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二荐书 | 茶人必读的十本书

双十二荐书 | 茶人必读的十本书

26阅读 2018-12-13 02:55 书籍

错过双十一,不要再错过双十二。

市面上茶书上千本,我们经过认真甄别,也咨询了业内行家的意见为您梳理了以下十本有的严谨,有的有趣。趁双十二h活动,低于5折,非常值得购买


欢迎茶友留言补充您读过的好书。

《茶经述评》

作者:吴觉农,我国现代茶业的奠基人。著作甚丰,所著《茶经述评》是当今研究陆羽《茶经》最权威的著作,被誉为当代“茶圣”。

《茶经述评》不仅注释校译《茶经》,还依《茶经》体例进行了大量的补充与拓展,推动了我国茶学的新发展,堪称“二十世纪的新茶经”,在茶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中国茶经》

作者:陈宗懋, 杨亚军主编

如果一本茶书需要涵盖绝大多数知识点的话,那这本《中国茶经》是当之无愧的首选。这本书集合了当今中国茶学术界的大咖,其中的内容涵盖面广、知识点选择严谨,是不可多得的工具类茶书。如果你对关于茶某个知识点有困惑,找这本《中国茶经》准没错。

全书的内容,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深度,还是在精度上,都体现了当代中国茶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可谓是一部继陆羽《茶经》问世1200余年之后的具有现代中国水平的新茶经。


《茶之书》

作者:冈仓天心

此书向西方世界系统介绍东方茶文化,其中关于中国茶文化以及日本茶文化的见解也是非常深刻,极具洞察力。书里面有对中国茶的偏颇之处,但是整体来说还是非常优秀,是每一个爱茶的人都应该要读的


《红茶之书》

作者:矶渊猛,一位来自日本的红茶大师,同时也是麒麟饮料的商品顾问,之前著有40多本红茶相关的书,足见其对红茶的热情。写的东西范围十分广泛,从红茶的趣史、冲泡手法、茶园游历等方面入手,文字特别平实,没有一丝做作矫情炫耀之意,看了后真心觉得很惊喜。


《茶味初见》、《茶席窥美》、《茶路无尽》

作者:静清和,原名张茂林,出生于中医世家。山东著名茶人,济南茶艺学校副校长,致力于茶道、香道、插花、中医、文玩等传统文化的研习。秉持“静为茶性,清为茶韵,和乃茶魂”的制茶做茶理念,数十年游走茶山,亲力亲为,遍访茶人,源头问茶,于茶史、茶类、茶器、茶席有深入的了解与探究。这是静清和的茶书三部曲,一套系列。

《茶味初见》以24节气编排,主要写作者数年来对茶的理解思悟,书中有很多精美的摄影作品,图文并茂,版式精美。

《茶席窥美》以散文的笔调,将茶席历史、茶席构成、茶席美学、茶席的插花等,梳理得比较系统,同时配上了很多精美的摄影图片,是国内讲述茶席比较全面的一本书。本书最突出的特点是由形而下之器、艺而入形而上之道、美,道器不离,艺美相即。

《茶路无尽》为作者数十年的茶山之行、问茶经验和心得体会的集结之作。作者结合茶山游学,用一个理科生的思维和视角,把六大茶类的本质、与茶类起源的相互影响,认真地交代清楚。


《茶味的初相》

作者:李曙韵,知名茶文化学者

本书很详尽的写了茶席的元素,从每一个元素上,看到了茶美学的空间,茶席上每一个小小器物,都让人感受到了美好。

《茶味的初相》讲述了茶人、茶席、茶器、茶汤、茶事,将茶席、茶艺、花艺融合在一起,以茶人之眼,如何来看茶、看人。

这本书像一本在谆谆教导的教科书,也像一本缓缓展开的故事书。


《茶21席》

作者:古武男

本书由21篇文章加上多幅精美配图而成,21篇文章由不同的作者书写,这些作者有着不同的社会身份:设计师、制茶师、厨师、建筑师、传统音乐家、摄影师、导演、文学家,等等。但是他们又有一个相同的身份——茶人,“人澹如菊茶书院”培养的茶人。都是李曙韵老师的学生,学生写的文章合集,作者古武男是大师兄,由他牵头组织写书。

与《茶味的初相》一起,为茶席美学的经典之作。


《茶铎八音》

作者:许玉莲,马来西亚紫藤文化企业集团茶艺学习中心主任,马来西亚国民大学分校宿舍村、吉隆坡慈济大学社会教育推广中心、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学校茶艺顾问。中国《海峡茶道》《问道。中国茶》,马来西亚《光明日报》专栏作者。

此书写得很有观点,文字也很优美。从另一个维度,来研究海外华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茶的理解角度,读完耳目一新,挺有意思的,值得一看。


《绿色黄金:茶叶帝国》

作者:艾伦•麦克法兰

这本书让我对茶在世界历史文化中进程的影响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书中茶对中国古代文明、西方工业革命等等的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进程都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作为英国剑桥大学人类学教授的艾伦•麦克法兰在资料考证以及历史脉络的梳理都是独具慧眼。



《中国茶密码》

作者:罗军

此书的价值至少有以下三个层面:

第一,罗军是以一种自信的心态来写这本书的的,从文本的角度来说,他也完成了对这种自信的描述,并自成逻辑。

第二,罗军的描述是以一种科学理念为支撑的。这种科学理念,不仅来源于他的认知,也有坚实的实践基础。且看茶香这部分。这部分也是三大部分中占比最大的。

第三,罗军试图引导我们以一种与时俱进的态度来看待和实践茶。我以为,这显然是迫切的。我们期盼来一次关于茶的“文化转向”,这种转向,既是理念转向,也是实践转向。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上一页:普洱熟茶因其内含物质丰富,健康养生

下一页:浅析陆羽茶道精神的时代价值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