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场主人孙晨晖 | 有一种福鼎白茶的传统叫标准

山场主人孙晨晖 | 有一种福鼎白茶的传统叫标准

10阅读 2018-12-09 01:26 产地

在众多关于白茶历史的资料中我们发现,白茶这个品类是从2006年之后才开始外销转内销的,也就是说在2006年以前,白茶主要满足国外市场的需求,要么用来窨等级花茶,要么就是作为顶级护肤品提炼的原料供应,跟最顶级的岩茶几乎出不了福建省的“潜规则”不同,留在国内储藏下来的年份老白茶,基本都是寿眉的等级,连牡丹都不算多。


 

所以关于今天这篇内容的开始,先抛出Y老师个人的一个疑惑,当年出口外销的白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不是就是传统白茶工艺的代表?

 

作为一名近三十年出口白茶工艺的老师傅,孙晨晖绝对是最有资历跟大家分享关于何为白茶的传统。




01


关于出口白茶的品控 

究竟是一种品类,还是一个标准?


 

说起来也挺巧的,我跟孙师傅的第一次见面,喝的就是吴敬万的状元牡丹和银针,老师傅之所以是老师傅,就是在第一口下去的时候,就知道这泡白茶重点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山场


 

孙师傅说,这泡茶是极品,且不说工艺,光是山场的原料现在就已经很难得了,而且它内质的厚度也说明了在茶园管理上的特殊照顾。但就像岩茶界天心村斗茶赛这种竞技型比赛的职业喜好导向一般,孙师傅面对每款茶时,考虑的标准范畴也不尽相同。

 

除了山场好坏,他最先考虑的是质和量的平衡。

 

比如吴敬万的这款状元牡丹,一年一采并且采用了岩茶的山场概念进行小山场区域的单号茶制作,成品大概一年不超过几百斤。但孙师傅说起他所谓有量的概念,也是让刚从岩茶界玩到白茶界的Y老师目瞪口呆的。

 

比如今年,受原料价格高度涨幅的影响,白茶出口的数量达到历年来最低,截止目前不到30吨,出口量最高的09年是150吨,大家随便感受一下。也正因为数量大了,出口批次的标准化成为白茶特定阶段的必备要素。

 

接着就是工艺的评判标准。

 

吴敬万状元牡丹,是略带阳光味的青草香,根据这一“阳光味”的特写,孙师傅就开始判断工艺上的区别,以及这个工艺区别所产生的滋味是哪个国家的喜好。


 

孙师傅告诉我们,一般来说出口欧美的白茶是不能出现任何一点阳光味的,他们对白茶的选择标准,就是出现一丁点儿阳光味品质就不过关,因为他们觉得阳光味会在一定程度上干扰茶质本身的鲜爽,影响了毫香的发挥,是一种干扰性物质的存在。

 

但国内市场及部分东南亚市场,就需要这个阳光的味道,而能产生这个阳光的味道一般都以日光萎凋工艺为主,用土话说就是白晒,而不能产生阳光味的工艺方式,也就必须是室内萎凋。


 

说起来“毫香”也算是福鼎白茶区域专属特色的“山场味”。

 

就像岩茶的“活甘清香”一般,白茶也有它的四字秘笈,“毫香蜜韵”,其中排在首位的“毫”,指的就是茶叶的毛。


.因为“毫”多,所以厂房到处都是“毛”


孙晨晖说,“毫香蜜韵”基本就是靠它的绒毛来呈现的,因为“毛”不仅能确保茶质本身的鲜爽,也因为这个绒毛使得白茶非常的脆弱,稍微一点异味就表现得特别的敏感,也是因为这个特点,用福鼎的大白和大毫窨的花茶,吸附性最强,是出口花茶中等级最高的茶品。


 

那么,关于“阳光味”具体是一种什么味呢?

 

其实每个人对味觉的记忆度是不同的,比如Y老师听到“阳光味”,第一反应就是大冬天被子拿出去晒完之后那个幸福满满的“螨虫尸体味”,而孙师傅告诉我们,他对这种味道的认知是停留在农村,中秋过后的红薯刨成丝放在太阳下晒干后的味道。

 

我说那不就是地瓜味吗,为什么叫阳光味?


因为在我仅有的认知里,出现地瓜味的茶一定是山场土壤的影响,孙师傅不紧不慢的说,其实是略带果香的阳光。


被他这么一描述,突然感觉到我们对世界认知的切入方式是不同的,光从一个气味的描述上,我们就需要适当抛开在岩茶里养成的固定思维,在不同的茶类玩出花样。


 

最后,也就是孙师傅最擅长的一个环节,产品的稳定性。

 

关于稳定性方面所,孙师傅告诉我们德国人是最重视的,他们就以他们第一次拿到的茶品为样,之后每一年都需要按照那样的标准进行选样。

 

毕竟是农产品,每年受天气、管理和人工工艺的影响,不可能像机械一般实现一摸一样的生产,但为了实现尽可能可控范围内的规范,德国人会要求室内萎凋间的尺寸每年也是固定的。


比如萎凋房尺寸必须为13.5*7.5*3.5米的固定尺寸,萎凋房里摆放竹筛的规格为六行,每行高15筛×7节,共计630筛,每筛综合上鲜叶5斤,一场次萎凋可产毛茶600斤左右……这些如今依然在使用的标准化数据,真的非常符合德国人的产品思维。

 


除了制作工具和环境上的尽量标准外,跟岩茶一样,拼配也是确保产品出口稳定的重要技术环节。至于孙师傅的拼配工艺,我们将会在之后的内容中重点说明。



02


 “我自己喜欢喝鲜爽的新茶”

 


虽然是一位有着三十多年茶师工龄的资深茶师,但孙师傅的性格却保持着嬉皮士般的倔强,比如跟他吃饭,吃不动吃撑了,不能说“吃饱了”,得说“吃舒服了”,他说你一个吃饱了,让还在吃的人心里有压力,这样会影响别人吃饭的气氛,但你说吃舒服了,就可以慢慢的歇一歇。


 

再比如创业,品福茶业是孙晨晖年过半百时才开始的创业生涯,这条路对他来说并不是重新颠覆开始全新的领域挑战,而是在原始积累沉淀到一定基础上时为了更好的保持延续几十年来出口白茶的标准化生产,所以在这里,基本就是一个近二十年出口白茶的产品库。

 

可当你觉得他应该珍藏了很多珍贵稀缺的老白茶的话,你又错了。孙师傅最爱的,就是带着鲜爽度的新白茶。

 

提到白茶,大部分人对它的概念就是“三年陈,五年药,七年宝”,所以大部分时候市场都会盲目在追求年份这个概念,说起来有点像陈皮,可在跟孙师傅聊天的过程中告诉我们,这么多年来他都比较喜欢喝新茶


主要是因为可以感受当下最直接的鲜爽,这才是白茶工艺所赐予这泡茶的最高价值。关于给白茶带来足够鲜爽的山场和工艺风格是怎样的,我们将在明天的文章中继续跟大家分享。

上一页:山场主人吴敬万 | 磻溪吴洋,在这里我看到了山场茶该有的样子

下一页:“蒙顶甘露杯”首届全国大学生斗茶大赛圆满举办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