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历代茶人(四)—— 那些爱茶的帝王将相

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历代茶人(四)—— 那些爱茶的帝王将相

9阅读 2022-12-07 01:45 文化

前几期茶馆网刊登了于观亭(于老)觀亭茶道中关于茶祖神农氏、茶圣陆羽和吴理真以及唐代茶人皎然、卢仝、赵州和尚等知名茶人的介绍,但由于当时中国民众对茶的认识和茶文化的发展还处在萌芽阶段,这些茶人还都是普通的僧俗,影响力有限。

宋朝是我国茶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上至帝王将相,下至普通民众,都将饮茶融入了日常生活,并带动了此后一千多年茶在中国的风行。

今天继续介绍蔡襄、苏轼、朱元璋、张源、许次纾、乾隆等6位宋朝、明朝和清朝的知名茶人,他们有的是帝王将相,有的是文坛魁首,有的是知名隐士,这些当时统治阶层的代表,他们对茶的热爱和理解,极大的推动了当时茶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蔡 / 襄

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历代茶人

蔡裹(1012-1067年),北宋书法家、贡茶监制使。字君谟,兴化仙游(今福建)人。

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先后任大理寺评事、福建路转运使,知福州、泉州。官至端明学士。书法与苏轼、黄庭坚、米芾齐名,并称“宋代四大书法家”。

蔡襄爱茶、懂茶,直到老年还“烹茶自乐,茶不离手”。任福建转运使时监造北苑贡茶,并创造出龙团凤饼贡茶,深受仁宗皇帝珍爱。

"因陆羽《茶经》不第建安之品,丁谓《茶图》独论采制之本”,都未提及烹试,于是在仁宗皇祐三年(1051年),蔡襄写成《茶录》两篇。《茶录》上篇讲茶的色、香、味、藏茶、炙茶、碾茶、罗茶、候汤、熵盏、点茶十条,下篇讲茶焙、茶笼、砧椎、茶钤、茶碾、茶罗、茶盏、茶匙、茶瓶等茶器,是一部研究宋代“点茶”的好茶书。

蔡襄还写有茶诗20多首,如《北苑十咏》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好茶诗。蔡襄“以茶立世”深得皇帝宠爱,对福建的茶业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民国时期出版的《茶录》

苏 / 轼

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历代茶人

苏轼(1037-1101年),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人,苏洵之子。

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曾任祠部员外郎,又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因作诗讥讽王安石变法,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哲宗时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出知杭州、豫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复贬谪惠州、儋州。后卒于常州,谥文忠。

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书法为“四大家之一”。

苏轼精于品茶、斗茶。在南岭还曾种过茶,写过《漱茶说》《书黄道辅〈品茶要录〉后》《叶嘉传》等专论。

苏轼写茶诗77首,茶词多首。留下不少如“独携天上小圆月,来试人间第二泉”、“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等脍炙人口的茶诗。如《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

仙山灵草温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明刻本中的《叶嘉传》

朱 / 元 / 璋

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历代茶人

朱元璋(13281398年),明朝开国皇帝,称明太祖。幼名重八,又名兴宗,后改名元璋,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

少时在皇觉寺为僧。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参加郭子兴部红巾军,后自立为一军。1368年称帝,国号明,年号洪武,庙号太祖,以应天(今南京)为都,后迁都北京。

朱元璋是一个平民皇帝,要过饭。因此,取得政权后,重视农业,普查户口,丈量土地,奖励农桑,大力发展茶叶。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三月,“诏天下贡茶,俱以茶户采芽进”。废除团茶为散茶,这是我国茶史上的重大改革,促进了各种名茶的发展。

朱元璋严令茶法,打击走私,洪武三十年(1397年),驸马都尉欧阳伦因贩私茶被赐死。

朱元璋对繁荣茶文化也作出过贡献,他鼓励人写茶书,因此在明代出版各种茶书共68种,是历代之最。所以明代成为我国茶叶“创新采制”、成“千古饮茶之宗”的改革发展时期。

▲浙江博物馆馆藏明太祖画像

张 / 源

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历代茶人

张源(生卒年不详),明代学者。字伯渊,又名樵海山人,江苏吴县人,长期隐居山间,汲水煮茗,博览群书,自娱自乐,对茶叶研究历时30年。

约在1595年著茶书《茶录》一卷,分采荼、造茶、辨茶、藏茶、火候、泡茶、投茶、饮茶、香、色、味、点染失真、茶变不可用泉、井水不宜茶、贮水、茶具、茶盏、拭盏布、分茶盒、茶道等21则。

此书是作者的实践总结,简明扼要,对今天仍有指导意义。

张源在他的《茶录》中提出“投茶有序,毋失其宜。先茶后汤曰下投;汤半下茶,复以汤满,曰中投;先汤后茶曰上投。春、秋中投,夏上投,冬下投。”对今天的泡茶仍有指导意义。

在《茶录》最后的《茶道》一则中提出:“造时精,藏时燥,泡时洁。精、燥、洁,茶道尽矣。”这是对我国明代茶叶发展的高度总结。

▲古代茶书中的茶壶图

许 / 次 / 纾

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历代茶人

许次纾(1549—1604年),明代学者。字然明,号南华,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跛而能文,好蓄奇石,嗜茶好客,熟悉茶事。

吴兴姚绍宽,有茶园在顾渚山,自小到老,每逢茶季,许次纾必到姚家汲金沙、玉窦二泉,细啜而品第茶的好坏。

姚绍宽把生平的茶诀都传给了许次纾,使他精通茶理。许次纾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写成了《茶疏》。

全书共有产茶、采茶、收藏、择水、烹点、饮啜等36节。此书深得茗柯至理,与陆羽《茶经》相表里。

许次纾在《茶疏》中对饮茶提出了一分为的看法,书中说:“茶宜常饮,因为常饮则心肺清凉,烦郁顿释。但不宜多饮,多饮则微伤脾肾,或泄或寒。”从实践中认识到科学饮茶的重要性。

▲许次纾《茶疏》

乾 / 隆

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历代茶人

乾隆,即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清代一位好皇帝。

在位60年,风流倜傥,一生嗜茶,六次去江南巡访,四次到茶区,游山品茶评水。到杭州西湖龙井茶区狮子峰下胡公庙前将18棵茶树封为御茶园。

为了评水,特制银斗称量各地泉水水质,以轻者为上,评出了北京玉泉山泉水为天下第一泉。

为品茶曾设计制造了三种组合式茶具,称为“乾隆茶赢”,用紫檀木做成,小巧灵便,易于携带。并用松实、梅英、佛手三种烹茶,称为“三清茶”。

乾隆皇帝一生写了230多首茶诗,是历代作咏茶诗最多的皇帝。

乾隆传位太子后,自称太上皇,一老臣谏曰:“国不可一日无君。”乾隆戏答:“君不可一日无茶。”

▲1927年北洋画报社乾隆帝朝服像

(文章取材于 于观先生所著《觀亭茶道》)

《觀亭茶道》是于观亭(于老)从事茶工作以来,对茶的认识,对茶的说道,有些观点是于老独有,有悖于先人和一些茶界名家。

全书涉及历史、文化、经济、养生、专业、杂谈、人生等七大方面,图文并茂,体系完备,是于老从茶历史到茶人生的一次系统梳理。

在现今浮躁的社会中,有这样一本书,听一位老茶人分享他的茶历史,茶人生和关于他的茶道。在安静中观书,体悟一位茶人的境界,享受一壶茶的时光。

来源:茶馆网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上一页:下关2022年犀牛塘,勐海的第一香妃!

下一页:“蒙顶甘露杯”首届全国大学生斗茶大赛圆满举办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