥功至伟、永载史册的根本原因。
这样重要的历史人物,为什么记载如此之少?吴理真是两千多年前的民间布衣,彼时的茶叶普及程度和重要性远赶不上今天,即使在中国这样一个世界上最重视史书著写、历史传承,拥有朝代有序史书的国度,茫茫史海留下关于吴理真的吉光片羽,已经是中国茶文化的幸运。我们但觉弥足珍贵,大可不必苛责古人。因为历史记载少,关于吴理真的争论也就自然发生了:他是僧是道?他来自何方?为何要人工种植茶树?……这些问题可能永远找不到确切的答案,但不妨碍我们回到大历史寻找吴理真“诞生”的历史逻辑。
从历史记载推断,吴理真大致生活在西汉昭帝、宣帝、元帝年间。就在昭帝前的武帝时期,“丝绸之路”刚刚打通,作为南方丝绸之路要津的雅安,正经历着民族交融、商路开拓、经济发展的一次高峰。《史记》记载,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在大夏(今阿富汗地区)时,见邛竹杖、蜀布”。雅安与西域中亚虽隔万水千山,但从产自四川的邛竹杖、蜀布出现在中亚市场不难看出,当时的民间商贸已经倔强生长,为武帝历史决策、张骞开通西域提供了重要的信心推动。在这样的历史氛围里,吴理真在雅安开启人工驯化、种植茶树的创举,与这个地方很配、与那个时代很搭。
吴理真是僧是道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两个身份都包含了开拓献身精神,并汇聚于蒙顶山,成就了中国茶文明滥觞之地、世界茶文化高仰圣地。
从历史上看,不论是道教还是佛教,都具有献身于造福众生、执着于筚路蓝缕、放眼于子孙未来的精神气质,从首开海外取经求法的东晋高僧法显、历经磨难九死未悔的唐玄奘,到为安澜镇涛保佑苍生而发愿开凿乐山大佛的唐代和尚海通、再到隋僧人静琬开启并延续上千年完工的云居寺石刻佛经工程……这种人是华夏民族借助宗教信念、张扬济世情怀,从血肉之躯开出的精神之花、发出的贯日之光。
吴理真和蒙顶山的传奇,不正是我们民族精神文化气质传承的合理结果吗?
3 蒙顶山茶与扬子江水的关系传奇
当沿着1400多级台阶来到蒙顶山天盖寺,伫立在“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茶联前面时,我在想:天下茶山何其多,为什么蒙顶山独占鳌头还从不接受反驳?
从对联的平仄对仗考虑,蒙顶山可以换上许许多多“备胎”,但何以“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成了难移一字的茶文化“绝对”?只有明白它是历史的凝结、人文的情结,才能破解这个“文化之谜”。
这副茶联浓缩着地理之河、文化之河的DNA。它脱胎自元代李德载小曲《蒙山顶上春光早》:“ 蒙山顶上春光早, 扬子江心水味高。 陶家学士更风骚,应笑倒, 销金帐饮羊羔。”可见八百年前的古人更熟悉吴理真的贡献、蒙顶山的地位。读着这副“绝对”,我油然生出一种饮水思源慎终追远的肃然。
雅安和蒙顶山的超大雨量都汇入岷江水系,再奔腾入长江东去,不舍昼夜,当蒙顶天雨来到江苏镇江附近长江礁石之中的泠泉时,是不是完成了蒙山顶上茶与天下最好煎茶之水的相遇、汇合、拥抱?冷泉天下第一的地位是《茶经》认定的,至此,从汉到唐的文化之河在地理之河融合了。到清代,刘献庭在《广阳杂记》中说:“昔人谓‘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蒙山在蜀雅州,其中峰顶,尤极险秽,蛇虺虎狼所居,得采其茶,可蠲百疾。”他强调了蒙山顶上茶的难能可贵,这可贵的背后不正藏着吴理真的开山之功吗?我不由想起宋人李之仪的“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至此,一条长江完成了茶文化与民族情结的闭环。
为什么必须是蒙顶山?因为别的茶山没有吴理真。一条茶叶传播流布的地理之河,底层蕴结着对古圣先贤的追远与敬仰,隐藏着中国茶文化血脉的密码——人工植茶的历史就藏在其中。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说:“在历史上,中国人总被他们的英雄保护得很好。”中华五千年,始终有英雄在前披荆斩棘开天辟地。人文始祖黄帝、稼穑肇始神农、工匠祖师鲁班、万世师表孔子……他们是华夏文明天穹的熠熠明星,驱散蒙昧!文明赓续中,始终也有人杰步武前贤踵事增华,做文明延续的路基、薪火相传的坐标。他们像华夏大地的山川形胜,为亿兆后人指引前路!
一部数千年中国茶史,不也是这样前赴后继走过来的吗?从植茶先驱吴理真,到著书立说的茶圣陆羽,再到产业报国的吴觉农,一直到今天奋斗在中国茶业各领域的人们,他们用孜孜矻矻的光大、连绵不绝的传承,为中国茶构筑起群星拱北、万众追随的文化图景。
正因为有了人工植茶,茶树茶叶才开始成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正因为有了神农炎帝、太姥娘娘、帕岩冷、吴理真……才有了陆羽、卢仝、赵佶、蔡襄……这是源与流、肇始与传承、开拓与光大。中华文明如大河奔腾生生不息,经历激流冲荡最终波澜壮阔,靠的就是这种文化底色和精神气质。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文明的深刻总结中,将“连续性”“创新性”放在五大特性前列,这是中华文明在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的根源所在、力量所在。
西方世界曾长期“质疑”我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原因在于他们自卑又自大;如果随声附和无脑呼应,那是“精神缺钙、双膝乏力”,需要登登高山、开开眼界、长长志气,在祖先为子孙后代选定的精神交会之地、心灵感应之岳,来一场双向奔赴。与李贺相约,共话千年走马;与吴理真相见,共话中华盛世重临人间,共祝香满寰宇、茶和人间。
为蒙顶山“世界茶文化发源地”“世界茶文明发祥地”“世界茶文化圣山”做足了功课,大家随我一起上山吧!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