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最!磻溪能出好茶的原因

三大最!磻溪能出好茶的原因

97阅读 2021-06-28 05:42 常识

磻溪镇位于福鼎市西南部,“海上仙都”太姥山西麓,距福鼎市区33公里。磻溪镇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光热、雨量充足,气候宜人。

磻溪镇是福鼎市的第一大镇,约占福鼎市陆地总面积的七分之一。作为福建省省级生态城镇,磻溪境内群山起伏,森林茂密。其森林覆盖率达88%以上,绿化率达96%以上,故被誉为“太姥山下的一颗绿明珠”。

得力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磻溪自古以来亦是名优茶的出产地,被称为“福鼎白茶的黄金产区”。本篇文章将为大家细数磻溪茶产业的“三大最”。

一、种茶地理条件最佳

磻溪镇,平均海拔500—600米,地势较高,常年气温偏低,雨量充沛,病虫害少,林密而多雾,环境胜在够原生态。由此可见,磻溪茶是与生俱来的好。

茶树土壤是茶树寄以吸收养分、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之一。陆羽在《茶经》中写道:“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磻溪的土壤以偏酸性的红黄壤为主,这种土质十分适合茶树生长。

再加上磻溪镇生态环境好,没有过多的开发与破坏;由于磻溪地势高、土石的风化程度也较高,因此土壤中夹杂着烂石。这两种情况下,让磻溪的土壤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矿物质,有利于茶树生长。

从此可见,磻溪的土壤很符合陆羽对“上者”茶的理解。

二、茶业历史最悠久

磻溪野茶,生于远古。磻溪人于宋末开始种茶,于清代开始卖茶,民国时黄冈茶人吴观楷大力发展茶业,创立茶厂,竖立茶叶品牌,将茶叶出口海外,成为福鼎茶叶第一人。

新中国成立初期,磻溪茶叶发展达到鼎盛。国营湖林初制厂在1957年创立,厂房规模与技术均在当时数一数二,确保了茶叶的品质与安全。使福鼎茶叶远销广州、厦门、上海、北京、西安等大城市。

原1957年国营湖林茶厂

目前,湖林国营茶厂作为福鼎现存的唯一国营茶厂,以传承福鼎白茶的传统制作工艺为己任。1958年秋,福鼎县在磻溪设立福鼎茶叶技术学校,这是福鼎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茶叶学校。

三、茶园面积最广

磻溪种茶历史悠久,自民国29年(1940年)福建省政府秘书处统计室就开始记载地方的茶园面积。

新中国成立后,对于磻溪的茶园面积也有详细记载:

六十年初代,磻溪开辟万亩茶园,各大队都有几百亩集体茶园;七十年代开展“开辟茶园大会战”;除各大队再拓茶园外,还建有一批大型茶场。

目前,磻溪现有茶园面积约4万亩,是福建省重点产茶镇之一,全镇70%以上农户直接或间接受益于茶叶产业。福鼎白茶良好的发展势头,对广大农民增收致富,乡村振兴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来源:广福心道,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上一页:茶人有功:茶叶换82辆坦克,打了两个大胜仗

下一页:“蒙顶甘露杯”首届全国大学生斗茶大赛圆满举办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