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普遍处在亚健康状态,高油高盐高糖高脂的现代化美食也改变了现代人的生活。原因一般被解释为现代化生活节奏快,滥用药物,缺乏运动,营养过剩等等。这么说太宽泛,我们讨论问题的同时,更需要一个解决问题的抓手。2007 年启动的“人类微生物组计划”提供了这样的抓手——人体微生物。
人体其实是人的细胞和一大群微生物共生在一起的超级生物体,其中,人的细胞占超级生物体总细胞量的 10%,人的基因占超级生物体总基因量的 1%。可以这么说,人体健康状态的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有微生物参与。而人体微生物组中 9 成以上都在肠道。保证肠道菌群的合理结构,就保证了自身的健康。2020 年前后,科学界对于肠道菌群的认识频频获得突破。我们可以从肠道菌群的角度,重新解释很多问题。
你知道吗?我们的肠道菌群正在萎缩
现代化生活方式的问题是什么?现代人的身体细胞结构跟我们原始部落的祖先是没有任何区别的,但是现代人的身体状态和古人却产生了很大的差异。超级生物体(广义人体)中的微生物,在现代化的环境中,时常面临危险。
比如,我们教科书上写正常人的体温应该是 37℃。但现在有几个人达到 37℃呢?从2019 年末至今的新冠疫情期间,全世界人民都经常需要测体温,正好得出了大数据,现代人的体温只有 36℃多一点。
人的体温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人体自身代谢产生的热量,一个是人体微生物组代谢产生的热量。为什么现代人的体温降低了呢?因为现代人的肠道菌群普遍萎缩了,产热不足了。
造成肠道菌群萎缩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1、杀菌剂。现代人滥用抗生素。在集群化模式生产的农牧业中,充满了杀菌剂。再加上现代医疗也依赖抗生素的使用,这些东西会导致肠道菌群萎缩。
2、有益菌种摄入不足。近代长久以来对“病菌”的恐惧,让发酵食品的摄入变少,有机会在人体定殖的有益菌也就变少了。
3、滋养不足。肠道菌群需要以膳食纤维为底物生存。通过对古人类粪便化石的分析,我们知道古人类每天摄入的膳食纤维在 200~400 克,而今天美国医学科学院建议人每天摄入的膳食纤维是 30 克,而实际上美国人平均每天摄入的膳食纤维是 15 克。几百万年来我们的肠道菌群都是处在高膳食纤维的营养环境下,只是现代化进程的一百年当中,我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膳食纤维大量减少。(参考赵立平《大树细菌》)
肠道菌群萎缩,不但让现代人的体温降低。肠道菌群更与我们的内分泌,我们的免疫系统息息相关。免疫系统屏障的减弱也导致了我们容易生病,时常处在亚健康的状态。通过考虑如何养护好肠道菌群,就可以有效设计自己的健康生活方式。
喝茶可以调节肠道菌群
茶叶就可以起到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现代人如果学会有效地喝茶,就能够解决相当多的现代化健康问题。茶叶通过不同的加工和喝法,对肠道菌群会形成截然不同的影响。茶叶中最主要的水浸出物分两种:1、茶多酚类(杀菌剂);2、多糖类(水溶性膳食纤维)。
好的肠道菌群结构,有两个条件组成:1、菌种要好;2、营养要够(对肠道菌群而言,好营养就是充分的膳食纤维)。
有时候人体由于环境影响,自身病变等因素,肠道菌群中杂菌生长过多,会导致很多健康问题。
此时可以通过饮茶,摄入足量酚类,将杂菌杀死,重塑肠道菌群。需要注意,高酚类含量的茶不可以长期频繁饮用,如果长时间保持大量酚类摄入,会导致肠道菌群萎缩。长期喝刺激性强的新生茶容易“体寒”就是这个原因。
使用场景更多的,还是通过多糖,给肠道菌群补充营养。
针对这个全世界人民都体温偏低,膳食纤维摄入严重不足,肠道菌群普遍萎缩的现状,通过喝茶补充膳食纤维是个低成本高效率的保健方案。
低成本:茶的生产成本不贵,相对简陋原始的环境也可以做出很好的茶。
高效率:茶本身就是世界上最流行的饮料,传播成本低。
把茶当做膳食纤维补充剂的话,需要选择多糖含量高的后发酵茶,其中经过后发酵或者人工快速发酵的普洱茶是最具价值的。这个价值包含了研究价值、健康价值,文化价值以及商业价值。
普洱茶的水浸出物最多,最适合做科研样本。造就普洱茶高水浸出物总量的原因有三:
第一是品种,云南大叶种茶的水浸出物天生多;
第二是海拔,云南是平均海拔最高的大产茶区。能够在大温差和相对低气压的环境中生存的茶树,细胞液浓度更高;
第三是工艺,普洱茶原料晒青的工艺简单直接,不在加工过程中损失太多物质。在后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参与度极高,产生的新物质多,在理想的后发酵节奏中,水浸出物是持续增长的。比如在普洱茶熟茶的发酵过程中(老生茶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动作极度放缓的发酵),不同的微生物轮番上阵,将本来不溶于水的叶底纤维,分解成了大大小小的水溶性物质。这些物质的结构复杂多样。但其中基础单元必然有大量“多糖”或者也可称为“果胶”的物质。这些物质,正是水溶性的“膳食纤维”。
这些膳食纤维吃下去,消化酶没法儿消化它,人体吸收不了它,好像对我们没什么用。但是到了肠道以后,肠道菌群却可以分解利用这些东西,然后利用不完的部分就成了短链脂肪酸。
目前已经发现短链脂肪酸可以为肠道上皮细胞提供生长所需要的能量,减轻肠道的炎症,调节食欲中枢,饱腹感等。其作用尚未发现完全,但猜测肥胖症、糖尿病、结肠癌等等都与之相关。
短链脂肪酸人体不能合成,食物里也没有,只能通过吃膳食纤维,再通过有益菌去产生。除了目前相对清晰的膳食纤维作用,普洱茶中还有一类物质叫茶褐素。它是茶多糖与酚类氧化物的混合物,结构组成极为复杂,目前还没办法说清楚。但关于它的功效研究已经不少。黄凤杰老师在《普洱茶降低胆固醇作用机制研究》中清晰探讨了普洱茶茶褐素的作用,它可以调节肠道菌群,间接导致了胆汁酸合成增加,降低了胆固醇。这个作用不严谨地表达就是消食解腻。
2015 年以前中国人均食肉量最大的省份是广东,广东人选择普洱茶来消化油腻。
蔡澜在《普洱颂》中写出了相当大的信息量:“来到香港,才试到广东人爱喝的普洱茶……它是完全发酵的茶……普洱茶越泡越浓,但绝不伤胃。去油腻是此茶的特点,吃得太饱,灌入一二杯普洱,舒服到极点……纯正云南普洱,不分贵贱,都有一定水准……港币一百元一斤,已很不错。平均每一斤可以喝上一个月,每天只不过是三块多钱,比起可乐、七喜,便宜得多……普洱已成为了香港的文化,爱喝茶的人,到了欧美,数日不接触普洱,浑身不舒服。我每次出门,必备普洱。吃完饭来一杯,什么鬼佬垃圾餐都能接受。”
看来普洱茶的菌群,在历史上已经参与到了广东人的微生物组。随身带着普洱茶喝,就能保证自己的肠道微生物结构不被其它饮食改变。由于“肠道菌群”这个抓手,普洱茶的保健功能表述开始从经验性总结转向科学性解释。可以看到,普洱茶的研究在“人类微生物组计划”中会占据相当大的数据量。
随着普洱茶的功能被越来越清晰地解释和论证,可猜测普洱茶产业也将获得更大的发展。因为现代人的生活太需要普洱茶了。
(注:文中所说的普洱茶功效是在后发酵茶的语境中,所以文中出现的普洱茶,只包括熟茶和老茶。)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
2021年11月刊
作者丨李扬
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