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茶原料采收模式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何春雷(川农大茶学系 教授)
通俗地说,就是茶叶机采与栽培技术研究。
1、背景及意义
雅安市雨城区现有20余万亩茶园面积,藏茶产量约2万吨,是我国黑茶的重要传统产区。
随着科技发展,茶叶加工已基本摆脱手工模式,逐步实现机械化,但茶叶采收仍沿用传统手工采摘模式。采摘成本呈现日益增长的趋势,且劳动强度大,采摘效率低,同时,采茶工短缺现象越来越严重。直接导致部分茶区鲜叶下树率较低,制约茶园经济效益。因此,如何解决茶叶采收问题,成为茶产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问题。
本项目整合高校、地方和企业力量,以“茶叶机采”为中心,集成现有栽培技术,实现藏茶原料高产优质;集成病虫害防治技术,提升藏茶产品饮用安全;集成养蓬技术,实现茶园管理集约化;在此基础上形成与“茶叶机采”配套的技术方案,加大推广应用,促进藏茶产业稳定、健康和快速发展。
2、研究目标
按照“全年机采”、“春季手采、夏秋机采”和“全年手采”三种模式,集成现有茶树栽培与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比较分析各种采收模式的产量、产值、成本、效益等相关指标,结合藏茶原料与成品质量要求,提出雅安藏茶原料的采收模式,以及配套的茶园栽培技术。以此推进茶园管理集约化,提高藏茶原料安全性和产品质量水平,从而推动藏茶产业稳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3、研究的主要内容
3.1 设计“全年机采”,“春季手采、夏秋季机采”,“全年手采”采收方案,综合考察鲜叶产量、采收成本、茶农纯收益等因素,比较分析三种采收模式的综合经济效益,为机采模式的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3.2 根据藏茶产品规格要求,结合雅安主要茶树品种特性,制定藏茶原料栽培与采收技术方案。
3.3 根据雅安气候与病虫害发生规律,结合国家茶叶农残控制标准,制定茶树病虫害防治方案。
4、试验结果分析
4.1 试验茶园的选择与布置
选取雅安市雨城区合江镇穆坪村冯宗伟茶园。茶树品种均为福选9号,树龄12年。试验处理与对照在茶树长势与土壤肥力上基本一致。试验茶园面积分别为全年手采0.29亩;春季手采、夏秋季机采0.3亩;全年机采0.41亩。
4.2 不同采收模式茶园鲜叶产量、产值与效益的比较分析
茶园鲜叶的产量是衡量茶园茶树长势的重要指标。对两个试验点三种模式分别记载其产量、产值、成本指标,并进行效益分析如表1:
项目指标
全年手采
春季手采、夏秋季机采
全年机采
产量(kg/亩)
147.76
2486.17
2905.98
产值(元/亩)
7864.66
9623.67
6397.93
管理成本(元/亩)
737.99
814.67
814.39
采收成本(元/亩)
3508.00
2893.27
1162.39
效益(元/亩)
3618.67
5915.73
4421.15
备注: 1. 手采原料标准有独芽、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一芽三叶;机采原料标准均为一芽三四叶。
2. 手采原料按照实际销售价格计算,机采原料按照1元/斤计算。
3. 手工采收按照20元/小时.人计算,机采按照0.25元/斤鲜叶计算。
由表可见:从产量来看,全年机采>春季手采夏秋机采>全年手采,主要是由于机采标准为一芽三四叶,提高了茶叶的产量;从产值来看,春季手采夏秋机采>全年手采>全年机采,产值与产量和鲜叶价格密切相关,就产值而言,表现出春季手采与夏秋机采相结合最高;采收成本来看,全年手采>春季手采夏秋机采>全年机采,主要机采效率大大高于手采所致,据测算手采平均2.55kg/每人.小时,而机采平均为109.17kg/每人.小时;管理成本包括农药、肥料等费用,三种模式表现比显著,机采由于鲜叶带走养分较多,施肥量比全年手采模式略高;
就起茶园纯收益来看,春季手采夏秋机采>全年机采>全年手采。
4.3 不同采摘季节鲜叶产值对比分析
茶树鲜叶的采摘具有极强的季节性,春茶的产值一般占有极大的比重,不同采摘季节鲜叶产值对比如表2 :
采摘模式
春茶产值(元/亩)
夏秋茶产值(元/亩)
春茶产值/夏秋茶产值
春茶产值/全年产值
夏秋茶产值/全年产值
全年手采
4234.48
3630.17
1.17
0.538
0.462
春季手采夏秋季机采
4842.67
4781.00
1.01
0.503
0.497
全年机采
1757.93
4640.00
0.38
0.275
0.725
备注:手采原料按照实际销售价格计算,机采原料按照1元/斤计算。
表2可见:“全年手采”模式茶园的春茶产值占全年产值的53.8%,夏秋茶产值占全年产值的46.2%;“春季手采夏秋季机采”模式茶园的春茶产值占全年产值的50.3%,夏秋茶产值占全年产值的49.7%;“全年机采”模式茶园的春茶产值占全年产值的27.5%,夏秋茶产值占全年产值的72.5%。春茶产值占全年产值的比例大小为,全年手采>春季手采夏秋季机采>全年机采。由于春季名优茶鲜叶原料收购价格较高,呈现出较高的收益,而夏秋茶夏秋价格相对较低,通过机采可大大降低采收成本,春季手采、夏秋机采是比较好的茶园采收模式。
4.4 机采鲜叶加工藏茶的制率
机采鲜叶规格基本为一芽四、五叶,是藏茶加工的优质原料。机采鲜叶加工藏茶的制率如表3:
藏茶等级
比例(%)
总制率(鲜叶/干茶)
芽细
25.97
7.47
特级
26.84
片末
26.84
梗
20.35
机采鲜叶具有原料嫩度标准不一致的特点,所以对加工而成的藏毛茶进行精制分级具有必要性。由表3分析可得,机采鲜叶原料的藏茶总制率为7.47kg鲜叶/1kg藏毛茶。藏毛茶可分为芽细、藏茶特级、藏茶片末及藏茶梗四个等级,比例依次为25.97%、26.84%、26.84%、20.35%。
4.5 机采鲜叶加工藏茶的品质分析
藏茶加工需要适度成熟的鲜叶原料,机采鲜叶符合藏茶加工的原料标准。机采鲜叶加工的藏毛茶感官品质特征,外形条索粗实黑褐油润显梗;汤色橙红明亮;香气陈香浓郁;滋味浓醇回甘;叶底棕褐均匀带梗。检验理化指标为茶多酚含量9.12%、氨基酸含量2.19%、咖啡碱含量2.5%、儿茶素含量20.03mg/g、可溶性糖含量5.89%、茶多糖含量2.92%、水浸出物含量40.02%。
4.6 春季藏茶与夏秋季藏茶农药残留量对比
春季不喷农药,在第一次机采后一周内喷施农药,以后在每次机采后一周内喷施农药,共喷施农药三次,农药品种为联苯菊酯和茚虫威,每次间隔30~40天。制成藏茶后送国家质检中心(四川)检测,春季藏茶与夏秋季藏茶农药残留对比结果如表4:
样品名称
检验项目
检验结果(mg/kg)
技术要求
单项判定
春季藏茶
六六六总量
未检出
≤0.2
合格
夏秋季藏茶
未检出
合格
春季藏茶
滴滴涕总量
未检出
≤0.2
合格
夏秋季藏茶
未检出
合格
春季藏茶
吡虫啉
未检出
≤0.5
合格
夏秋季藏茶
未检出
合格
春季藏茶
哒螨灵
未检出
≤5
合格
夏秋季藏茶
未检出
合格
春季藏茶
硫丹
未检出
≤10
合格
夏秋季藏茶
未检出
合格
春季藏茶
噻嗪酮
0.014
≤10
合格
夏秋季藏茶
0.0033
合格
春季藏茶
氟氰戊菊酯
未检出
≤20
合格
夏秋季藏茶
未检出
合格
春季藏茶
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
未检出
≤20
合格
夏秋季藏茶
未检出
合格
春季藏茶
溴氰菊脂
未检出
≤10
合格
夏秋季藏茶
未检出
合格
春季藏茶
氯菊酯
未检出
≤20
合格
夏秋季藏茶
未检出
合格
春季藏茶
联苯菊酯
0.96
≤5
合格
夏秋季藏茶
0.16
合格
春季藏茶
乙酰甲胺磷
未检出
≤0.1
合格
夏秋季藏茶
未检出
合格
春季藏茶
杀螟硫磷
未检出
≤0.5
合格
夏秋季藏茶
未检出
合格
注:春季藏茶为春季机采鲜叶加工而成的藏茶;夏秋季藏茶为夏秋季机采鲜叶加工而成的藏茶。
表4可知,春季藏茶、夏秋季藏茶农药残留量均符合GB 276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的限量标准。春季藏茶、夏秋季藏茶都只检测出噻嗪酮、联苯菊酯两种农药的残留,噻嗪酮残留量分别为0.014 mg/kg和0.0033 mg/kg,均低于标准限量。
藏茶生产需要适度成熟的鲜叶原料,机采原料能很好的满足藏茶的加工需求,能使藏茶从品质和安全性方面得到保证。同时,机采藏茶能大幅节约鲜叶成本,同时有利于规模化生产,为藏茶产业的大力发展提供了扎实基础。
(图为和龙茶业创始人向广东茶友示范藏茶原料——刀子茶手采)
5、结果分析
5.1 从鲜叶产量分析,三种采收模式的产量关系依次为全年机采>春季手采,夏秋季机采>全年手采。试验茶区主要以采摘名优茶原料为主,而机采原料以一芽四、五叶为主,所以机采模式的结合能极大提高鲜叶产量。同时,机采鲜叶能较好的满足藏茶加工的原料要求,对藏茶产业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5.2 从茶园产值分析,三种采收模式的茶园产值关系依次为春季手采、夏秋季机采>全年手采>全年机采。目前鲜叶采摘主要以手工为主,春季以采摘名优茶原料为主,夏秋季则以名优茶和大宗茶原料为主。春季是名优茶加工的重要时期,鲜叶原料价格较高,夏秋茶的鲜叶原料价格较低。结合春茶和夏秋茶占全年产值的比重分析,三种采收模式的产值以春季手采配合夏秋季机采的鲜叶产值最高,从现实意义分析这也符合鲜叶的采摘规律,茶农也比较容易接受此种采收模式。
5.3 从鲜叶采摘效率及净收入进行分析,鲜叶机采的采摘效率远高于手工采摘,可高达20-40倍左右。同时,鲜叶机采具有快速、用工成本低的特点,能很好的解决鲜叶采摘用工短缺的问题,极大的解放劳动力。三种采收模式的鲜叶纯收入依次为“春季手采、夏秋季机采”>“全年机采”>“全年手采”,表明春季手采结合夏秋季机采能使茶农的净收入达到最大化,高于全年手采模式茶园的净收入。
5.4 从机采鲜叶加工藏茶的制率及品质分析,机采鲜叶原料的藏茶总制率为7.47kg鲜叶/1kg藏毛茶。藏毛茶可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芽细、藏茶特级、藏茶片末及藏茶梗,比例依次为25.97%、26.84%、26.84%、20.35%;感官品质:条索粗实黑褐油润显梗、汤色橙红明亮、香气陈香浓郁、滋味浓醇回甘、叶底棕褐均匀略带梗,符合藏茶的感官品质特征;理化品质茶多酚含量9.12%、氨基酸含量2.19%、咖啡碱含量2.5%、儿茶素含量20.03mg/g、可溶性糖含量5.89%、茶多糖含量2.92%、水浸出物含量40.02%,符合藏茶的理化品质要求。
综上所述,综合考虑采摘效率、用工成本、茶园管理成本等因素,“春季手采、夏秋季机采”的采摘模式,作为最佳鲜叶采收方式,值得大面积推广。一方面,这种采收模式能极大的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同时达到使茶农增收的效果;另一方面,机采鲜叶能很好的满足藏茶加工的原料要求,加工藏茶品质良好,能很好的解决藏茶农药残留的安全性问题。
6、展望
6.1 “春季手采,夏秋季机采”的采摘模式,能最大化茶农净收入,但是机采模式对茶园的要求较高,需要地势平整、茶树长势一致的茶园。所以,对机采茶园的配套栽培管理措施应该进行进一步的科学研究试验,多年的栽培管理技术的积累才能为机采茶园大面积的推广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6.2 机采鲜叶的原料标准基本符合藏茶加工的原料要求,但是机采鲜叶具有不均匀、多级鲜叶混杂的特点。所以,针对这一问题,企业应该进行机采鲜叶分级的技术研究,以期能实现机采鲜叶的藏茶分级加工,同时实现藏茶加工和采收技术的配套,达到提高藏茶品质的目标。
专家简介
何春雷,四川农业大学茶学系教授、四川康润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何教授长期从事茶业教学和科研工作,在茶叶深加工研究领域方面成绩突出,研制的《中华冰茶》产品获中国高新技术博览会(成都)和国际食品博览会(广州)金奖,申报国家专利3项,发表论文十余篇。在2006-2007年度主持四川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低氟砖茶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他长期在雅安茶区从事科研、技术推广与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与雅安茶区茶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深受雅安茶区茶农与企业的好评。
温馨提示
1、本公众号将在后期陆续推送川内知名专家的相关科研成果资料;
2、本公众号将在后期推送川内高山茶园遴选事宜;
3、广大茶商、茶友如有茶科技方面问题,可直接联系本研究院或者直接联系小编,届时将邀请专家解答。
合作单位
雅安市茶叶学会 雅安市茶叶流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