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茶日,他们,把中国茶带向了全世界!

国际茶日,他们,把中国茶带向了全世界!

19阅读 2022-05-21 08:24 文化

520与521都是“我爱你”

5月20日,是我们对爱的深情告白

5月21日,是世界对“茶”的深情告白

中国茶被世界誉为“东方神秘树叶”。在中国茶文化兴起后,茶叶作为大宗商品来到丝绸之路上,传入西亚乃至欧洲地区。

日本的茶道,韩国的茶礼,英国的下午茶,还有还有印度、斯里兰卡、马拉维、肯尼亚、印尼等国家的红茶……从北纬49°到南纬33°,全球有60多个国家与地区产茶。而且,作为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全球有160多国、近30亿人饮茶。

当今世界的饮茶风俗,都因地域民情和生活方式的不同而各有所异,然而茶以平等包容的秉性被尊为“和平之饮”,“客来敬茶”成为了古今中外的共同礼俗。

中国人爱喝茶,就如林语堂先生所言:“只要有一只茶壶,中国人到哪都是快乐的。”

饮茶带来的快乐,早已传播到世界各地。隋唐以来的古代中国,不少高僧大德、旅行家、使者、航海家、富商大贾、文人雅士旅居中国,得到博大精深中华茶文化的滋养,感受中国茶的香韵与魅力。

他们积极地传播中华茶文化,引进中国茶叶的产制技术,开展国际间的茶叶商贸活动。在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的古代,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担当起传播中华茶文化使者的角色。

并且,为了播撒茶香,他们一个比一个拼,有的甚至不惜冒着生命的危险。 值此第三个国际茶日来临之际,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史上那些为茶痴狂的“歪果仁”,看看他们有多拼,有多内卷!

日 本

永忠

约是公元777年,日本高僧永忠来华,20年后与空海、最澄同年归国。约30年的留学生活,使永忠成为日本国第一茶僧。他归国后掌管崇福寺和梵释寺,率先引进中国的寺院茶礼。

嵯峨天皇于两个月后(815年6月),命令京畿内地区及近江、播磨等国种植茶叶,以备每年进贡用。这就是日本的“御茶园”。

空海(774—835)

空海在日本时已以学识广博、戒行卓绝闻名。

空海和尚(图为福州开元寺空海和尚雕塑)

空海为解决习读《大日经》等密教经典的疑难问题,于日本延历二十三年(804),随日本第17次遣唐使渡海西来,翌年于青龙寺东塔院拜惠果为师。

京都文化界茶人常在青龙寺品茗,青龙寺茶风鼎盛。他们到来的时节,正值中唐,此时陆羽《茶经》风靡全国,饮茶已成比屋之饮。

这些僧人入乡随俗,耳濡目染,亦成茶僧。空海应召去宫廷讲法,皇上以茶招待并赐茶以示奖掖。

荣西

日僧荣西,于南宋乾道四年(1168)和淳熙十四年(1187)两次入宋,参学于天台、庐山、育王、天童诸山。

荣西在华时期,正值南宋经济以杭州为中心向南发展的小康时期,江南茶风尤盛。

荣西礼佛之余便是学习种茶、制茶和饮茶的技术。他学佛的天台山万年寺是著名佛茶天台云雾茶产地,寺僧很善于培育和制作名茶;另一处挂锡之地径山寺以“径山茶宴”闻名遐迩。

荣西禅师

南宋是中国禅宗和中国茶道的成熟时期,荣西带回日本的是具有“禅味”的茶道。他将茶籽带回国广泛种植,见于记载的有高春院、背振山、圣福寺、高山寺等,出现了一批“日本最古的茶园”,培植了至今仍被称为第一名茶的宇治茶,而且还输入宋代的末茶法、寺院茶礼和中国茶具。

径山茶宴图(杭州“茶人之家”迎客轩)

南浦昭明(1235—1308)

日本茶道源自径山茶宴。径山开山之祖为唐禅僧道钦,传牛头一宗。

开庆元年(1259),日僧南浦昭明来径山求法,前后五年学成回国,将径山寺茶宴仪式传到日本,奉径山为茶道之祖。

现代日本茶道所信奉的和、清、静、寂四规,就来源于其中。

日本《类聚名物考》对此有明确记载:茶道之起,在正元(年号。—编者注)中筑前(日本古代的令制国之一。—编者注)崇福寺开山,南浦昭明由宋传入。日本《本朝高僧传》也有:南浦昭明由宋归国,把茶台子、茶道具一式带到崇福寺的记述。

朝鲜半岛

金大廉

在南北朝和隋唐时期,中国与百济、新罗的往来比较频繁。唐代文宗太和二年即朝历德兴三年(828),朝鲜使者金大廉从中国引进茶籽,在朝鲜智异山下华岩寺周围种植成功。

韩国饮茶始兴于9世纪初的兴德王时期,并且开始种茶,这时的饮茶风气主要在上层社会和僧侣及文士之间传播,民间也开始流行。

崔致远

曾在大唐为官的新罗学者崔致远,有书函称其携中国茶及中药回归故里,每获新茶必为文,言其喜悦之情。以茶供禅客或遗羽客,或自饮以止渴,或以之忘忧。

新罗当时的饮茶方法,是采用唐代流行的饼茶煎饮法,茶经碾、罗成末,在茶釜中煎煮,用勺盛到茶碗中饮用。

崔致远在唐时,曾作《谢新茶状》(见《全唐文》)其中有:“所宜烹绿乳于金鼎,泛香膏于玉瓯”,描写的便是煎茶法。

崔致远画像

崔致远为创建双溪寺的新罗国真鉴国师撰写的碑文中记:“复以汉茗为供,以薪爨(cuàn)石釜,为屑煮之,曰:‘吾未识是味如何?惟濡腹尔!’守真忤俗,皆此之类也。”

真鉴国师曾于公元804—830年在唐留学。“为屑煮之”乃将茶碾罗成末煎之,且用石釜煎茶。

崔致远于唐僖宗时在唐,正是唐代煎茶法盛行之时,故回国后带回大唐的煎茶法。

郑梦周(1337—1392)

朝鲜高丽末期学者、诗人。1360年登第,曾任门下侍中,出使过中国。

他热爱中国茶文化,嗜好饮茶,其《石鼎煎茶》诗云:“报国无效老书生,吃茶成癖无世情;幽斋独卧风雪夜,爱听石鼎松风声。”

他不仅是重要的外交官,还是在朝鲜传播中华茶文化的使者。由于他和赵浚、李崇仁等人的不懈努力,将中国朱文公家礼注入朝鲜茶文化,在男子冠礼、男女婚礼、丧葬礼、祭祀礼中,均行茶礼。

流传至今的高丽五行献茶礼,核心是祭祀“茶圣炎帝神农氏”,规模宏大,参与人数众多,内涵丰富,是韩国茶礼的主要代表。

丁若镛(1762—1836)

号茶山,著名学者。

丁若镛

丁若镛亲得清朝考证学泰斗——翁方纲、阮元的指导,在与中国人的接触中学习饮茶文化,对茶推崇备至,著有《东茶记》,乃韩国第一部茶书。有咏茶诗多篇传世,如《留草衣禅师》诗:“眼前白吃赵州茶,手里牢拈焚志华。喝后耳门软个渐,春风何处不山家。”

草衣禅师曾在丁若镛门下学习,通过40年的茶生活,领悟了禅的玄妙和茶道的精神,著有《东茶颂》和《茶神传》,成为朝鲜茶道精神伟大的总结者,被尊为茶圣。

韩国茶礼

葡萄牙

凯瑟琳公主

茶最早并不是传到英国的,而是葡萄牙与荷兰,虽然当时英国人也饮茶,但后来的风靡还应该归功于1661年嫁给英国国王查尔斯二世的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布拉甘萨。

这位英国国王的妻子、葡萄牙公主凯瑟琳王后把她高贵的喝茶习惯带入英国的宫廷生活,使家庭茶会成为了王公贵族阶层最时髦的社交礼仪。

英国皇室饮茶之风的启蒙者凯瑟琳·布拉甘扎

上行则下效,榜样的力量无穷。到十八世纪以后,喝茶已经从英国上流社会一种时髦的奢侈,慢慢的进入到了大多数英国人的日常家庭生活。

也是因为凯瑟琳公主这位“时髦饮茶IP”的大V影响力,成就了今天英国、乃至整个欧洲喝下午茶的风俗。

英国贵妇正享受下午茶的柔软时光

印 尼

杰哥逊

1827年由爪哇华侨第一试制样茶成功,遂派荷属东印度公司的茶师杰哥逊来我国学习制茶技术。

1829年杰哥逊第二次来我国,曾制成绿茶、小种红茶和白毫的样品。1832年杰哥逊第五次来我国,从广州带回制茶工人12名,并各种制茶器具,传授制茶技术,至1833年爪哇茶才第一次在市场出现。

茶师杰哥逊在1828年至1833年,受荷属东印度公司派前后6次来中国学习,并且每次均带回茶种、制茶技术工人及器具,终于使中国的茶叶种植和制作技术传入印尼。

有着“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将大量茶运往欧洲各地(图为荷兰商船)

英 国

哥登

1834年印度成立植茶研究发展委员会,即派秘书哥登来我国学习茶叶生产和制作技术,购买茶籽及茶苗,并寻找、招收四川省雅州及福建省武夷等地茶师及工人,到大吉岭等地发展茶业。

哥登

1836年,哥登氏带回我国茶工,在阿萨姆勃鲁茶厂中,按照我国红茶制法,试制成功,日后发展成今天的阿萨姆红茶。

19世纪末大吉岭茶叶生产景象

罗伯特·福琼

英国植物学家。1842至1845年间,曾作为伦敦园艺会领导人旅居中国。

1848年9月,福琼受东印度公司的派遣抵达上海。他打扮成乡下的农民,潜入向以盛产绿茶闻名的黄山,弄到了大量茶种和茶树苗,不久就分3只船装运发往加尔各答。

1849年初,福琼到著名的红茶产区武夷山去考察。他住宿寺庙,从和尚那里打听到了一些饮茶用水的诀窍,以及红茶的制作工艺。福琼回印度前,招聘了8名中国工人。

罗伯特·福琼和家人

1851年3月16日,福琼和他招聘的工人们乘坐一只装载茶种和茶树苗的船只,抵达加尔各答。仅此举,就将使喜马拉雅山的一个支脉的山坡上,增加两万多株茶树。

3年后,福琼终于完全掌握了种茶和制茶的知识和技术,为印度的茶叶种植立下开创之功。中国茶叶工人的传授也大大促进了印度茶叶种植业的发展。

罗伯特的著作《在茶叶的故乡——中国的旅游》

1853—1856年,福琼又到中国待了3年,目的是进一步了解花茶的制作技术,招聘更多的中国茶叶工人到印度,去帮助东印度公司扩大其茶叶种植规模。

福琼是有据可考的世界茶史上的第一个经济间谍。

俄 国

瓦西里·斯塔尔科夫

1638年,俄国大臣瓦西里·斯塔尔科夫给蒙古汗进贡,后者也回赠给沙皇各种礼品,其中有几包所谓最珍贵的礼物不知何名的草。据传,沙皇并不喜欢这种绿草泡出的水。

后来,沙皇使节从中国带回另一种茶,俄国人才喜欢上这种异国的饮品。

1679年,俄国与中国签订了第一笔购茶合同。瓦西里·斯塔尔科夫是开创中俄茶叶贸易的关键人物。

李凡洛夫(亦译作“李特维诺夫” )

1861年,李凡洛夫来到汉口,经营由湖北销往俄国的茶叶制品。

1863年,李凡洛夫在崇阳建立顺丰砖茶厂,后迁汉口英租界下首的江滩边(今黎黄陂路口)。在围成方阵形的几栋两层楼房中,安装着当时最新式的蒸汽机、锅炉和各种制茶设备,七八百工人在这里日夜不停的工作。

顺丰茶砖厂

俄商介入茶叶贸易之后,在羊楼洞高价收购茶叶,并用先进的制茶设备和技术,很快取得了经营上的优势,基本垄断了茶叶的外销市场。

随着市场声誉和需求的不断提升,俄商看中了汉口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良的市场潜质,利用汉口这个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四省茶叶的集散地,纷纷到此建厂。

赤壁羊楼洞为被称为"世界茶业第一古镇"

除顺丰砖茶厂外,1866年,托克马可夫和莫洛托可夫,在顺丰砖茶厂的上首(今兰陵路口)开设了新太砖茶厂;1874年,莫尔恰诺夫与佩恰特诺夫,在英租界内开设了阜昌砖茶厂。

1871年,顺丰砖茶厂在汉口长江边上,建起了第一个工厂专用码头—“顺丰茶栈码头”,开启了汉口近代工业在外贸水运上的先河。

据资料记载,19世纪70年代,汉口已有4家俄商砖茶厂,每年由汉口输出的砖茶约占全国砖茶输出量的60%。90年代至20世纪初的20年中,每年由汉口出口的茶叶在40万担左右,成为当时茶叶贸易最繁盛地区。

各个时期的羊楼洞砖茶

1916年,顺丰、阜昌茶砖厂倒闭。1919年,李凡洛夫一家离汉赴美,留下了这座见证汉口近代贸易史的西式建筑——李凡洛夫公馆。

1993年7月28日,李凡洛夫公馆被武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优秀历史建筑”。

汉口李凡洛夫公馆

索洛夫左夫、吉霍米罗夫、波波夫

这三人熟悉中国的茶产业,并成为了19世纪后半叶中俄茶叶贸易和技术交流的关键人物。

1884年,索洛夫左夫从汉口运去12000株茶苗和成箱茶籽,在查克瓦—巴统附近,开辟了一个小茶园,从事茶树栽培。所制出的茶叶品质良好。

1889年,吉霍米罗夫为首的考查团,到中国和其他国家去研究茶叶的产制。回去后,就在巴统附近的查克瓦、沙里巴乌尔、凯普烈素等地方开辟茶园15公顷,后来扩充到80公顷,在沙里巴乌尔设立一所小型茶厂。

1893年,波波夫到我国访问了宁波一个茶厂。回去时,买了几百普特(每普特是16.38kg)茶种和几万株茶苗,并聘去了以刘峻周为首的茶叶技工10名。刘峻周等在高加索、巴统开始工作,历经了3年时间,种植了80公顷茶树,并建立了一座小型茶厂。

刘峻周

1896年,刘峻周等人合同期满,回国前,波波夫要托刘峻周再招聘技工,产菜购茶苗茶籽。1897年,刘峻周又带领12名技工携带家眷往俄国,1900年在阿札里亚种植茶树150公顷,并建立了茶叶加工厂。

刘峻周于1893年应聘赴俄,到1924年返回家乡,30年时间,对苏俄茶叶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前苏联历史学家们曾为此撰专文以示纪念。

反映列宁会见刘峻周的油画《双师会》

除了刘峻周,教授级高级农艺师、闽籍茶叶专家林桂镗(1925-1996)也值得被世人铭记。

上世纪60年代,他先后赴马里、阿富汗,在当地试种成功茶树,为当地百姓造福,成为连接中马、中阿的“友谊茶使”。

茶牵中西,茶连世界,一杯清茶喜相逢。

2019年12月,联合国大会宣布将每年5月21日确定为“国际茶日”,以赞美茶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促进全球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茶的故乡——中国,茶不仅是中国人传承数千年的国饮,亦是中国文化的符号。

2019年由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福建日报社共同主办,《茶道》杂志社策划承办的“闽茶海丝行”匈牙利站,匈牙利共和国首任总统絮勒什·马加什认真倾听福建茶企代表的讲解

“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

国有界,茶无界。茶行世界,茶和天下。从东方到西方,从中国到世界,在茶的馥郁芬芳与隽永滋味里,依然蕴藏着茶树最原始的文化基因。

来源:北京茶叶网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上一页:一杯中国茶,敬以天下人。

下一页:下关秘境邦东那罕大树小方片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