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将适量酥油放入特制的桶中,佐以食盐,再注入熬煮的浓茶汁,用木柄反复捣拌,使酥油与茶汁溶为一体,呈乳状即成。与藏族毗邻的一些民族,也有饮用酥油茶的习俗。
晚唐时期,唐代和藏族实行茶马互市,茶叶开始大量运往藏区。到了明代,政府还设立“茶马司”,专门管理内地与边地的茶马互市活动。清初,“茶马互市”制度正式建立。从此,茶叶开始源源不断输入藏区。酥油茶的制作方法是藏族牧民们的创造。为了适应青藏高原高寒的气候和露天甚至风雪里放牧的生活,他们最需要的是一种御寒保暖的热饮,这样,酥油茶便应运而生了。
藏族牧民们传统的提炼酥油方法是:先将从牛、羊身上挤出来的奶汁加热,倒入特制的大木桶中,然后用专用的酥油用具用力上下抽打奶汁,来回数百次,搅得奶汁油水分离,上面浮起一层湖黄色的脂肪质,把它舀起来,灌进皮口袋,冷却了便成酥油。
制作酥油茶时,先将茶叶或砖茶用水久熬成浓汁。再把茶水倒入酥油茶桶。接着放入酥油和食盐,用力将茶桶上下来回抽几十下,搅得油茶交融,然后倒进锅里加热,便成了喷香可口的酥油茶了。
酥油茶是藏族群众每日必备的饮品,也是西藏高原生活的必需。一来可以治高原反应,二来可以预防因天气干燥而嘴唇爆裂,三来可以起到很好的御寒作用。
藏族喝酥油茶有一定的规矩,一般是边喝边添加,不能一口喝干。去藏族朋友家做客时,客人被主人让坐到藏式方桌边,主人便拿过一只木碗(或茶杯)放到客人面前。接着主人(或主妇)提起酥油茶壶给客人倒上满碗酥油茶。刚倒下的酥油茶,客人不能马上喝,要先和主人聊天。等主人再次提过酥油茶壶站到客人跟前时,客人便可以端起碗来,先在酥油碗里轻轻地吹一圈,将浮在茶上的油花吹开,然后品上一口,还要赞美:“这酥油茶打得真好,油和茶分都分不开。”客人把碗放回桌上,主人再给添满。就这样,边喝边添,不一口喝完,热情的主人,总是要将客人的茶碗添满;假如你不想再喝,就不要动它。客人觉得喝得差不多了,可将碗中剩下的少量茶汤有礼貌地泼在地上,表示茶已喝饱,主妇也就不再斟茶劝饮。这样,才符合藏族的习惯和礼貌。
来源:茶馆网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