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指导 茶园茶蚜如何防治?

技术指导 茶园茶蚜如何防治?

8阅读 2024-03-04 02:17 技术

3月份,随着气温回升,我市春茶陆续进入采摘高峰期,个别区县反馈茶园出现茶蚜危害嫩叶导致新梢卷缩的现象,影响茶叶产量和质量。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宜宾综合试验站根据茶蚜形态特征、繁殖方式、危害症状,并结合茶蚜发生规律和发生原因,提出防治方法,便于茶企茶农做好茶园管理,有效防治茶蚜。

一、形态特征

茶蚜有三种形态,分别是卵、若蚜、成蚜。卵为长椭圆形,漆黑有光泽。若蚜和成蚜又分为有翅和无翅两种,有翅成蚜,黑褐色有光泽,翅芽乳白色;有翅若蚜,棕褐色。无翅成蚜近卵圆形,稍肥大,棕褐色,体表多淡黄色横列网纹;无翅若蚜,浅棕或黄色。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繁殖方式

茶蚜的繁殖方式包括孤雌繁殖和雌雄交配产卵。春夏两季,茶蚜主要通过孤雌卵胎生的方式进行迅速繁殖。秋冬季,因光照周期和温度的变化或食物数量的减少,导致雌性茶蚜开始产出雄性茶蚜,出现雌雄茶蚜交配产卵的现象,以卵在叶背越冬,早春孵化出雌性茶蚜,出生以后5-7d可增长1代,茶蚜寿命约3个月。

三、危害症状

以若蚜和成蚜积聚在嫩茎、嫩叶背面吸汁进行危害,导致芽叶向下翻卷弯曲皱褶,生长点萎蔫,发育停滞,甚至芽梢枯死,其排泄的“蜜露”常诱发煤病,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质量。

四、发生原因和规律

(一)发生原因

1、气候条件。较适宜的温度(18℃-25℃),较少的降雨,相对较低的湿度

(<75%),为茶蚜的孵化和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若冬季干旱,温度偏高,则翌年春季发生重,且世代重叠,加大防治难度。

2、农业管理。过度施用氮肥,导致枝叶贪青旺长,碳水化合物增多,吸引茶蚜危害。此外,大量使用广谱性杀虫剂,导致蚜虫天敌草蛉、七星瓢虫、食蚜蝇、寄生峰等数量大量减少,难以控制茶蚜的繁殖。

(二)发生规律

1、多发生在春季3-5月份,秋季8-10月份。一年发生30代左右,春季危害重于秋季,川南茶区发生较早,2月下旬即有发生。早春虫口多在茶丛中下部嫩叶上,春暖后渐向中上部芽梢转移,炎夏虫口较少,且以下部为多,秋季又以中上部芽梢为多。

2、茶蚜趋嫩性强。以芽下第一、二叶上的虫量最大,并具有很强的趋黄、趋光、趋甜性,对银灰色有较强的规避性。当芽梢变粗老,无翅蚜数量较大,食物缺乏或环境条件不适时,蚜群中就陆续分化出有翅蚜迁飞至新的芽梢为害。

五、防治方法

防治最佳时期是茶蚜初发期的早春,坚持“见虫就防、早防早治”的原则,采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防治工作。

(一)农业防治

1、及时采摘和修剪。春季茶园分批及时采摘可以带走大量的茶蚜,恶化茶蚜的营养条件,降低茶蚜数量;夏秋季结合修剪,清除茶丛上部枝梢,将病虫枝清理出茶园集中销毁,减少虫口基数。

2、加强施肥管理。春茶采摘前5-7天,施用氨基酸叶面肥,提高茶树抗病能力,适量增施磷肥和钾肥,科学合理的控制氮肥使用量,防止枝叶贪青旺长、造成体内碳水化合物过多,吸引蚜虫危害。

3、加强茶园冬管。在冬季进行清园时,对土壤进行30公分左右的深翻晒墒,采取石硫合剂叶面喷雾杀死越冬虫卵,减少来年茶蚜数量,用涂白剂对树体、骨干大枝等进行涂白,预防茶蚜产卵繁殖。

(二)物理防治

1、黄板诱蚜,银灰条避蚜。2月底3月初,田间挂黄板,黄板上涂抹机油或农药进行防治,面板粘满茶蚜及时更换并重新涂抹,设置高度以与作物顶端齐平或略高为佳,安装密度每亩25块;另外,田间悬挂一些银灰色塑料袋可起到规避蚜虫的作用。

2、糖醋酒溶液诱蚜。茶蚜发生期,把盛有糖醋酒溶液(红糖、白酒、醋、清水按照1:1:4:16的比例配制)的容器均匀摆放在茶蚜比较多、比较活跃的地方进行诱杀,一般每亩田间放置10-20个。

3、茶蚜性引诱剂诱蚜。茶蚜性引诱剂可以干扰茶蚜交配产生越冬代,在秋末茶园喷洒性引诱剂,可以降低翌年春天茶蚜的虫口基数,减轻茶蚜在春季对名优茶的危害程度。

(三)药剂防治

1、春季防治茶蚜。在春茶采摘期,若出现大面积茶蚜爆发,尽量喷施低毒安全的生物农药,如苦参碱水剂、藜芦碱可湿性粉剂、除虫菊素可溶剂,应交替使用,喷洒茶树上部嫩梢,并注意安全采摘间隔期。

2、秋季防治茶蚜。7月份底喷药保护秋梢,秋茶结束后再次喷药,可加大药量防止来年的茶蚜爆发,一般茶园推荐药剂有双丙环虫酯、氟啶虫酰胺、抗蚜威等。

来源:宜宾市茶产业研究院 张利萍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上一页:手中的每一杯茶,都是独一无二的味道

下一页:普洱茶投资分析:中期茶遍地班章茶 名字虽假但也有好货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