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泡茶的时候,我们总会遇到一个问题“这个茶要放多少克?”
这种情况下,通常我们都会以茶艺师建议的投茶量为准。比如有个通俗易记得“三四七八”法则:正常大小的盖碗,大概110毫升来冲泡,投茶量绿茶是三克,红茶是四克,岩茶等所有的乌龙茶投茶量七到八克,熟普等黑茶也是八克。
这里茶艺师给出的建议投茶量,其实是从茶汤浓度的角度出发的,在这样的投茶量下,能得出大部分人均为适宜的茶味,不至于偏浓或是过于寡淡。在泡茶初期时,我们基本上都是按照这样的投茶量来冲泡的,为了使投茶量精确,往往还会借助电子秤准确量取。
在泡茶实践中,得到的反馈也确实如此,这样的投茶量得出的茶汤几乎是一般人都会喜欢的程度,而且效果比较稳定,新手也能快速上道。
在“正反馈”和大环境下,我们也很容易将之标准化,尤其是在现在多了很多便携的龙珠型制、“巧克力块”、小泡袋装等,更默认这样的投茶量。
而实际上,日常生活中泡茶场景、场合往往并不单一,而是多样的,这就意味着原先的投茶量未必适宜了,更需要因具体情况对投茶量灵活把握、有所调整。
实际上,投茶量并非一成不变
泡茶的场景不同,投茶量也需调整。
当几位朋友齐聚一起喝茶时,人数较多,则需要用容积稍大的主泡器,此时投茶量应随之有所调整,酌情增加;而当只有一二人使用小品壶喝茶时,也就未必需要常规投茶量。
看人泡茶,考虑喝茶人的浓淡偏好。
投茶是泡茶的前提,投茶量的多少关乎着茶汤的浓度,而实际上每个人对浓淡的接受度是不一样的。就好比江浙人所说的“微辣”和四川人的“微辣”是不一样的,显然四川人的“微辣”对于清淡的江浙人来说已可以达到重辣的级别。
当一起品茶时,主泡者应看人泡茶,考虑对方的浓淡口感偏好而有所调整,如果对方是喝茶年龄不高、女性、小孩等口感偏淡者,不妨酌情减轻茶量,尤其是泡生普、乌龙茶这类本身口感偏重的茶。
结合具体的茶品而定
前面提到“三四七八”法则是个好用好记的参考值,具体的还是需要看茶的情况。
最近泡一款烟熏正山小种时就有这样的体会,常规4g为宜,而放在这泡茶上却不适用,出来的茶汤却始终有些淡,当投茶量调整为7g,反而能将它的花香、桂圆香的特点很好的表现出来
同是白茶,白毫银针白牡丹和寿眉、贡眉的投茶量是不一样的;而乌龙茶新茶8g为宜,而老茶4g左右即可;同样,条索匀整的叶茶和碎茶也不一样,细碎茶叶的可溶物释出很快,冲泡时可稍减投茶量。
由上,我们可以看到投茶量有参考值,但并不唯一。泡茶时,重要的并不是多少投茶量,而是多少的投茶量能呈现最佳效果,不妨根据具体情况出发,再行选择适宜的投茶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