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茶汤的浓与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武夷岩茶茶汤的浓与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7阅读 2019-02-17 03:22 常识


《1》

和几位老同学约了在中餐馆里聚餐,开席前,上了几碟小菜以及一泡大红袍及相应的茶具。

“看看这泡大红袍怎么样,咱中间就数你喝茶最有经验了”,同学招呼着麻花。

于是乎,剪开袋口,烧水泡茶,吃着小菜喝着茶,等人齐开餐。

注水泡茶出汤,酡红色的茶汤,倾注在一个高颈玻璃公道杯,泛着温柔的光泽,汤水倒是满通透的。

分汤饮茶,众人喝茶过后,交换着喝茶感受,有人觉着喝得不错,也有人直说喝不来,麻花倒是觉着,喝着汤水太薄了。

这泡岩茶,火气褪得很干净,入口柔顺,但还没等咂摸出什么滋味,汤水滑过喉咙,就什么感觉都没有了。

“汤水太薄,你是觉得这味道淡了点是吧,那泡茶时间加久点就有味道了。”

“常听说喝惯岩茶的人,喝茶口味都会变重,看来真的如此。”

三两个同学一边说着,一边就要将那泡岩茶拿来闷泡,但被麻花拦住了。

喝茶太重口味?本姑娘才不是呢!喝岩茶,茶汤的“浓”与“厚”根本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2》

茶汤的浓淡,和什么有关?

浓与淡是两组相对于的概念,茶汤的浓度,反馈的是滋味体验。

就好比,一道菜,是咸是淡,是一样的道理。

茶汤的浓淡,基本上和岩茶的品质,没有多大的关系。

在喝岩茶的过程中,能够影响茶汤滋味浓淡的因素,在于浸泡时间的长短和投茶量的多寡以及泡茶水温高低有关。

好比一泡岩茶,快出水泡了七八冲,感觉味道变淡了,稍微坐杯一下,能让茶汤更为滋味。

又或是,在正常情况下,武夷岩茶的冲泡,最佳的茶水比例,是用110ml的白瓷盖碗,搭配上8克一泡干茶。

若是用一个超大容量的大茶缸,去泡8克的岩茶,那得出的茶汤滋味,必然是寡淡不堪,投茶量跟不上,导致岩茶无法呈现出最佳的风采。



同一泡岩茶,茶汤能呈现出浓淡不同的变化,主要有这三点:

1、在茶水比例相同的情况下,茶与水接触浸泡的时间越长,茶汤滋味越浓,反之则会越淡;

2、在浸泡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投茶量越多,茶汤滋味越浓,反之则会越淡;

3、投茶量多,浸泡时间长,茶汤自然会浓酽不堪,反之在投茶少,出汤快的情况下,茶汤滋味淡。

4、最后,焙过火的岩茶,在泡茶时要用沸水,才能更好的激发茶味。水温越高,岩茶的水浸出物越多,反之要是用温水泡茶,在投茶量,浸泡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滋味会显得相对淡而乏味。

是以,在喝岩茶的过程中,茶友们可以根据自己喝茶的口感偏好,适量的调整茶水比例或是泡茶的时间,逐步摸索出最适合自己的岩茶浓淡滋味!

好茶不怕开水烫,岩茶的冲泡,用沸水泡茶,更能展现岩茶的品质。

岩茶的浓与淡,和泡茶的手法有关,与岩茶本身的品质无关,这点可要先分清。



《3》

岩茶的厚薄,和什么有关?

喝岩茶,遇上品质好的武夷岩茶,汤水是淳和厚重的,茶汤饮下后,口颊生津,有着舒适的后韵,在喉头处不断涌起。

岩茶的茶汤厚,与茶汤薄相对应,岩茶茶汤的厚薄与其品质直接挂钩,岩茶的茶汤稠厚度,需要有一定的品质作为支撑。

若是在喝茶过程中,喝到汤水薄,喝着没韵味的岩茶,无论在冲泡手法上怎么调整,增加投茶量或是增加泡茶时间等,都无法转变其茶汤薄这一品质缺陷。

什么是岩茶的厚度?在福建省地方标准《武夷岩茶冲泡与品鉴方法》里,关于厚重的解释是,“武夷岩茶的茶汤滋味在口腔中表现出的厚重感、润滑性和饱满度。以浓而不涩,回甘持久,内涵丰富为佳。”



总的来说,是一种茶汤表现出来浓稠,有质感,饱满而有力度的感觉,茶汤咽下后能留下绵劲韵味。

岩茶茶汤的厚薄,就好比一杯牛奶和白开水的对比,茶汤厚,就好比一杯牛奶,喝着更有内容物,更有质感。

在喝茶过程中,武夷岩茶的厚薄,和什么因素有关?

一杯岩茶茶汤中,水溶性果胶物,是构成茶汤厚度的主要成分。

再加些可溶性多糖物,茶氨酸等,能为茶汤带来鲜爽甜润感,再加上恰到好处的茶多酚、咖啡碱物质,能中和出香甘清活,又柔又醇,滋味绵长的好岩茶!

岩茶的厚重感,与其内质物含量的多寡有关,在喝茶的过程中,岩茶的山场、工艺、甚至保存情况等等,都会对其茶汤厚薄,产生影响。



一泡岩茶中,茶汤的厚薄变化,主要有以下影响因素:

1、品种树龄

就以武夷岩茶中,常见的水仙茶为例。小乔木品种的水仙茶树,寿命期长,其中,树龄越老的水仙,茶汤的厚重感更强。

岩茶水仙之中,老丛水仙(树龄超60年)口感普遍比普通水仙,来得更为醇厚,这是因为在茶树漫长的生长过程中,老树的根系扎得更深,能汲取更多的养分,茶青品质出落得自然不俗。



2、种植山场

岩茶岩茶,非岩不茶。这能体现出山场环境,对于岩茶的品质,有着直观的影响。

种植山场好的岩茶,先天的品质,就能直接赢在起跑线上。

武夷岩茶的山场优势,体现在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

就以武夷岩茶三坑两涧中,最为出名的牛栏坑来说,这里独一无二的小气候,有着最为适宜茶树生长环境,温度、光照、水分、土壤等条件处于一个平衡状态,如世外桃源一般的环境。

整条牛栏坑,呈现V字型,这样一来,能减少过强的阳光直射,同时还有利于水汽的集聚,营造出阴凉舒适的种植环境,更有利于茶树积累有机物质,呈现出稠厚的汤水。



3、制茶工艺

岩茶的制茶工艺,可谓称得上繁复二字,工序多而细。

在一道道的制茶工序过程中,稍有不慎,处理不当,都会破坏岩茶的内在物质,影响口感。

在得当精湛制茶技艺下,岩茶才能尽情绽放光彩,得出又香又醇的茶汤。



4、保存情况

焙过火的岩茶,在保存过程中,怕光怕潮怕异味,在保存过程中,若是出现存茶失误,会给岩茶品质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风味大变。

泡袋单独包装的岩茶,在保存过程中,要注意检查袋口的密封性,将其放置在避光,干燥、阴凉无异味处贮存。

并且要根据岩茶的不同火功,来判断岩茶的储存时间,以免将不适合长时间储存的轻火岩茶,存到返青变质。

保存不当的岩茶,内质物受损,茶汤自然容易变薄。

岩茶茶汤的厚度,得来并不容易,需要天时地利与人和,是以,岩茶的厚度,是判断岩茶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



《4》

品岩茶,“淡非薄”、“浓非厚”。

这是岩茶泰斗姚月明老师,曾说过的话。

喝武夷岩茶,茶汤的浓与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是以,在日常喝茶过程中,可要多加琢磨,慢慢领悟喝茶的真谛。

喝茶过程中,浓淡是可以掌握的,厚薄则要看机缘。

谁解岩茶味?在爱茶人眼里,醇厚绵柔的茶汤,是好岩茶的曼妙风味,值得好好细品。

这时候,最适合听蒋捷的“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喝到一杯好茶,且行且珍惜!

上一页:【分享】中国茶史溯源 (上篇)

下一页:“蒙顶甘露杯”首届全国大学生斗茶大赛圆满举办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