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春天,在桃红李白中,一路怒放。
邻居院子里的那株山樱花,花期已过。再出门,邂逅的只有那一树的叶子,在料峭的春风当中摇曳。
等到春天彻底过去,山樱花又将结出饱满的果子,又是一番令人垂涎欲滴的画面。
在春季里,倒春寒时常拜访。
每一回倒春寒来的时候,都会让人手足无措。分明已经清洗干净,收起来的羽绒服,再一次被取出。
果然,春茶季还没到,不能着急收衣服。待上太姥山,这些“战斗”装备,用的着。
春意浓,却也春寒料峭。
足不出户的日子,尚未结束。
茶,仍旧是每日打发闲散时光的最好选择。
昨儿喝茶,心血来潮,在朋友圈里做了一个小小的调查——喝茶时,你都称茶了吗?
结果倒也是意料之外。
竟有一小部分茶友,是随意投茶。
“没有称的,都是大概量一下。”
“不称茶,随手放,根据经验来做一个小小的判断。”
“从来不称茶。”
这也只是冰山一角,不称茶的习惯,并不是个案。
《2》
有一年,到武夷山去寻茶。
朋友给推荐了一户茶农,慧苑组的,听说茶农祖上三代,对于水仙茶的制作,都特别有研究,朋友说,在他们家喝到的水仙茶,将是独一无二的。
给朋友送了个白眼,岩茶制作,本就独一无二,你找出两款一模一样的茶看看。
每年采摘的天气,制作的工序,做青的时间,任一环节,都会影响茶叶滋味,自然找不出一模一样的两款茶来。即使是同一个制茶师,也不可能。
直接忽略朋友的好评,中肯喝茶,不能被左右,否则带上了标签喝茶,就没有意思了。
夏季的午后,天气特别热,躲进这位茶农的家里喝茶。
茶农热情好客,又看是熟人引路,拿出了三款还不错的水仙茶招待。
烫壶温杯之后,投茶。
茶农的投茶方式,果然简单粗暴。
只见他大概地抓了一把,轻轻地摇晃了两下盖碗,又扔了几根条索进去。然后就准备开始冲泡。
等到换了第二种水仙茶的时候,也是一样的做法,大概抓一把,抖动几下盖碗,又拿了几根条索出来,目测一下投茶量差不多了,就开始继续冲泡。
连续三泡茶,都没有见茶农称茶。
呃……
茶农果然豪迈,喝茶与我等小女子不同。咱们称茶,都是要拿出一把小秤,称到相应重量之后,不能多,更不能少,才能放心冲泡。
家里有茶山,果然底气十足。
当时也不知是不是因为投茶量不准确,这些水仙茶,怎么喝都不对味,甚至有一泡还特别地苦涩,滋味浓烈,印象分,并没有很高。
心中疑惑,“难道茶农泡茶,都不称的?随便抓一把就泡?”
也不是。
到了另一户茶农家里喝茶,他的做法,又不一样。人家在泡茶之前,是要称一下的,称8克岩茶,用常见的倒钟型白瓷盖碗冲泡,盖碗容量,大概在100毫升左右。
而且这个茶农称茶,还不是用我们平时见到的这种电子克秤称茶,而是用砝码,也就是天平秤,是物理课上,能见到的那种砝码,特别有趣。一下子,让喝茶变得高大上,又富有趣味性。
只是,这种砝码秤不如咱们平时用的电子克秤方便。
当然,用什么秤这倒不是重点。关键在于茶农在喝茶前,是要称茶的,也讲究准确称茶。
毕竟,准确称茶,对于茶农的销售而言,很重要。
《3》
对于茶农而言,投茶量准确,才能让茶叶表现出最佳水平。
在茶农这儿,泡茶的目的性也很明确——销售。
一泡茶,泡完之后,能达到销售的目的,才算是物有所值。
为了销售,必然要让茶叶的表现,达到最佳水准。为了能让茶叶有一个好表现,精准投茶不可少。
您别看投茶量这一细节,它的变动,直接影响茶叶的滋味。
之前就写过一篇文章,关于武夷岩茶投茶量多增加0.3克后,对香气、滋味的影响,是很明显的。
多了0.3克之后的岩茶,显然会滋味会更加浓郁些。这些浓郁的滋味,在有的茶友口中,就变成了苦涩。有着苦涩味,滋味太浓的茶,反而不让人喜欢。
喝了这类茶后,茶友甚至还会给茶叶打上品质不好的标签。
你看,原本是好茶,结果因为投茶量太多,反而成了劣质茶,得不偿失啊!
然后,人家就不买单了。茶,就只能砸在自己手上了。
茶农深谙此道,才知道精准投茶的重要性。若是没有精准投茶,到家里喝茶的客人一喝茶,结果不喜欢这样的味道,自然就不会产生销售。
要是茶滞销了,对于茶农而言,那真的是愁云惨淡。
自然,学会精准投茶,更为重要。
没有精准投茶的,大概是还没有发现这一因果关系,不知道这小小的投茶量,也是会影响茶叶的印象分。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整个地球。
投茶量,就是撬动岩茶品质的那个支点。
《4》
精准投茶,并不只是茶农要注意,咱们身为茶客,同样也不能忽视它的重要性。
没有养成精准投茶的习惯,它很有可能成为喝茶的拦路虎。
有的茶友听完之后,会觉得这是危言耸听。
甚至于之前还听说过,用秤称茶,是不专业的喝茶方法……
呃,说不用秤称茶,这才是非专业。
有此认识,只能说他对茶叶的认识,并不深刻,还不能体会到投茶量对茶汤滋味带来的巨大影响。
这味蕾,该有多迟钝,才喝不出这些差别?
说真的,投茶量这件事看似虽小,却有着极大的影响力。稍不留神,投茶量太少,就会让茶叶泡出的味道,偏淡。这种偏淡的口感,对于茶叶本身品质展示而言,并非好事。
淡的茶,会让人联想到茶叶的内在物质不足,顺带的就是联想到茶叶品质太差。
你一旦对这款茶产生质疑后,对于茶掌柜的不信任感,就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将会发生连锁反应,最后将所有的信任感摧毁。
与之相对的,是投茶量太多,也会影响我们的喝茶体验,而且这种投茶量太多的做法,比投茶量少,还更摧毁茶叶形象。
投茶量太多,会导致茶汤的浓度太大。
茶汤浓度一旦太大,喝完之后,就会觉得滋味苦涩,而且是那类能给舌头带来毁灭性伤害的苦与涩。喝完之后,只会让你怀疑自己喝的是黄连,而不是一杯茶。
至此,它也将会影响我们对一款茶叶的判断,很有可能,与好茶失之交臂。
《5》
茶友说,自从看了你们的直播之后,我也买了一个同款的电子秤。还好买的早,要是晚了,物流停运了,都买不到了。
当然,茶友要表达的重点,还在之后。
“喝茶前称茶,发现确实多一点,少一点,口感差别特别大。”
是啊,这就是精准投茶的重要性。
多一些,少一些,都足以影响茶叶的品质。而且这些影响,将会直接影响我们未来喝茶。
好在,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一把专业的茶叶克秤解决。
标准投茶量,才能喝出茶叶真正的香气口感,这都是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
那么,茶叶的投产量,又该如何控制?不同的茶类,它们的投茶量,放多少合适?
经验之谈,投茶量分享。
以下分享的投茶量,都是用100-110毫升左右的白瓷盖碗冲泡,如果列位看官的盖碗容量,大于此容量,或者是小于此容量,请按照等比例换算。
白茶——5克
散茶、饼茶、新茶、老茶,都可以按照这一投茶量。
不建议增加,也不建议轻易调整。这一投茶量下,是能够比较完整地展示白茶的鲜香与醇爽。
岩茶——8克
不论水仙、肉桂、大红袍,轻火茶还是高火茶,同样是建议大家投茶8克。
至于为了方便售卖,一斤茶装成60泡,而增加投茶量,这一做法,也不建议使用,最好的还是投茶8克。
红茶——5克
冲泡桐木红茶时,这一比例,是最佳。金骏眉、正岩烟小种,都可采用这一投茶量。
普洱茶——8克
冲泡生普或者是熟普时,投茶8克,是最佳状态。
绿茶、黄茶——5克
泡绿茶,通常是用玻璃杯冲泡,一般200毫升水,搭配3克绿茶。改用白瓷盖碗泡茶,仍旧选择投茶5克。
《6》
除了用白瓷盖碗冲泡,有的茶类,还会选用煮茶法。
像是老白茶,会采用煮茶法。
改用煮茶法,那么它的投茶量,就要调整,就不能按照5克茶,搭配100-110毫升的比例换算。如果按照这一比例煮茶,茶汤煮出来,将会变得比较浓烈,刺激,甚至还是苦涩。
这一点,希望茶友们能够及时调整。
换作煮茶,因茶与水接触的时间比较长,所以投茶量要适当减少,茶水比例,要换。
根据白茶的状态,咱们可以调整茶水比例。
煮干茶。
干茶,即没有冲泡之前的茶叶。
在这一情况下,注水300-400毫升,投茶2-2.5克足够。
不建议多投茶,否则易苦涩,尤其是高山老白茶,更不可轻易增加。
煮叶底。
叶底,即冲泡过多次,茶叶吸水后的状态。
一般叶底,是先用盖碗冲泡所产生的,投茶量通常是5克。在这一情况下,5克的叶底,搭配300-400毫升左右的水。
叶底,因为经过多次冲泡,内在物质已经有部分被消耗,故而投茶量要多一些。
投茶量太少,将会增加煮茶时间,甚至是煮不出白茶的风采。
是以,精准投茶,不可缺少。
《7》
有的人觉得,不就是喝个茶嘛,怎么这么麻烦?
精准投茶,并不是麻烦,而是讲究。
精准投茶,也不难。
您只要准备好一个电子克秤,在正式冲泡前,称取出相应重量的茶叶,就行。
步骤,并不繁琐。
但是,多了这一个小小的动作,却可以让你的茶叶,变得好喝十倍都不止。
关于精准投茶的好习惯,建议茶友们可以养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